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231章 辛毗對策
    三國求生手冊第231章 辛毗對策有聲小說在線收聽

    <content>

    如果說掃平房山賊王當一夥是顏良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那強行通過對國相府中掾屬官吏的徵辟任用,讓外來的與本地的士人各安其職,便是他放的第二把火。

    至於第三把火,則是重申“禁國中士民交通黑山賊,違者以通賊論。”

    可莫要小看這則申明,在當下漢律中可是規定知人爲羣盜而通飲食餽遺之,與同罪;弗知,黥爲城旦舂。

    也就是說如果你知道對方是罪犯,而你還給他送飲食物資,與罪犯同罪。

    黑山賊攔着山間陘道,大收買路費,沿途商旅若說不知他們是山賊怎麼也說不過去。

    若是普通旅人被訛詐買路費也就罷了,商賈繳納大量買路費便是資敵行爲,是嚴令禁止的。

    此則申明一旦發佈,配合上那兩百餘具山賊首級,讓常山本地士民知道新任國相要大力剿賊是認真的。

    對此,普通黔首百姓自然是交手稱讚,但那些靠幾條山間商路獲利的商賈和他們背後的一些世家大族卻犯起了愁。

    此事的始作俑者顏良卻沒有理會商賈與世族的小心思,他還有更重要的四件公事和一件私事需要處置。

    這四件公事分別是加強各縣鄉防務,徵募簡拔新兵,聯合趙國中山國一起推動鹽鐵酒專賣,加緊恢復房山鐵官。

    因着房山賊王當被剿滅之事,誰也無法估計張燕及其黨羽是否會出兵報復,故而需得未雨綢繆。

    顏良已經決定在房山新設一處大營,常設兩千人馬,以呼應靈壽、蒲吾、南行唐、井陘四縣。

    如今再準備在石邑以西設置一營,屯兵兩千,以控御太行八陘之一的井陘東側出口。

    在房子縣與高邑縣附近設置一營,屯兵一千,以照拂常山國最南端的幾個縣,並與趙國遙相呼應。

    而常山國中,賊患最爲嚴峻的乃是上艾縣,此縣孤懸於黑山西側,從黑山東側的大片平原去往上艾,需得通過井陘,走至少百餘里山路。

    此縣如今縣長出缺,顏良準備把頗有擔當的原靈壽縣丞遷去當縣長,再把房山之戰中先登奪哨,智勇兼得的狀元郎衛恂任爲上艾縣尉。

    光是任命新官員還不夠,他決定讓昌琦帶上兩千精兵護送他們上任,以震懾附近之賊。

    這兩千人雖然不足以主動剿賊,但憑城而守,保住上艾城不失應該沒太大問題。

    只要上艾不失,那整條井陘的兩頭便被捏在了顏良的手中,無疑扼住了黑山張燕的喉嚨。

    相比與各縣鄉防務的嚴峻形勢,此次募兵的情形則要順利得多。

    因爲顏良昔日的威名,在官渡之戰中的英勇事蹟,引得無數渴求戰場建功的青壯報名,再加上前幾天的房山一戰,證明了黑山賊並不那麼可怕,愈發激起了本地士民的積極性。

    顏良在招募簡拔新兵的同時,也對各縣戍卒進行訓練,沙汰掉其中的老弱,從新兵中擇人補充。

    當然,新兵中最爲優異的那一批直接歸入了討逆營各部,輪不到成爲縣卒。

    原定於元氏與真定兩地同時進行的大比被合併到了一塊,至於大比舉辦地卻並不放在國治元氏,而是因爲某些不足爲外人道的原因放在了真定。

    推動鹽鐵酒專賣之事也已經有了一些進展,前往趙國邯鄲的五官掾劉劭順利說服了趙相陰夔。

    陰夔十分爽快地答應一起推動此事,並言趙國所行各項政令一應仿效常山。

    這一點也不足爲怪,趙國本就只有五個縣,體量比常山小了不少,既然有顏良願意牽頭此事,陰夔只要搖旗吶喊便能跟着一起獲利,何樂而不爲。

    而派往中山國治盧奴縣的功曹張廣與派往鄴城關說冀州官吏的主簿田燦都還沒有進一步消息。

    恢復房山鐵官一事則是暗中緊鑼密鼓地進行,顏良不僅吩咐親信在常山國中尋訪擅長採礦、建窯、冶鑄之事的工匠,還遣人去往幽州與兗州、青州等地尋找合適的匠人。

    幽州涿郡、漁陽,兗州泰山、濟北,青州濟南、齊國等地都曾有鐵官,眼下遭逢連年戰亂,有些鐵官荒廢了,有些匠人則是流失了。

    顏良相信,許之以豐厚的報酬,總是會有人願意前來,若是有真才實學者,更不惜於委以鐵官令、丞等官職。

    反正如今八字還沒一撇,真建起了鐵官還不是顏良說得算。

    在元氏留了七八天後,顏良打算再度北上真定,明面上是說要去主持新兵、戍卒的大比,也可以就近聯絡中山國相,實際上卻是爲那一樁私事。

    長史辛毗彷彿也有些洞察了顏良的意圖,並未阻攔,只是在行前與顏良暢談了一回。

    在國相府邸的內室中,辛毗說道:“明府到任之後,行事果決,使國中有欣欣向榮之態,在下佩服之至”

    花花轎子人擡人,顏良也回道:“良於政事一道疏荒得緊,若無長史夙興夜寐料理政務,我亦無心整頓軍務。”

    辛毗倒也不是專門爲拍馬屁而來,他接下來就開門見山道:“既然明府將政務委之於在下,那在下也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長史但言無妨。”

    辛毗道:“如今明府整軍備甲,兵威赫赫,只是剿滅賊寇,光靠戰兵亦是有所不足,還需輔之以其他手段纔是。”

    “願聞其詳。”

    “昔日御史大夫晁錯有言有十城十仞,湯池百步,甲士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這些年國中備受賊患滋擾,沿邊諸縣田地多有拋荒,若民不得食,則民心不安,且明府今後剿賊消耗糧秣必不在少數,爲長久計,當大興墾殖之事。”

    “長史所言甚是,如今已是冬日,待到開春,當巡縣促耕。”

    辛毗又道:“巡縣促耕自是必然,不過如今拋荒田土多在緣邊山區,彼處民人流失嚴重,恐怕短期之內恐無力改善。”

    顏良前幾天剛剛去過靈壽,對此情況也有所目睹耳聞,不由嘆道:“吾亦知之,爲之奈何”

    辛毗道:“如今之事,不妨效仿漢初之政,行屯田之事。”

    “屯田”

    “然也,若施行軍屯,既可得糧,又可得兵,實乃一舉兩得之策。”

    後世說起屯田,很多人都說這是曹魏首創,把這項政策吹得上天,不過真要研究屯田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漢文帝時期,且當時的規模也要大的多。

    當然,如今曹操在兗州屯田搞得飛起,讓不少勢力豔羨不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