飄天文學 > 絕品神醫混花都 >第110章 春秋何解
    第110章 春秋何解

    只是無論對這些同學還是對講臺上的那位老先生來說,對趙斌都是十分陌生的。

    “這位同學叫什麼名字?”老先生問道,同時拿起講臺上的花名冊,打算在趙斌的名字後面打個勾,這是要加分的。

    無論趙斌是不是真的看過《春秋》,看了多少,是不是真的能回答上來他的問題,只要站起來,禮貌的說一句“報告老師”,那這個學生就值得讚賞。

    “我叫……趙斌,並不是這個專業的。”

    趙斌隨口說道。

    老先生微微一笑,將手中的花名冊放了下去。

    “好,只要有份愛學習的心,老師隨時歡迎你。”

    老先生更加滿意的看着趙斌,這種棱角分明骨子裏透漏出幾分儒雅的男生,雖說沒有開口,但光是遠觀便能看出幾分才氣。

    能夠看得出來肚子裏應該是有一些墨水的。

    本來老先生獨自講課的時候,學生們大多都是心不在焉的。

    但這時候孫思棠身旁的趙斌站起來之後,反倒是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自然而然的,他們也下意識的開始聽課了起來。

    老先生看着趙斌問道:“都知道西周分春秋和戰國,何爲春秋,何爲戰國?分界線是何?”

    趙斌答:“周幽王爲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致使西周走向滅亡,東周定都洛陽,周王室勢力逐漸衰弱,諸侯羣雄紛爭,是爲春秋。後,韓趙魏三家分晉,是以風雲突變羣雄逐鹿中原,開創戰國時代。”

    老先生點了點頭,又問:“春秋與戰國名字的來歷何如?”

    趙斌答:“春秋自然而然出自《春秋》一書,戰國則是出自《戰國策》。”

    這個問題沒有難度,當下許多同學也都自然而然的能夠這樣回答,算是一般的常識了。

    老先生又問:“《春秋》一書又是怎麼樣的一本書?”

    “《春秋》乃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國史,將當時各國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又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故而簡稱春秋。”

    老先生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春秋有一篇鄭伯克段於鄢,如何將。”

    “這個故事雖然聽者甚少,但是流傳給後世的成語卻是極多,雖然在《春秋》中只記錄了這六個字,但是在左丘明編纂的《左氏春秋》中,卻大肆詳細描寫,劇情跌宕起伏足有七百餘字。”

    “比如哪些成語?”

    “天無二日、勢不兩立、處心積慮、黃泉相見、其樂融融、多行不義必自斃等等。”

    趙斌說罷,此時看過來的那些孫思棠的同學,臉上滿是驚異的神色。

    春秋是一本什麼書?極爲苦澀難懂的古文,這種事一般閒來沒事誰會去看?

    除非那種書蟲或者紮在書堆裏的老教授,不然很少有人會翻看這種書籍,而且還把其中的成語和典故給挑出來?

    這也實在是讓人歎爲觀止。

    他們都看得出來,趙斌回答問題沒有絲毫猶豫,這是隻有那種胸有成竹之人才會有的表現,足夠說明趙斌對於《春秋》之瞭解到達了一定的高度。

    就連孫思棠都覺得不可思議。

    &nbs

    p;她知道趙斌很厲害,而這個厲害侷限於趙斌很能打,沒人能打得過他。

    但是現在沒想到趙斌除了打架的實力出衆,就連文化水平也讓一般人望塵莫及。

    而趙斌自己則是毫不在意,春秋對他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

    要知道他修習的《天藥經》和《脈經》正是春秋戰國時候的古書。

    而裏面的文字還都是之前的西周大篆文字。

    最初修習《天藥經》的時候,趙斌甚至根本看不懂古文上的文字。

    因此還是從《春秋》、《詩經》、《戰國策》這種古書中一點一點學來的。

    《春秋》他至少前前後後翻了百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手到擒來自然是輕而易舉。

    “那可否和同學們講講鄭伯克段於鄢講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講的是鄭國君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後來鄭國國君鄭莊公,一個是胞弟共叔段,當初這兩位兄弟的母親十分偏心,喜歡共叔段而不喜歡鄭莊公,甚至向自己的丈夫提議把共叔段立爲太子。”

    “或許是被溺愛的過分了,共叔段也十分不滿足自己的地位,即便是哥哥成爲了國君他還是有心篡位,後來有人發現了共叔段的不臣之心,便告訴了鄭莊公,後來鄭莊公就說了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

    “再後來,共叔段準備了近二十年,終於開始反撲國都,結果鄭莊公憑藉天險地勢輕易擊潰了共叔段,至此,鄭國的隱患也消除了。但鄭莊公因爲憤怒共叔段的作爲,便對那個極爲溺愛共叔段的母親說出了‘不到黃泉,不復相見’的話。”

    “後來發生了一件事,一個臣子來國都彙報工作,鄭莊公賜給他一頓肉食,結果他把飯菜裏的肉全部夾了出來,鄭莊公不解,就問他爲什麼這麼做,後來那個臣子就說家中有老母,沒有喫過肉,帶回去給母親喫。”

    “鄭莊公大爲震撼,於是便以母親被驅逐的地方爲泉,挖通了隧道和自己的母親相見,於是有了‘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所有人聽了這個典故之後,都是紛紛點頭。

    倒不是他們從趙斌的描述中學到了什麼,只是他們暗自欽佩趙斌能在《春秋》這樣簡單的書中提煉出這麼有趣的故事。

    進而也改變了他們對這中古籍的一些看法,至少從今往後學習起來不再會像之前那般頭疼。

    “厲害呀你。”

    孫思棠則是趴在桌子上,小聲的說道,臉上滿是崇拜的神色。

    要知道雖然她是漢語言專業的學生,很多次下定決心要看一些古書,但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所以對趙斌的文化底蘊十分佩服。

    這種一股書香氣的男生,果然是最惹她喜歡。

    “其樂融融何解?”

    老先生也滿意的看着趙斌點了點頭,在他教學這幾年來,趙斌算得上是這兩年來底子最好的一個同學了。

    所以他想再測試一下。

    想看看趙斌的底蘊到底有幾何。

    如果看書看得多的人,自然也知道“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更何況這個故事是《春秋》記載的第一個大故事。

    而更進一步的問題,才能證明趙斌對於古文化的瞭解到底有多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