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363章 官二代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這句顛撲不破的老道理,擱在眼下的荊州也是如此。

      徐庶、石韜、孟建等人都是南避的單家子弟,自然而然就聚攏在了一起。

      加上徐庶與崔鈞、司馬徽交好,因而與司馬徽的弟子向朗、劉廙等人交好。

      而來到荊州的南避士人中間,還有一個舉足輕重的圈子,那便是高官冠族圈。

      三輔大亂的時候,司隸地區大量士族逼走他鄉,有去幷州的,有去兗州、冀州、徐州、豫州的,然而當時兗州、豫州等地也遭逢戰亂,反而是荊州一直相對太平無事,所以大量士族涌入了荊州治下。

      如故西河太守崔鈞、故平陵令趙戩、故漢中府丞杜畿、故涼州刺史梁鵠、故雅樂郎杜夔、故尚書郎傅巽等人,他們因爲共同的經歷,相近的身份地位,所以彼此間來往十分密切。

      與後世一樣,有官員圈,自然而然就會有官二代圈。

      官二代圈中,有一些是隨父兄南避,有些則是自己前來荊州。

      他們也因爲相同的經歷,相近的歲數,相若的家世背景,在荊州這片安樂的土地聚集在一起,共同進學,共同飲宴,共同議論時政。

      雖然這些官二代們來到荊州後,大都並未受到劉表的重用,至多擔任些清閒差事,然而因爲他們背後的家世原因,影響力也不容小覷。

      自古以來,學生羣體便是最熱血澎湃、最容易被煽動的羣體。

      鹽鐵會議時,太學生是主力,黨錮之禍時,太學生亦是主力,直至一千多年後某些動亂時代,學生依舊是被有心人利用的盲從主力。

      眼下,在襄陽城南文學館舍的一處院落中,就有那麼幾個人聚攏在一起,一邊飲着酒一邊談論着城內傳揚得沸沸揚揚的各種消息。

      “汝等聽說了麼?從事劉望之因爲勸諫劉牧北向用兵而不納,投傳告歸後,已經被捕拿下獄,或將步黃、魯二生後塵。”

      “文始你此言差矣,劉彰嗣與黃、魯二生可大不相同,黃、魯二生背後議論,以讒毀之罪受誅也就罷了,劉彰嗣可是忠言直諫,劉牧非但不能納諫,更以交通曹賊之罪捕拿下獄,真正倒行逆施!”

      “我卻以爲,黃、魯二生何辜?許他劉鎮南做得,就不許我等諸生說得?難不成還禁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麼?依我看,坊間傳言劉鎮南欲效光武舊事,殊不爲假也!”

      “噓!慎言!此事多半是謠傳,我等還是莫要擅自議論得好!”

      “呵呵,子華你就是小心謹慎,此間就你我數人議論議論,難不成還會給旁人聽去麼?”

      “文行你那嗓門,隔開三堵牆都能給聽見,怕是早就被旁人給聽去了。”

      “呃……此間居住的都是同道中人,便是有人聽去亦是無妨。”

      “須知人心隔肚皮,此話卻不好說呢!”

      “你等莫要扯遠了,我欲上書州府,請劉牧開釋劉望之,汝等可願意署名?”

      “合當如此,我當聯署上書,再多邀些同學,務必要營救那劉望之出來。”

      “依我看,我等不便莽撞行事,先不提我等人微言輕上書是否有效,而且劉望之之事如今只是坊間傳聞,其中詳情不能悉知,怕是此刻上書反倒誤了事。”

      “子華你也太過謹慎,想那黃、魯二生,不過捕拿下獄兩三日,竟就被暗中誅殺,我等想要營救也不可得,今日若再耽擱,怕是他日悔之晚矣。”

      “子篤說的對,雖然我等與劉望之並無甚交往,然事關大義,若不能阻止劉鎮南繼續獨斷專行,怕是荊州一地,再無法紀朝綱也!”

      “我雖是說此刻不便上書,不過我等也可做些旁的事情,比如讓仲宣通過其兄在蔡夫人處美言幾句,或也可解劉望之之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