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求生手冊 >第510章 自家子侄
    作爲來自後世的人,顏良清楚華夏文明自有歷史記載以來數千年裏,一直存在着中原文明向外擴張與周圍異族文明向中原腹地侵入的永恆矛盾。

    這個矛盾尤其凸顯在與華夏北方。

    當中原文明把地盤擴張到燕山、陰山一帶後,似乎因爲不適應北邊的惡劣氣候而暫停了往北繼續發展。

    而華夏北邊遼闊的草原上,先後誕生、孕育了無數個強大的遊牧文明,數得上名號的便有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契丹、党項、女真、蒙古等。

    這些遊牧文明一旦壯大,便毫無例外地選擇入侵南方的中原農耕文明。

    這其中原因錯綜複雜,不便累述。

    大多數時候,這些遊牧民族在制度、文化、工藝技術、組織能力來說都要遠遠弱於農耕民族。

    但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具有兩個較爲顯著的優勢,那便是機動與個人戰力。

    牧民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擁有的馬匹既多且精良,讓他們天然擁有一支全員騎兵隊伍。

    北方草原的惡劣環境,以及部落之間的黑暗叢林法則,讓牧民們天生警醒且好鬥。

    這兩點上,中原農耕文明恰恰是劣勢。

    因爲缺乏的牧場,也缺乏遊牧習性,使得農耕民族獲得優良戰馬的途徑有限。

    且大多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專業技能是耕種,而非騎射角鬥,在未經訓練的情況下個人戰力也相對較弱一些。

    當然,在中原農耕文明強盛時,這都不是問題,例如漢武打匈奴,唐太宗打突厥,明太祖打蒙古。

    可每當中原農耕文明衰弱時,便會把這個劣勢無限放大。

    顏良不是神仙,他沒有辦法一次性解決這個難題,所以他只能從後世的教訓中總結一些經驗,嘗試來一個反向民族融合。

    而上谷牧苑便是他邁出的第一步,也是早有預謀的一步。

    代郡、上谷地區地力貧瘠,故而本就有不少漢民以放牧爲業。

    也因爲靠近邊地,所以本地的民風頗爲彪悍,如閻柔手下便有不少幽州漢民。

    在此地設置牧苑可以順利地招募到漢人和胡人按照他的方法爲他工作。

    只要來了他的牧苑,他就會強行推動統一的文化思想教育與體能武藝訓練,不分漢人還是胡人。

    某大天朝太祖曾曰過“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繼承其事業的太宗也曾曰過“教育從娃娃抓起。”

    太祖太宗都是不世出的偉人,這兩句話也的確經典。

    想要漢化融合成年的胡人或許很難,但漢化融合年青一代還是有一些信心,這也是顏良大力收容鮮卑婦孺的原因。

    顏良的最終目標是產生一個跨越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混合羣體,讓漢人更善戰,讓胡人更知禮,最終讓漢胡無所區分。

    當然,這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達成。

    在此之前,顏良能夠得到的實利便是充沛的戰馬來源,以及非常理想的徵募騎兵所在。

    上谷牧苑如此重要,此地主持的人選便尤費思量。

    在民事上,顏良招攬了精通與胡人交流,熟悉胡人喜好的蘇瑞來主持。

    蘇瑞畢竟欠缺從政經驗,他也會派出相應的文吏來輔佐。

    在軍事上,顏良需要一個攻守兼備,又能同時鎮得住漢人與胡人的將領。

    遍觀顏良手下的將校,隗冉本身精通騎兵,又曾長期與羌胡相鄰,其實是最符合要求的人選。

    但隗冉經驗老道,已經初具獨領一軍的能力,怎可以大材小用。

    排除了隗冉之後,顏良發現可供他選擇人選就不多了。

    營督層面上,張斐擅長後勤,昌琦更擅長步戰,仲棟也無善戰之名,侄兒顏枚他更有重要任用,不能丟到這個犄角旮旯。

    再往下看,從軍候級別來選,蘇寧、衛恂等人並不以騎兵見長,本次更沒有從軍出征,不可能成爲人選。

    此戰中表現不錯的牛大、夏侯衡、仲遐三人裏,牛大作爲短兵曲軍候也不適合外放到如此的環境,所以顏良的目光就聚焦在了夏侯衡與仲遐身上。

    此二人能力話各有所長,夏侯衡更果決善戰,仲遐更知進退。

    從顏良的主觀角度,更傾向於夏侯衡。

    因爲與胡人打交道有時候就要不講道理,夏侯衡發起橫來連顏良都敢刺殺,那可不是蓋的。

    相對而言,仲遐太會計較利弊得失,反倒不容易強硬起來。

    不過對於是否重用夏侯衡,顏良也十分審慎。

    畢竟夏侯衡是夏侯淵的長子,曹操的外甥,眼下沒有與曹操直接交鋒無事,若有一日夏侯衡要與他的親族交手,下不下得去手就難說了。

    難道要把夏侯衡一直丟在北方,即便以後與曹操交鋒後也不派上用場

    這雖然是個辦法,但顏良如此辛辛苦苦地培養夏侯衡豈不是白瞎了

    且無論顏良選擇夏侯衡還是仲遐,二人都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太過年輕。

    把他們放在自己身邊管教着不會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快速成長,但如果讓年輕人獨自統轄一部長期在外,手中有了權力和地盤,缺少了約束,很容易放飛自我。

    他可不希望一個好好的計劃,卻因爲執行不力荒腔走板,不但沒有達成融合漢胡的目的,反而鬧出漢胡激化矛盾的情況。

    在徵詢了隗冉、辛儒、龐統、徐庶、沮輝等親信幕僚後,最終在二人中選擇了夏侯衡。

    主要是夏侯衡剛強的行事風格更適合與胡人打交道,隗冉、辛儒二人都十分推薦他。

    當然,顏良也提了自己的顧慮,辛儒與龐統都推薦給夏侯衡配個老成持重一些的副手,再留下一個熟悉胡族的幕僚輔助。

    在副手人選上,沮輝推薦真定人趙霄。

    趙霄原本就作爲白馬義從跟隨公孫瓚在幽州多年,與胡人打交道經驗豐富。

    在此戰中趙霄也表現優異,不僅在拿下馬城時立下先登之功,更一路監視軻比能,足以顯得他行事很有分寸。

    在幕僚人選上,隗冉推薦了涼州人秦壽。

    秦壽出身涼州,與胡人打交道的經驗也十分豐富,且在黑山之戰時,夏侯衡與秦壽同爲北路軍,配合一直十分默契。

    顏良在稍稍思考後就允了衆人的提議,決定了上谷牧苑的留守班子。

    在寧縣縣寺之內,顏良單獨把夏侯衡召入堂內。

    夏侯衡作爲候選人,並沒有參與軍議,不過先行離去的同僚遇到他時已經笑着向他道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