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策行三國 >第1844章 自作自受
    荀彧將信將疑。

    讖緯的神祕性有相當部分來自於模糊性,祥瑞災變同樣如此。黃龍見譙究竟是指誰,無法斷言。不過孔融這句話說得對,至少不是指孫策。漢爲火德,其色赤,按五德始終說,代漢的當爲土德,其色黃,這是天下皆知的道理,而孫策以火鳳爲號,顯然並不符合代漢的德行。

    在輿論方面,孫策無勢可借,未嘗不是一個安慰。

    不過荀彧畢竟不是純粹的書生。他很清楚,讖緯這種事真真假假,誰也不說清楚,必要的時候僞造幾條也不難。孫策雖然不多,身邊卻有張紘、虞翻這樣的飽學之士,舜避丹朱的說法就非常流行,很可能就是他們編出來的。舜爲鳳鳥,與孫策的火鳳契合,太湖又曾是舜隱居之處,孫策在太湖立營,其中也有深意。

    荀彧向孔融請教該怎麼應付舜避丹朱這件事。孔融也有些撓頭,想了片刻,讓人將禰衡叫了進來。禰衡甩着袖子,大搖大擺地走了進來,看着荀彧笑了笑。“令君當注意修心養性,相由心生,你這副愁苦之容可不宜迎接陛下凱旋。”

    荀彧沒理他。禰衡恃才傲物,嘴損得很。他到長安後口無遮攔,損過的人不在其數。見他相貌出衆,禰衡就說他可以最適合弔喪。光祿大夫趙融體胖,禰衡就說趙融適合監廚。總之沒什麼好話,當然也結了不少仇,沒人願意搭理他,只能在這兒和孔融作伴。

    孔融把荀彧的難處說了一遍。“正平,你可有解法?”

    禰衡翻了個白眼。“孔文舉,你這可有些鄉愿啊。”

    孔融尷尬地笑笑,拍拍禰衡的肩膀。“君子不掠人之美。你們慢慢說,我出去轉轉。”說完便走,根本不給禰衡反對的機會。荀彧看在眼裏,有些後悔。這兩人亦師亦友,臭味相投,那是他們的事,可是讓他們著史未免不妥。看這架勢,他們也沒寫出什麼東西來啊。

    荀彧眉頭只是微微一蹙,卻落在了禰衡的眼中。禰衡哼了一聲:“令君,你還想聽嗎?不想聽的話,我就出去了,還有一堆書要整理呢,我可沒時間和你在這兒四目相對,看你這張苦臉。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會讓人覺得大漢一點希望也沒有了?”

    荀彧沉下臉,咳嗽了一聲。“正平,說說你的應對之法吧。”

    “隨我來。”

    禰衡甩甩袖子,揹着手,向外走去,袖子差點甩到荀彧臉上。荀彧很不悅,卻無可奈何,只得忍着一肚子怨氣,跟着禰衡來到外間。禰衡從架上取下一本書,遞給荀彧。荀彧接過,見是一本新書,墨香濃郁,沁人心脾,紙張淺黃,手感柔軟,封面上題着“豫章逸聞錄”五字書名,又有“弘農楊修”四字題簽,知是楊修寫的一部雜錄,不由得心中一動,連忙翻開,找到目錄。他最近讀了不少南陽、吳縣來的新書,早就熟悉了這種格式,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看的文章。

    目錄裏列得很清楚,有幾則逸聞與丹朱有關。荀彧根據頁碼,翻到正文處,將那幾則逸事讀了一遍。還沒讀完,他臉上的愁容就消了一半,嘴角也挑了起來。

    楊修在豫章收拾到的逸聞中,丹朱的經歷與典籍記載出入很大。典籍裏說,堯將帝位禪讓給舜,丹朱被封于丹水,可是在這些傳聞裏丹朱卻是被舜武力篡奪,流放到丹水。這些傳聞正好可以p舜避丹朱的說法,而且是從豫章傳出來的,又是由楊修收集印行,簡直是以子之矛,破子之盾。

    “是不是很開心啊?”禰衡眼神輕蔑,語氣調侃。

    荀彧心情不錯,沒計較禰衡的失禮。他沉吟了片刻,還是有些擔心。“這些都是野老逸聞,雖可作談資,畢竟不如典籍有說服力。承認這些逸聞是史實,豈不等於否認了典籍?”

    “算你聰明。”禰衡在一旁的席上坐了下來,又指指對面,示意荀彧也坐下,又大聲吩咐侍者上茶。侍者取來茶,放在壺裏煮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