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454章 書道大家
    顏益不光能言善道,還是個行動派,到士人中間說了一聲故羽林監大書法家羅暉就在此處,當即一羣北上士人都願意隨他去拜謁請益。

    當杜氏族人帶着杜畿以及衆人來到羅氏所居的裏坊時,羅氏族人如臨大敵,裏監門忙閉了里門站在爬到裏牆上道“汝等聚衆而來,可是要鬧事麼小心羽林公帶話給縣君,治汝等之罪”

    那杜氏族人前些時候受了不少窩囊氣,此刻卻是有底氣得多,回罵道“你個殺才,看看清楚,孝廉郎在此,特來拜見羅公,還不快快打開里門,前方通稟”x

    那裏監門睜大了眼睛一打量,這才認出了杜畿,心道不好,這杜伯侯不是離家好多年了麼,怎麼就回來了。

    一郡孝廉可不是小小裏監門惹得起的,他忙下了裏牆打開里門,更提前派人去通知族長與羅暉。

    里門打開後,杜畿與崔鈞謙讓了一番後,這才並肩入內,而其餘士子們跟隨其後,大搖大擺地進了羅氏的裏坊。

    裏監門見來人中不少衣飾華貴,也不敢阻攔,只是通知族人鄉里,以防有事。

    一行人徑直來到羅暉的居處後,投上門刺請見。

    很快,羅暉的家人就大開中門,請衆人入內,這讓一直跟在衆人身後的裏監門大喫一驚。

    如羅暉這般的冠族高門通常而言進進出出都走大門便開的小門,甚至僕從都得走別處的角門。

    而大門通常只有迎接重要人物的時候,纔會打開。

    杜畿雖然爲孝廉,出任過郡丞,但也不過是六百石官。

    反觀羅暉的羽林監雖也只是六百石,但這可是中朝官,要比外郡郡丞高上一大截,且羅暉又是長輩,按理說怎麼也輪不到開中門相迎。

    裏監門心裏驚疑不定,畢竟他們與杜氏之間的齟齬並沒有真個告知羅暉,眼下杜畿如此受羅暉重視,若是杜畿說些什麼,到時候羅暉若是怪罪下來,即便現任族長也不敢違逆。

    而裏監門不知的是,羅暉家開中門相迎卻不是爲了杜畿,而是因爲同行的崔鈞。

    崔鈞是太尉崔烈之子,自身又仕官二千石太守,從身份地位而言都要比羅暉高,且崔鈞祖父崔瑗擅草書,曾作草書勢以傳世。

    羅暉當年在雒陽爲羽林監時,曾多次登門拜訪崔烈,切磋書法,與崔鈞極爲相熟。

    既是二千石來訪,又是故交,所以開中門相迎也就不足爲怪了。

    當杜、崔二人領着衆人來到堂前時,發現一位白眉白髮的老者已經親自站在堂下等候諸人,見衆人入內便笑道“哈哈哈我看到門刺卻是一驚,心想伯侯竟然回來了,又看到崔西河的名諱,實在令人意外啊”

    杜、崔二人忙趨步上前心裏。

    杜畿道“鄉里晚輩見過羅公。”

    崔鈞卻道“羅公何見外也,呼我州平便是。”

    此中除了杜畿、崔鈞之外,其餘人大都不認得羅暉,但見都跟在杜、崔二人身後通名行禮。

    羅暉道“前時聽聞伯侯與州平都在劉景升處,眼下聯袂而來,又帶着這許多年輕英才,可是方從荊州北上”

    杜畿道“正是如此,晚輩今日方歸家中,這便前來拜謁羅公。而崔君等人只是在杜陵暫時停歇,不日便將繼續北上。”

    羅暉疑惑道“繼續北上諸君可是要往許都去可從襄陽去許都,何必舍近而求遠”x

    崔鈞笑道“非也,我等非向許都而行,乃是去常山。”

    羅暉道“常山可是有何特異之處”

    崔鈞道“常山相顏立善興建六山學院,請來鉅鹿大儒張子明開課授講,我等受其邀請北上游歷一番。”

    羅暉道“顏立善,可是去歲官渡力挽狂瀾的討逆將軍”

    崔鈞道“正是,羅公也聽聞此事。”

    羅暉笑道“老夫雖居窮鄉僻壤,也是有所耳聞。”

    顏益本以爲,眼前的老者定會如過往諸多人一樣,打聽官渡之戰的詳情,而他又要站出來費一番脣舌。

    不料羅暉卻不走尋常路,好似對打打殺殺並不在意,說道“且不提這些糟心事,老夫新近寫了些字帖,諸君且入內來一觀,老夫可是聽聞邯鄲子叔、梁孟皇都寓居襄陽,看看老夫的字與二人孰高孰下。”

    好嘛,原本杜畿還打算把話題引到疏浚河道之事,不過羅暉癡迷書法,一見面就拉着他們探討起了書法技藝。

    衆人隨他入了堂內後,只見一方巨大的書案上已經堆了不少書冊,有帛書,有竹書,有紙書。

    羅暉展開一幅帛書,上邊寫的是八分大字,得意洋洋地道“聽聞梁孟皇宜爲大字,工於八分,不知比之老夫如何”

    衆人都湊上前去觀賞,只見羅暉的字果然寰轉有度,骨架清奇。

    其中杜畿、崔鈞、王粲等人都擅書,杜畿當然不會輕易評價,王粲更是後學晚輩論不到他說話,崔鈞卻並無顧慮,說道“公書法果然高妙,然僕以爲,公擅章草,於八分或非所長矣”

    羅暉聽他這麼說倒也不生氣,說道“州平果然行家裏手,八分的確是偶爾爲之,做不得數,再來看看我這篇草書。”

    衆人又湊近看去,見羅暉展開一卷紙書,上以草體寫就滿滿一卷。

    若說剛纔的八分還有些循規蹈矩,則眼前的草書筆走龍蛇大氣磅礴,盡顯書法名家風範。

    杜畿當先便讚道“好字羅公草書,可傳神也”

    崔鈞也讚道“當年在雒陽之時,僕便以爲羅公書法已當世無對,不想今日一見更勝往昔啊”

    羅暉捋須微笑,顯得極爲得意,但嘴上卻說道“州平謬讚了,老夫之字亦不過脫胎於二君之先人矣且有師宜官、張伯英、趙元嗣、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等人珠玉在前,老夫又怎敢言當世無對乎”

    羅暉這番話倒並非謙辭,建初年間,齊相杜度善草,見稱於章帝,上貴其跡,詔使草書上事,遂有“章草”之美名。

    杜度也是杜陵人氏,乃西漢名臣杜延年曾孫,杜畿的族中先人。

    而其後,安平崔瑗、崔寔父子也以草書名著於世。

    同樣擅長章草的羅暉在旁人面前或許還拿拿架子,但在杜、崔後人面前,着實不敢自詡。

    而師宜官、張伯英、梁孟皇、邯鄲子叔、皇休明都是當世公認的書法名家,其中數人名聲比羅暉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杜畿誇道“羅公與所提諸公書法各擅勝場,並冠天下也”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於書法一道上,到了像羅暉這等造詣,的確是難以比較誰比誰更勝一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