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策行三國 >第2509章 陛下不滿意
    樓船在魚梁洲緩緩靠岸,船上放下跳板,等候在案邊的龐德公提起衣襬,剛準備登船,兩列持戟郎官便踩着跳板下了船,從龐德公身邊魚貫而過,夾道而立。龐德公吃了一驚,視線不由自主的跟着郎官們移動,等他回過頭來,孫策的身影已經出現在舷口,向他招了招手,大聲招呼。

    “龐公,別來無恙?”

    龐德公心情一陣激動,身後襄陽學院的學生們也跟着一片譁然,響起一陣竊竊私語,難掩興奮。天子駕臨魚梁洲,居然不等龐德公上船請見,主動問候龐德公。

    這纔是真正的禮賢下士啊。

    在一羣讀書人激動的目光注視下,孫策快步下了船,搶先幾步來到龐德公面前,拱手作揖。“龐公,我又來了,哈哈哈……”

    龐德公這纔回過神來,連忙含笑還禮,帶着些許惶恐,連聲說道:“恭迎陛下,恭迎陛下。”

    孫策託着龐德公的手臂,上下打量了龐德公兩眼,欣慰地點點頭。“數年不見,龐公一如往昔,可喜可賀。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龐公有山有水,此樂無極。”

    “這都是託陛下之福。”龐德公畢竟是見過場面的人,迅速恢復了平靜,朗聲笑道:“與山水相比,襄陽書院的讀書聲更能養氣。陛下,容臣爲陛下引見襄陽書院的賢良。”說着,一指身側的中年書生。“此乃襄陽書院新任祭酒宋忠,字仲子,南陽竟陵(今湖北棗陽)人,博通五經,尤善易學。”

    宋忠上前行禮,一揖到底。“草民宋忠,拜見陛下。”

    孫策伸手托住,笑道:“宋祭酒雖然繼任祭酒,卻未必知道,這襄陽書院雖是私人書院,卻是朕牽頭創建的,每年還要從朕這緊巴巴的荷包裏擠出不少錢。所以說,你也算是朕聘請的學者,就不用拜了。”

    宋忠興奮地紅了臉。“忠何德何能,豈敢如此奢望。身爲南陽一書生,能在襄陽書院讀書爲學,已是天大的福份。”說着,轉身從一個年輕書生手中取過一匣書,雙手奉上。“這是忠新完成的《太玄經注》,敢請陛下御覽斧正。”

    孫策接過書,打量了一番。書印得很漂亮,淺黃色的竹紙,深藍色的封面,上面有漂亮的楷書題簽,一看就知道是前任祭酒蔡邕的書法。

    “多謝宋祭酒贈書。斧正不敢當,朕讀書少,不敢置喙,免得貽笑大方。不過襄陽書院有蔡老祭酒遺澤,學風之正毋須贅言,祭酒這大作必能留名學林,惠及後人,《藝文志》上當有一席之地。”

    “豈敢,豈敢。”宋忠眉開眼笑,躬身再拜。

    宋忠隨即又爲孫策介紹了綦毋闓、司馬徽等人,其中還包括剛剛爲他捧書的尹默。尹默字思潛,是益州梓潼郡涪縣(今四川綿陽)人,在荊州求學多年,如今已經是宋忠的入室弟子,兼作助教,領一份薪水,是打算一輩子做學問了。

    孫策特地和尹默聊了幾句。尹默的同鄉兼好友李譔也曾求學於宋忠,但李譔後來對木學更感興趣,轉而考入木學堂,師從莫擇,如今已經是南陽木學堂的中堅力量。孫策視察南陽木學堂時,見過李譔。

    尹默、李譔是益州年輕士子的代表,像他們這樣在荊州求學,然後又留在荊州的人不少。從這一點上來說,孫策對平定益州很有信心,衆望所歸,曹操又能堅持多久,覆滅是遲早的事。

    孫策和襄陽書院的師生們聊得很開心,意猶未盡,又在江邊設席,把酒臨風。意之所致,天南海北,古往今來,無所不聊,直到夕陽西落,星辰滿天,與江水中倒映的燈火交相輝映,煞是醉人。

    襄陽書院的師生們雖以研習經書爲主,卻不凡喜歡吟詩作賦的,今天躬逢盛事,心情激動,自然詩興大發,吟上幾句。孫策身邊的王粲、陳琳等人也是個中好手,免不了切磋一番。也沒見什麼人特意招呼,一場詩會自然而生,一篇篇佳作不斷傳到孫策面前,眼看着一部《魚梁洲詩集》應運而生。

    王粲搶先一步,來到孫策面前。“陛下也作一首壓卷吧。”

    孫策笑着搖頭。“有你們這些大才子在,何須朕多此一舉,遺笑後人。”

    王粲還待再請,孫策又道:“不如這樣吧,你們做詩,朕爲詩集題簽,再命人配圖,如何?”

    王粲見孫策的確沒有作詩的興趣,沒有再說,與陳琳等人商量挑選哪些詩文入集去了。孫策叫來劉和、孫匡以及徐華等人,把爲詩集配圖的事說了一下,讓他們根據詩意,各自作畫,將來刻印在詩集中。

    劉和、孫匡心無旁騖,拜蔡邕、蔡琰爲師,研習繪事多年,已經有相當的水平。縱使不能和蔡邕父女這樣的天縱之才相提並論,也算是業內高手。博物圖鑑都出了好幾部,平時也爲一些書籍畫插圖,這個任務自然難不倒他們,欣然從命,分頭準備去了。

    他們剛走,黃月英又湊了過來,眼神發亮。“陛下沒做詩?”

    “你就別湊熱鬧了,我殺人還算在行,做詩不行。”

    “陛下太自謙了。”黃月英在孫策身邊坐下,雙手抱腿,仰頭望天。“當年的‘興亡百姓苦’可是極好的,後來的‘前不見古人’也極佳。說起來,十二殿中,臣妾最早認識陛下,陛下卻沒有送臣妾一首詩,想想真是有些遺憾。當初怎麼就沒想到呢,到底還是讀書少啊,白白錯過了留名青史的大好機會。”

    孫策無聲而笑,拉過黃月英的手輕輕撫着,幽幽說道:“你在青史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何須借詩之力?詩文歌賦,終究不過是紙上煙雲,哪裏比得過開創一代風氣的壯舉。你若是真想詩文留名,找個機會,辦個宴會,請翰林院的才子們一起吟詩作賦,爲你歌功頌德,出上幾本詩集,還不是小菜一碟。”

    黃月英轉頭看着孫策,嘴角微挑。“陛下,此詩非彼詩。臣妾的功德再大,畢竟還是個女人,難免有些小心眼。其他人有詩,臣妾沒有,這心裏總是缺點什麼。”

    孫策翻了個白眼。一向粗線條的黃月英小資起來,着實讓人喫不消。他拍拍額頭,作苦惱狀。

    “容朕三思,容朕三思。”

    黃月英見孫策讓步,得意之餘不忘調侃孫策。“陛下有才,再思可矣,何必三思。”

    孫策正在冥思苦想,小橋從一旁竄了出來,撲到孫策身邊,趴在孫策膝上,楚楚可憐地看着孫策。“陛下,臣妾也要。”

    “還有臣妾呢。”尹姁也走了過來,身後跟着兩個侍女,一個提着大壺,一人捧着杯盞。“來,喝兩口涼茶消消暑再想,看陛下額頭都冒汗了。”話音未落,自己便笑出聲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