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
    這些來到常山的士人中間,唯獨龐統的行止最讓人捉摸不透。

    大多數士人來到常山後,多是居住在六山學院附近免費提供的學舍裏,也有一些家財豐厚的喜歡在元氏城或者別的地方租賃居所。

    士人們平日多半會到六山學院中,雖然未必每個人都一門心思聽教授講學,但諸多同類湊到一塊兒還是能尋到許多樂子。

    一大批士人擁在一塊兒,難免要詩酒唱酬談天說地臧否時事,甚至遊山玩水鬥雞走犬博戲之類的事情。

    然而龐統卻對這些活動並不太感冒,反而更喜歡在常山境內東走西顧。

    一開始,龐統的活動範圍還侷限在元氏城內內外外,漸漸地蔓延到周邊縣鄉,經常一出門就是兩三天。

    在七天前,龐統離開學舍後一直未歸,即便是與他交好的徐庶、劉廙等人也不知道他的具體行蹤。

    當然,那都是針對尋常人而言,而已經通過職方掾在郡內外組建起情報系統的顏良自然清楚龐統的動向。

    不過當他仔細一看龐統去了哪些地方後,卻是會心一笑,不僅聽之任之,還示意手下人爲他大開方便之門。

    且說龐士元來到常山之後,足跡遍佈高邑、真定、石邑、欒城、房子等地。

    他似乎對當地的一切都十分感興趣,與沿途亭舍的亭長亭卒能聊上半天,詢問郡中新施行的通行登記法,聊一聊附近的治安狀況,甚至與一些從軍中退伍的亭卒聊聊當年參軍時的經歷。

    他與田間地頭的老農也能攀談上幾句,問一問近些年的收成,要交納的田賦、算賦、口錢有幾何,需要承擔的力役有多少,家裏情況如何,有幾丁幾女,小孩幾個等等。

    每去一地更是必會造訪市集,觀察當地物價和物資充沛程度,對常山國內施行的鹽鐵酒專賣制度也從商賈、百姓、市吏等處多方瞭解。

    他還對常山境內諸軍十分感興趣,去的高邑、真定、石邑等地都是各營駐地。

    雖然他去的時候各營已經大部分調派出徵尚未完全返歸,但也不影響他就近觀察。

    他看到各營雖然留下駐守的士卒不多,不過仍是守衛森嚴巡查細緻,並無絲毫懈怠。

    他還特別去軍營附近的鄉邑找鄉人攀談,詢問駐軍對他們的生活可有影響。

    出乎龐統的意料,鄉人並未抱怨什麼駐軍擾民,而是極力稱讚自從此地駐軍後,鄉野盜賊絕跡,士庶乃能安居樂業,專務農耕。

    更言駐軍不但不欺壓魚肉百姓,百姓有困難之事,駐軍都會主動援手。

    屋舍被大雪壓垮了,駐軍第一時間參與搶修。

    春耕時田間水渠淤塞,駐軍也幫忙疏浚。

    有孤寡老人缺乏贍養的,駐軍也派人時時問候接濟米糧。

    附近市集裏的商賈更言,駐軍不但不強徵暴斂,但凡有什麼需求都公平買賣,從不拖欠貨款,人人以能向駐軍提供物資爲榮。

    龐統最近的一次出行則是去往了蒲吾、井陘、靈壽三縣。

    此三縣境內多屯田堡寨,還有大片新開墾的荒田。

    他對只需要一頭牛一個人操作就能快速高效犁地的曲轅犁極爲感興趣,不避污泥親自來到田間就近觀察。

    龐統是荊州人,說起河洛官話時總會帶上一些楚地口音,故而在以河北方言爲主的常山頗爲另類。

    不過當龐統接觸多了各個屯田堡寨的屯民後,卻發現他那點口音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因爲這些屯民居然來自各個州郡,雖然多半是本州人,但也有不少是來自幽州、幷州、兗州,甚至司隸地區的流民。

    屯民們操着千奇百怪的各地方言,有很多人甚至都不會說河洛官話。

    然而細心的龐統卻發現,無論這些屯民說哪裏的方言,他們家中的少年孩童卻多會說河洛官話,且個個看上去衣着整潔精神氣兒十足。

    經過詢問才得知,這些孩童都能去附近縣校鄉庠就學,不但免收束脩還能享受免費的餐食,在學校裏盡數用河洛官話教學,故而如此。

    在與這些屯民的攀談過程中,龐統瞭解到了他們過往時日裏各種各樣的苦難生涯,並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於來到常山後生活狀況的滿足。

    有屋舍可以遮風避雨,有衣服可以禦寒,有可以管飽的糧食,大冬天裏甚至有郡縣分發的煤炭取暖。

    最關鍵的是,有一大片田地供給他們墾殖,國相顏良曾許諾,只要他們安心墾殖,人人都能分上一片田地傳給後世子孫。

    屯民裏還有不少人爲了能夠早日分到田地,主動要求參軍殺賊。

    當龐統來到滹沱水上游的西柏陂時,看到陂池四周盡數是豐沃的良田,邊緣還養着不少雞鴨豬,陂池裏還有不少漁民捕魚撈蝦。

    從附近的鄉人口中得知,此處原本是一大片低窪地,因爲常常遭受水災,地力貧瘠,往往播種下去遭了水淹後顆粒無收。

    是國相顏良從鉅鹿請來治水名家馬道嵩,動用人力上萬,主持開挖儲蓄了這個佔地寬廣的陂池,用來泄洪蓄水。

    自此之後,再無水患滋擾,更將一大片貧瘠之地滋養成了豐沃的樂土。

    龐統來到靈壽縣境內,此處不僅有房山鐵官,更是房山營的駐地。

    他看到沿途的車馬商旅不絕,大都是運輸諸如鐵料、鐵器、木材、煤炭等物資,一個邊緣縣城顯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在靈壽縣境內,龐統遇到了一個同伴。

    這個同伴與他同名不同姓,且同樣都喜歡到處走訪遊歷,那便是山陽人仲長統。

    他與仲長統之前素未謀面,但也在六山學院中聽聞過其人名聲,相遇後卻立刻成爲知交好友。

    因爲二人都有一雙洞悉世情的眼睛,願意去細究事物背後的真理。

    龐統畢竟新來常山,走的地方還不夠多,他從仲長統的口中瞭解到了更多。

    比如常山與冀州其他郡國的比較,以及去年以來常山境內發生的種種變化。

    他了解到鹽鐵酒專賣制度雖然被獲准在常山與中山、趙國二地一同施行,但二郡實施的力度與效果都略有不及,時常有人私運私釀私賣貨物,而二地並不能完全禁止。

    只有常山貫徹得最爲徹底,若是膽敢違反禁令,抄沒的力度足以讓不法商賈傾家蕩產。

    在仲長統的建議下,他們一同去到井陘縣拜訪了井陘縣令崔琰。

    崔琰是鄭玄弟子,素有德名,便是遠在荊州的龐統也有所耳聞。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