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461章 上艾士紳
    這一次顏良在艾縣界相迎顏益一行自然不是刻意爲之,而是在返程的路收到顏益的行蹤,故而稍稍繞了些路來等候。

    在搞定了張燕之後,顏良在虎頭山飛燕寨停駐了幾天,一是修整一番,二是佈置了之後的安排。

    爲了防止張燕的地盤成爲勢力真空,重新成爲賊人的樂土,顏良把這一帶分成了北中南三片區域,分別交由艾營、常山典農、高邑營掌管。

    最北邊的一部分緊鄰艾,由昌琦來兼理。

    中間一部分也就是原飛燕寨地帶,交給出身黑山的陶升來兼理。

    南邊一部分,包含虎尾山那條小道,則交給仲棟兼理。

    三部除開留下適量的兵力駐防各要隘清剿山中殘餘賊人外,還將逐漸從各地吸收屯民,來經營山間谷地。

    安排好這些事情後,本次進山剿賊的大部隊分兩股退出黑山。

    其中趙國郡兵仇升、高邑營、常山典農的部分兵馬走南路出山,顏良本人則帶着其餘兵馬走北路去到艾。

    在顏良的大部隊出發前,隗冉、昌琦就帶着北路軍提前開動,配合習資去“說服”雄踞黑山北邊戍夫山一帶的張坦歸降。

    張坦在聞聽張燕的死訊後驚詫不已,他雖以爲張燕多半會敗,但沒料到竟然敗得如此徹底,更沒能活命。

    經過習資一番威逼利誘的勸說,又有隗冉、昌琦的五千精兵進逼到附近耀武揚威,張坦終於沒能頂住壓力答應歸降。

    然而張坦還在與習資討價還價,想要求得一個名義的歸降,實際仍舊自治山谷的待遇。

    張坦的這個打算並非沒有根據,當年朝廷招撫張燕、楊鳳的時候就是如此,授二人印綬,許其領諸山谷事,得以舉孝廉、計吏同郡國,也等於承認他們對地盤的統治。

    然而,顏良曾大力詬病過這種做法,自身更不會圖省事而埋下後患。

    爲了增加說服力,顏良更打算帶着元氏本營和石邑營一起前往戍夫山,逼迫張坦徹底降服。

    故而當北士人們來到艾縣城時,便看到城外校場周圍佈滿了軍營,無數精銳士卒在營地內外巡梭、訓練。

    衆人足跡遍及多地,自然見識過各種各樣的兵馬。

    但他們發現,所見過的各種兵馬,無論是西涼兵、北軍五校、郡國兵、荊州兵等等,都無法與討逆營將士相提並論。

    令衆人印象最深刻最直觀的便是整齊。

    雖然在一路,李三率領的二十多個扈從行路的方法就可看出些許端倪,但畢竟他們人少,並不夠直觀。

    真真正正接觸到大股討逆營將士時,才發現,他們的隊列整齊到令時人歎爲觀止的地步。

    即便是在營區外巡梭的巡兵,或是艾城中偶遇採買的士卒,只要是兩人同行,定是橫向肩並肩,三人以,定是前後成縱列。

    每個人之間的間距都差不多,動作也一毛一樣,且他們邁步擺手,都帶着同樣的節奏,怎麼看怎麼舒服。

    而且,戰士們看去普遍身形壯實,鮮少瘦弱疲敝者,他們的精神頭也比較旺盛,既無當兵的痞氣也沒有頹氣,只讓人感覺出一股自信的氣息。

    衆人過往所見的部隊裏,如北軍五校、虎牙營、扶風營、漁陽營等強兵,在戰時的確也能做到隊列嚴整,但也未必能如討逆營一般嚴格,更遑論在非戰時讓士卒們也做到如此標準。

    他們只不知的是,眼前他們所看到的隊列整齊,正是來自於顏良的刻意要求,來自於每日不綴地高強度訓練,來自於嚴格的賞功罰過,使得這些軍中律令如同印刻在士卒腦海中一般,成爲本能。

    除了隊列整齊,動作劃一,討逆營戰士們精良的裝備也讓人讚歎。

    戰士們所穿的甲冑,所用的兵刃俱都經過精心保養,絕無濫竽充數的情況。

    北方漢子普遍身材較高,再加騎兵比重高,所騎的戰馬也都是北地良馬,真正稱得人高馬大。

    衆北士人見慣了矮小瘦弱的荊州兵,將他們與討逆營將士一比,高下立判。

    雖然衆人尚未真正得見討逆營將士在戰場的雄姿,然光是眼前所見,便能略知顏良爲何能縱橫沙場百戰不殆。

    在艾縣寺裏,顏良設宴爲北士人接風,順便也款待了劉胤一行。

    顏良挾大勝黑山賊誅殺張燕的威風,在黑山周邊的聲勢可稱得一時無兩,這場宴會還沒開宴便有諸多艾地方宗族士紳聚攏在縣寺外慾要一同拜賀。

    因爲張燕爲首的黑山賊盤踞黑山十餘年,原本艾本地的宗族對於新任國相顏良以及駐紮在艾的艾營督昌琦並不看好。

    雖然不至於公然對抗郡縣官吏,但對官吏的政令陽奉陰違那是跑不了的,畢竟他們見多了郡縣官吏任又去任,話雖說得漂亮但卻未必辦得到,要保障自身的利益還得本地人團結。

    然而隨着張燕授首,黑山賊一夜崩塌,原本還端着些架子以爲非他們不可的本地宗族頓時沒了底氣。

    尤其是當房山營、艾營、元氏營、石邑營先後途徑艾縣城,萬強兵與同樣萬的俘虜,帶給地方宗族極大的壓力。

    所以這些地方宗族士紳前來,絕對不是爲了蹭個飯,而是真的放下了架子前來跪舔。

    顏良對這些地方宗族的心態也是心知肚明,在常山國十四個縣裏,艾是唯一杵在黑山西側的縣,對於他治理黑山極爲重要,所以交好地方宗族十分有必要。

    但他顏良目前是何身份,豈是汝等想擺臉色就擺臉色,想見就能見的嗎

    他只是讓艾縣縣長朱淮挑了兩三個平時對官吏施政比較配合的本地士紳參會,至於其餘人一概以縣寺大堂不夠寬敞爲由推脫了事。

    消息放出去後,那幾個被選中入見的本地士紳自是興高采烈自以爲在其餘本地士紳面前高人一等,而被拒絕的人則是哀嘆連連。

    他們倒沒有過多怪罪顏良以及縣長朱淮,因爲他們知道朱淮所言乃是事實,艾縣寺修造了數十年了,期間一直缺乏資金沒有修繕,狹仄,有些地方更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着實擠不下這麼多人。

    落選者中不乏有理智之人,他們看出被選中的多爲平時對縣中官吏持配合態度的,意識到自家落選的原因。

    但理智者永遠是少數,更多的失敗者不會從自身尋找原因,而是嫉恨起了被選中的幾人,以爲是他們搶走了原本應當屬於他們的名額。

    正當這些失敗者們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大肆吐槽的時候,其中有一個明白人看不下去了,打斷了他們的碎碎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