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是全能技工 >第204章 互不侵犯協議
    這個面積不大的榷場,就像一根針一樣刺入襄陽的心臟,只要城內的守軍想動一下,就會被這根尖針刺得血流滿地。.

    此處成了蒙古軍隊的駐地,這裏修建了許多間營房,其中最高最大的一幢,就是主帥張弘範的住所,同樣這裏也是蒙古軍隊的指揮中樞。

    站在這棟房子的最高處,視野開闊,整個戰場一覽無餘,他就是在這裏指揮各個軍隊的調動。

    突然一聲巨響傳來,簡直就像一個晴天霹靂,瞬間張弘範感到一陣地動山搖,屋頂出現裂縫,不斷有沙子往下掉。

    緊接着又是一聲,一塊橫樑掉了下來,他的親兵反應很快,連忙把他推開。

    反應過來的張弘範一身虛汗,他馬上明白了怎麼回事,南人的火炮能打三裏了。

    他看到整個榷場簡直亂成一鍋粥了,軍士們像沒頭的蒼蠅那樣在裏面亂串。

    炮彈就沒有停下來過,他的營帳是被盯上了,跑出後他回頭看了一下,整個屋頂都塌了。

    榷場裏的軍士本來是在休整的,蒙古攻城實行的是車輪戰,一隊攻城一隊休整,此刻顯然他們是睡不成覺了。

    張弘範立刻令手下將領維持秩序,果斷地做出了決定,先把武器等貴重物品,及易燃物搬走,手下一隊傳令兵立刻四散而去。

    別說蒙古軍隊真是訓練有素,很快就恢復了秩序,開始了有條不紊的撤離。

    宋晨拿出單筒望遠鏡,在皎潔的月光和榷場的火光下,他把這一切看得很清楚,沒想到沒用多久蒙古軍隊就恢復了秩序。

    不能不佩服領頭的這個傢伙,張弘範,那個在崖山上刻下張弘範滅宋於此的傢伙,一個充滿了童趣的成年人,真是一個大能人。

    明白了榷場在宋人火炮射程之內時,就果斷下令撤走,本來宋晨以爲如果蒙古人慌了的話,派些人過去撿便宜,看來又不行了。

    現在有三門20口徑的重炮,宋晨並沒有什麼糾結,全部安置在了襄陽,因爲這裏有一根釘子,這三門炮放到這裏,更能發揮出效果來。

    不管怎樣,榷場這顆釘子基本被拔出了。

    現在時值隆冬,房間裏的人卻光着膀子,固定石桶裏裝着鐵水,澆鑄在那模子裏,整個過程有條不紊的。

    現在這樣的生產線,足足有六條。

    一天分成兩班,生產沒有停下來過,半個月可以出一門合格的火炮,田小寶在各條生產線巡視,記錄遇到的問題,頗有組織天賦的他,短時間讓產能翻了一倍,現在一個月能生產十二門火炮。

    頭兒說過,再有三十門火炮,就可以保襄樊無虞,田小寶非常崇拜宋晨,那是趕緊想辦法,組織大生產,每多一門火炮勝利的希望就會多一分。

    這裏的生產就沒有停過,生產線擴大了,參加的人數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現在一共有二百四十三人生產,這裏有一個人,沒有人會想到他是細作,這人太不顯眼了,人緣不好也不壞,手藝普通普通,給人一種感覺就是老實。

    這裏的一切,都是絕密,大匠頭田小寶早就跟他們說過無數遍了。

    這個人卻好像不知道似的,對每個月的產量,它的生產模式、生產流程,都做了紀錄。

    這份紀錄很快就送到了張弘範、阿術的辦公桌上,兩個誰也不服誰的統帥因此坐在一起討論戰事。

    兩人正在爭論是否繼續戰鬥,阿術說如果把所有的軍力用在樊城上,現在說不定大家是坐在樊城裏討論戰情,而不是在這一個溼漉漉臭哄哄的地方討論這些了。

    而張弘範就說一百個人打一個人,和一千人打一個沒有任何區別,四十萬人攻打痛一個城池,那纔是軍力的浪費。

    關於是否繼續攻打襄樊,兩人意見也不統一,阿術主張繼續攻打,理由是都投入了這麼多人力物力,不見點戰果,大汗皇上那裏交得到差嗎。

    張弘範覺得應該休兵,他說不是得到確切的情報,現在宋人半個月就能造六門炮,兩城的守軍也增加了兩倍,在這麼多火炮威脅下,應避敵鋒芒纔對,不然損失會更大。

    阿術大吵,他們花這麼多糧食運兵過來,難道這麼快就要這四十萬人回去,那真的是一個大笑話。

    如何戰

    剛纔還氣勢洶洶的阿術直接被這個問題給問倒了,其實他還比張弘範更能體會宋人新式火器的厲害之處,襄樊兩城只要有足夠的火器,這兩城他們就是攻不破的。

    兩人爭來爭去,貌似只有撤軍一途,當然他們兩人誰也不敢單獨做這個決定,而是分別寫了摺子,八百里加急,送到大都。

    四天後,他們收到了同意撤兵的旨意,當看到浩浩蕩蕩的蒙古軍隊朝北而去時,城外沒有一個蒙古兵,襄樊之圍徹底解了。

    兩城的人發出震天的歡呼,圍了五年的城,他們終於可以回家了

    朝廷收到襄樊解圍的密報,舉朝歡慶,大多數朝臣臉上都掛着笑容,在與蒙古人的戰爭中,他們可能都忘了勝利二字是怎麼寫的了。

    “諸位,接下來應該怎麼辦”皇帝趙禥坐在龍椅上,頭一次沒有想着退朝的事情,而是問了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大宋下一步該怎麼走。

    朝臣中一大半支持休兵議和,小部分支持另一種,那就是維持不和不戰的狀態,沒有一個人是主戰的。

    這也是在預料之內的,蒙古人不敗的神話保持了半個世紀,現在沒有任何一個大臣認爲可以和蒙古正面對抗,能打過長江去,收復故土。

    如果宋晨在這裏的話,也不會對主和的人貶斥,雖然他絕不是主和派,但是與蒙古簽訂一個爲期三年的互不侵犯協議的話,他還是支持的。

    爲什麼是三年了,源自宋晨的自信,只要給南宋五年發展時間,各種各樣的恐怖熱兵器發明出來,在鐵甲鉅艦、鋼鐵洪流面前,蒙古鐵騎再厲害,也會被轟到長生天去。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