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295章 軍制變革
    顏良在官渡大戰前夕,受命分兵的時候,爲了盡釋袁紹的疑心,將一部分士卒分給了蘇遊,最後帶了六千六百人入兗州。

    在兗州經歷了多次大戰,雖難免傷損,但顏良的兵卻越打越多,實力越來越壯大。

    在長垣伏擊戰大敗夏侯淵所部,又毀壞濟水上的浮橋斷其歸路,最終俘虜了兩千八百人。

    其後釋放了四五百上有老下有小的俘虜,其餘兩千三百人被編入了討逆營中。

    在長垣,又接回了留在白馬養傷的三百八十二名老卒,接納了陳光帶來的二百七十六名白馬子弟投軍,再在長垣、平丘等地招募了兩三百新兵,一下子擴充到了八千四百餘人。

    在成陽的時候,仲棟爲了保持成陽仲氏的名節,主動帶了三四百青壯投附。

    之後,討逆營連破離狐、鄄城、廩丘、範縣等地,再度編入一些俘虜,招募了一些新卒,在烏巢、官渡大戰之前已經兵力過萬。

    在官渡大戰之後,顏良爲免遭人忌諱,對外宣稱手下士卒約有七八千衆,另外三千人則屬於編外人員。

    他的這個做法倒是和其他帶兵將校相反,其他將校們多是把兵數報得多些,一來聲勢浩大,二來可以從軍需官處多討要些糧秣。

    顏良卻不敢如此,他寧願自己掏腰包來養兵也要把兵數給報少一些。

    幸好他分兵兗州搜掠各地府庫,打擊了衆多不良土豪,獲得了大量的財貨糧秣,才支撐得起這些人馬。

    顏良從鄴城北上常山時,路過下曲陽老家,又忽悠了數百鄉里子弟投軍。

    來到常山後,廣募士卒通過比武大會沙汰,再得三千多優質兵員。

    當他提請在常山設立軍屯、民屯後,袁紹應其所請,遣了建義中郎將陶升爲常山典農中郎將,陶升又帶了五百老卒前來。

    再加上常山郡縣戍守之卒,常山一地彙集了一萬六千多兵力,其中一大半都是上過戰場的能戰老卒。

    如此多的兵馬,再以討逆營來稱呼有些不恰當,怎麼着也得稱爲討逆軍纔是。

    不過顏良卻沒這種打算,朱重八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鼎鼎有名,與其名稱好聽些,不如低調做人慢慢積蓄實力更實惠。

    由於手下兵馬的大幅擴充,對於軍隊建制的再次整合梳理勢在必行。

    如今討逆營的人馬分別駐紮在元氏、真定、房山、石邑、上艾、高邑等地,以張斐、隗冉、昌琦、顏枚、仲棟等人統帶。

    雖然各人不過是軍司馬、軍候的職務,但實際率領的兵數多達兩三千人,比之一個校尉所帶的人馬也少不了多少。

    顏良可不希望自己好不容易整編後的軍隊再度走回到兵爲將有的老路上,所以便趁着這一次大婚前各將校匯聚在一起的機會,召開一次討逆營軍務會議,來給各地的部隊和統兵將校訂立規矩。

    在顏氏老宅的內堂之中,顏良據案而坐,兩邊分別是張斐、隗冉、昌琦、仇升、陳正、仲棟、顏枚、牛大、範鳴等人。

    顏良道:“如今我討逆營將士分駐各地,之後更要分部進擊剿滅黑山賊寇,爲明晰號令,分清主從,故而今日要與各位訂立我軍中新規。”

    此言一出,堂內衆人俱都面面相覷,不知是何新規,唯有張斐、隗冉不動聲色,因爲顏良事先已經與他二人商議過。

    顏良道:“休武,軍中編制之事,你且與大家講講。”

    張斐應諾後,對衆人道:“軍中五人爲一伍,設伍長;倆伍爲一什,設什長;十什爲一伯,設伯長;倆伯爲一屯,設屯長;三至五屯爲一曲,設軍候;軍司馬轄制各曲,此乃軍中常制。”

    “現我營將士分守各地,依將軍之意,將賜各分營名號,分別爲元氏營、真定營、房山營、上艾營、石邑營、高邑營,各分營設營督,以主持營內事務。”

    “真定營以區區爲督,轄三曲兩千四百人;房山營以右司馬隗冉爲督,轄三曲三千人;上艾營以軍候昌琦爲督,轄三曲兩千兩百人;石邑營以顏枚爲督,轄兩曲兩千人;高邑營以仲棟爲督,轄兩曲一千六百人;其餘兵力盡皆歸入元氏營,由將軍直領。”

    說到這裏,昌琦、顏枚、仲棟三人都心頭大定,他三人之前就分管一地軍務,雖無軍司馬之名而有軍司馬之職,如今雖然沒能被提拔爲軍司馬,但這營督之任也是一個意思。

    尤其是昌琦頗爲嘚瑟,在擔任營督的諸人裏,張斐、隗冉本身就是軍司馬,他比不了,在以軍候充任營督的人裏,他帶的兵最多,顯然以爲最受將軍重視。

    張斐繼續道:“各營所轄各曲、各屯、各伯均需編號,以真定營爲例,編爲真定一曲、二曲、三曲,真定一曲一屯、二屯、三屯、四屯,以下均等同此理。”

    “爲增強各營、曲、屯、伯指揮調動,營督、軍候、屯長、伯長以下均可設一副職。在各部長官因故不能任事之時,副職臨時擔負正職之任,若副職亦因故不能任事,則由下一級部曲長官次第充任。”

    “以我真定營爲例,若戰時,真定一曲軍候陣歿,副軍候任之,副軍候亦陣歿,一曲一屯屯長任之,一曲一屯屯長陣歿,一曲二屯屯長陣歿,一曲三屯屯長任之,若本曲所有屯長盡數陣歿,各屯副屯長次第任之。”

    “若一個部曲之內,軍官盡數陣歿,以軍階最高者任之,若軍階相同,以從軍年限最久者任之。”

    這番話說來,大家都默不作聲,若如張斐所言,戰況如此慘烈,那得死多少人。

    張斐也感覺到場內的氣氛不對勁,便說道:“以上種種只是未雨綢繆,以我討逆營之軍容強盛萬萬不至於此。”

    昌琦是個沒心沒肺的,笑道:“左司馬此言極是,若是帶兵的都死絕了,那這部曲不要也罷。”

    張斐接着道:“將軍有念於各將吏乃是軍中魂魄骨幹,不可輕易陣亡,特意爲屯長以上配置短兵,一屯至多配置十人,一曲至多配置五十人,一營至多配置百人,短兵之設首要職責乃是衛護部曲正副將吏安危。”

    “將軍幕下將專設短兵曲,用以統一派遣管轄所有將吏的短兵,從此令實施之日起各將吏原有之短兵或編入部曲之中,或入短兵曲整訓後再行安排。”

    這短兵之設從秦漢以來一直有之,當時的制度是“千人之令短兵百人,八百之令短兵八十,五百將短兵五十”,大體就是帶多少兵,裏邊有十分之一是短兵近衛。

    能被選爲短兵的都是每個部曲之中的精幹之士,所得的待遇也更優厚,久而久之便成爲了將領的私兵,與明朝的家丁頗有些相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