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策行三國 >第1283章 三人行
    孫策提醒得很及時,軍謀們不知道殺胡令出於孫策之口,以爲是諸葛亮的主意,覺得一個少年書佐初來乍到就敢提方案,實在有些過於自信了一些。諸葛亮的話剛說完,就有人跳出來反駁。

    “你說是殺胡令,難道只殺髡頭胡人?幽州人就不殺?”

    諸葛亮不緊不慢,彬彬有禮。“名者,言其大也。袁紹麾下騎兵以匈奴人、鮮卑人、烏桓人爲主,皆是胡人,故曰殺胡。漁陽、代郡也有漢騎,但他們是主要突擊力量,作爲遊騎的可能性不大,人數也不多,不是主體,可忽而不論。”

    又有軍謀反對道:“就算是殺胡,那也不妥。南匈奴和鮮卑人、烏桓人不同,他們早就是大漢屬國,不能以胡人待之。”

    諸葛亮笑笑,還沒說話,石韜大笑道:“這話就不對了,那袁紹以詔書自詡,不臣之心昭然,南匈奴何嘗還能算是大漢屬國?你這是爲駁而駁,簡直是荒謬。”

    那軍謀赧然,舉起袖子,掩着臉,卻不走開,坐聽同僚們嘲諷。諸葛亮看在眼裏,也忍俊不禁,拱拱手道:“請諸位兄臺繼續提問。”

    “敢問孔明,一戶五口雖是通例,但一戶何嘗有五人力役,一夫一妻,再加子女,通常只有兩三人服役,現在可免五人力役,豈不是多了?且年齡不同,口錢不等,未使男女不能與青壯等同,這麼做,是不是不妥?且一夫百畝是古制,豫州地狹人衆,一戶何嘗有百畝?”

    “免役及口錢、田租,只是爲了獎勵,改一戶爲五口,也是方便執行。敢於斬殺胡虜者,大抵以青壯爲主,又豈有婦孺老弱哉?若是十名青壯共同出擊,斬殺胡虜一人,則此功歸哪一戶?”

    諸葛亮侃侃而談,有理有據,邏輯清晰。孫策坐在二樓,凝神靜聽,不時的點點頭。天才就是天才,有些東西是天生的,這個方案是剛剛提出來的,並沒有時間給諸葛亮仔細斟酌,他能在短短的時間內想到這麼多問題,面對軍謀們的質詢也不慌張,可見天生就適合做大事。

    孫策盤算着。諸葛亮今年十五歲,三十年之後他四十五歲,有三十年的理政經驗,可以任司徒,掌握天下民政了。四十五歲爲三公不算晚,甚至還有點早,就算按歷史上他五十多歲的年齡,做十年也不成問題。如果勞逸結合,活得更久,說不定還能再多做一任兩任。

    諸葛司徒,聽起來總覺得有些彆扭啊。孫策啞然失笑,又不禁想到一個問題。要不要恢復丞相制呢?這倒不是爲了成就諸葛亮的丞相之名,而是如何調整政治制度。丞相制度幾經反覆,總的來說容易形成權臣當政,按理說應該廢除。不過這個問題不迫切,可以慢慢考慮。

    經過大概半個時辰的爭辯,諸葛亮的方案做了一些細節的調整,最終獲得通過。殺胡令以州牧府的名義下達各郡國,同時通報駐守陽夏的行豫州刺史滿寵。

    任務完成,諸葛亮回到二樓,向孫策覆命。

    “感覺如何?”孫策倒了一杯酸漿給他。“潤潤嗓子,以後聲音小點,別把你這副好嗓子喊劈了,將來在史書上留一個豺聲就難聽了。”

    諸葛亮忍不住笑了,接過酸漿飲了一口。“理不辯不明,誠爲至理名言。有些地方我之前也沒想到,經此一辯,應該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疏漏了。”

    “嗯,還有呢?”

    “還有……”諸葛亮想了一會兒。“人還要有主見,不見人云亦云,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能奢望面面俱到,否則衆說紛紜,亂花迷眼,反而什麼事都做不成。”

    孫策心裏一緊,下意識地看了諸葛亮一眼。還真是性格決定命運啊。諸葛亮聰明,一般人的確不是他的對手,難免自信過頭。等他大權在握,就算有錯,別人也不敢指出,即使指出也敵不過他的辯才。久而久之,大權獨攬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這可有點麻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