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
    自從顏枚單獨執掌屯駐石邑的兵馬後,這個年輕人好似感覺重擔在肩,絲毫不敢有所疏忽,每日裏都與將士們同吃同住,同行同練,極得將士之心。

    石邑就在郡治元氏北邊不遠處,顏良在視察了幾次之後,對自家侄兒也愈加放心,多次在人言稱老顏家也出了個麒麟兒。

    不過稱讚歸稱讚,是否能擔當大任還是要拿實戰成績說話。

    這一次以先鋒之任隨同顏良進山剿匪,便是顏枚獨掌一營後,所經歷的最重要戰事。

    與其他諸營不同,石邑營設置的初衷便是爲了應付對黑山之間的複雜地形,從而專門訓練一支擅於山地作戰的強兵。

    這一點在攻打房山王當所部,以及艾之戰時便初顯成效。

    當然,山地行軍,攀爬山坡都是額外的訓練項目,作爲一支討逆營中的步兵,結陣攻守更是不可忽略的基本功。

    由於要配合山坡的弓弩手進行遠程打擊,所以山坡下的步陣採取了與當日艾之戰背靠甘陶水時類似的戰術。

    最前方是清一色的長槊兵,在長槊兵的中間間雜着戟兵與刀盾兵進行協同防守。

    當左校等賊兵頭目高聲嚎叫着爲自己打氣,欲要列陣前衝時,在討逆營步兵陣的後方的指揮官,石邑營督顏枚則一臉冷靜。

    甚至,還有空胡思亂想。

    他想起了前些時日,好友畢軌從東郡回來時,給他捎帶來的信。

    信用樟木盒所裝,用紅綢包裹,寫在一張極爲潔白的左伯紙。

    寫信的人自然是顏枚朝思暮想的畢家女郎,雖然顏枚與畢家女郎只是從陽武到長垣之間的路途中有機會相識相交,但少年人懵懂的愛情無疑是最爲熾熱最爲珍貴。

    那段並不算太長的交往裏,二人雖未到私定終身的地步,但也早已經傾心相許。

    信中畢家女郎只是言及在東郡的日子雖有父母相伴,但始終覺得不夠安生,只因去年末時曹操發兵東郡,一度圍住了東郡郡治濮陽城。

    更言及每每爲父親大人憂心的同時,也不免掛念遠在常山的兄長畢軌,以及他的枚郎君。

    畢家女郎還說了她已經在向母親學習烹飪女紅,以待日後能夠成功操持起一個小家庭。

    雖然信中沒說及他二人的婚事,但字裏行間都是非君不嫁的意思。

    收到信函後,顏枚心裏自然激動不已。

    他雖然今年才一十九歲,但因爲父母在他年少時相繼故去,讓他比之尋常少年要早熟得多。

    同時,自幼失怙的經歷,也讓他更渴盼組成自己的小家庭。

    雖說仲父、叔父待自己都親如己出,但那畢竟不太一樣。

    每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顏枚也不免感嘆自己命運多舛。

    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心儀的女郎,更兩情相悅,怎能讓他不心急。

    自那之後,顏枚也曾旁敲側擊地過問叔父,何時能爲他遣人求親。

    他原以爲畢軌是叔父的親近吏,叔父定然會贊同此事,沒想到叔父卻告訴他此事不急,且稍待些時日。

    少年人的心思是敏銳多疑的,尤其是熱戀中的少年。

    顏枚不免便有些胡思亂想,想着難道叔父不同意這門親事

    不應當啊

    畢昭先年前南下時,自己讓他帶信給畢家女郎,叔父明顯是知道的,但卻並未阻止,顯見得並不反對。

    又或者,以爲自己年紀尚淺

    年紀輕這也應當不是理由,這年頭十五六結婚的一抓一大把,即便是士族結婚要稍晚一些,但本族子弟到了十仈jiu結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思來想去,顏枚覺得唯一的理由,大概是自己功業未立了。

    畢竟自己剛剛被委任獨掌一營,尚無多少拿得出手的功績,這個曲軍候與營督更多也是承了叔父的蔭澤。

    如軍中年輕一輩裏,夏侯衡、衛恂等人的能耐都不遜於自己,若是公平相處,他們未必便會比自己職務軍階更低了。

    所以說,這一戰,他顏枚必須要建立大功勳。

    因爲,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顏枚更是想好了,待此戰之後,自己當以本次所建功勳,正式懇請叔父爲自己主持婚事。

    想必,自己有了拿得出手的功業,叔父也不會再度阻擾了吧

    “二三子前排列陣隨我殺常山兵”

    對面賊人的一聲大吼,把胡思亂想中的顏枚拉回現實之中。

    他看到一支賊兵從分開兩旁的賊兵盾牌手中間擠了過來,然後在兩軍中間的陣地展布陣型。

    先前在紅土嶺下的戰鬥時,顏枚也受到了顏良的指示沒有盡全力,只是投入了半數兵力勉強與賊兵維持均勢。

    但是在這一處無名山坡之下,顏良卻下令要儘可能地消磨黑山賊的戰力,所以顏枚也不再留手,列出了完整的長槊陣應對。

    對於長槊這種經過改良的長柄武器,顏枚顯得信心十足。

    比起用途更爲寬泛的戟,與鋒刃更短更扁平的矛,槊的優勢在於鋒刃狹長,功能簡潔,更適合於刺擊。

    根據槊的特性,討逆營將士們在日常訓練之中,更鑽研出新的戰法。

    眼下,駐馬於步陣中央的顏枚按捺住心中的緊張情緒,依次號令道:“長槊手,第一排,平舉”

    “第二排,踏前半步,平舉”

    “第三排及以後,拄槊待命”

    自顏枚以下的各級軍官從曲軍候到屯長,從屯長到伯長,從伯長到隊率,一級一級將命令大聲複述傳達下去。

    隨着命令傳達到前線,第一排的長槊手把長槊平舉了起來,第二排的長槊手踏前半步,與第一排的同袍錯開半個身位,也把長槊給平舉向前。

    得益於討逆營新換裝的武器步兵長槊長達兩丈,可以讓前後排的士卒彼此之間更容易協同作戰。

    只消前後排的長槊兵錯開半個身位站立,第二排的戰士也能憑藉武器的長度夠到前排的敵人,而由於前後交錯,並不會影響彼此的刺擊出手。

    如此一來,正面的長槊陣便憑空密了一倍,再加後幾排的長槊直指向天,遠望觀之討逆營山坡下的陣勢便如同一頭受到威脅滿含防備的刺蝟。

    那些好不容易冒着漫天箭雨排開人羣來到前方的黑山步卒看到面前那一杆杆如同鋼鐵叢林般的槊刃,不由自主地心生怯意。

    雖說銅頭率領的盾牌手們有盾牌遮護,但無奈於兵器的限制難以對討逆營步陣造成威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