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策行三國 >第1566章 籌建政務堂
    “不是先生老了,先生剛逾不惑,正當壯年,豈能言老,只是變化太快,有些措手不及罷了。”

    “是麼”張紘打量着孫策,將信將疑。“將軍有所預料”

    孫策笑笑。“我有準備,但是也沒想到這麼快。”他當然知道工商業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潛在危險,只是他一來沒有真正的行政經驗,不知道經濟危機的醞釀過程有多長,初期又會有什麼徵兆;二來忙於作戰,根本沒時間考慮這些問題,總覺得剛開始發展,正是快馬加鞭的時候,沒必要太過擔心。

    他忘了一件事,國民經濟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也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一點點變化都有可能引發巨大的影響。而發生變化時,最有機會從中受益的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實力更強的既有利益獲得者。正如原始社會解體了,成爲奴隸主的絕對不是會普通氏族成員,而是已經佔據高位的氏族部落頭領一樣,當他在南陽推行新政,振興工商時,從中受益最大的也不會是普通百姓,而是他一心要打擊的世家豪強。

    襄陽蔡家就是一個最明顯不過的例子。當時蔡家還只是襄陽首富,現在大概已經是荊州首富了。不過沒關係,蔡家再強,命運也掌握在他手上。張紘不是說了麼,南陽的世家現在見官三分笑,逢吏貌必恭,乖得很,所謂宛城吳、新野鄧什麼的,也不過是張紘手裏的幾把刀,想用誰就用誰,想毀了誰就毀了誰。

    “荊州的上計結果什麼時候能出來”

    “月底吧,八月上計,到太守府要月底,今年事務多,甚至可能延期到九月上旬。”

    “工坊、商戶都在上計範圍內嗎”

    “在的,用工、產量都會進行統計。”

    “普通百姓呢都統計什麼內容”

    “這個是難點。如果已經落籍,那自然在統計範圍以內,戶口、年齡、家產,概不例外。可若是流民,還沒有落籍,那就沒辦法處理了。他們可能今天在宛城,明天就到了棘陽,如果統計,必然重複。如果不統計,又明顯是個遺漏。袁紹南侵,河南百姓南下的可不少。”

    “這都是問題,只靠以前那一套是不行的,要想辦法解決。人手不足,就招募掾吏,那麼多讀書人,找幾個願意爲吏的應該不難吧。”

    張紘有些難色。“願意做官的不少,願意爲吏的不多。況且他們雖然讀過書,卻不通吏事,至少要學個一年半載的。”

    “這個簡單啊。”孫策笑了。“首先,要求不要太高,能識文斷字就行,不需要太高的學問,這樣的人不僅南陽容易找,各縣也沒什麼難度。其次,你考慮一下,主要是哪些職位缺人,然後找精通這些職位吏事的老吏授課,集中講解必要的技能,十天半月也就夠了,立刻就能上崗。現在開始操辦的話,年底就能見到效果。”

    “以吏爲師”張紘眉頭微蹙。

    孫策早有準備。不管張紘是否激進,對朝廷的態度如何,他畢竟是名士,是精通儒家經典,也深受儒學思想影響的名士。以吏爲師,以法爲教,是秦行法治的重要標誌,向來爲儒家詬病。讓他主動行秦法,從思想上就有牴觸情緒。

    “以吏爲師只是第一步,先解決眼前的人手不足,然後從中挑選德才兼備的重點培養。爲了避免有人爲謀利而來,在招募的時候就公佈崗位要求、規章制度,以及將來升遷的可能和方向,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要讓他們有不切實際的奢望。這就是一份工作,就和進工坊做工一樣,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而已。如果有志於造福一方,那當然歡迎,如果想以此牟利,請他另謀高就。”

    張紘神色稍緩,卻還是有些猶豫。“只是這樣一來,這就和講武堂、木學堂沒什麼區別了”

    “先生覺得講武堂、木學堂低人一等麼”

    張紘一愣,隨即笑着搖搖手。“將軍,我一時失言,慚愧,慚愧。”

    孫策不緊不慢地說道:“希望先生只是失言。如果先生也有這樣的看法,南陽的風氣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的。士農工商,士也是四民之一,並不是與農工商相隔離的貴族。先生,我覺得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士的含義,不能認爲只有讀書人才是士,做官纔是士人唯一的出路,只要有能力、有抱負、有擔當的人,都可以稱爲士。武士演兵講武,保境安民。農士精研水土,擴耕增產。工士研習技藝,精煉百器。商士貨通天下,利國利民。這樣有什麼不好爲什麼一定只有當官的人才能稱爲士士人當入世,世道的世,而不是仕途的仕。”

    張紘凜然。他與孫策相識以來,這還是孫策第一次這麼嚴肅地和他說話。他仔細品味了一番,又覺得孫策說得有理。就南陽的經驗而言,讀書人只要肯放下身份,做什麼事都比不識字的人快一些,農爲國本,自然不用說,工商也是強國利民的重要手段,這已經被事實證明。如果能吸引更多的讀書人願意投身其中,好處不言而處。既然要重用他們,又怎麼能歧視了他們,將他們排除在士以外拓展士的範圍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選擇,當官不應該是讀書人唯一的選擇。

    “將軍所言甚是,是我泥古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孫策搖搖手,輕笑道:“我只是從講武堂、木學堂得到啓發,覺得政務也許可以依例行事。這樣吧,索性就取一個類似的名字,叫政務堂,如何”

    看着笑容滿面,意態從容的孫策,張紘沒有立刻回答。他看得出,孫策絕非一時起意,也不僅僅是和他商量,他肯定是早有準備,只是現在提出來而已。具體細節也許可以商洽,但政務堂的建立卻勢在必行,不管他同不同意,孫策都會辦。

    “將軍所言,我原則上同意,但事涉官吏,還是謹慎一些的好,不宜大張旗鼓。不如這樣,先從百石吏的選拔開始,一邊解決問題一邊摸索辦法,等成熟了,再逐步擴展到縣寺州郡。”

    “這是自然。”孫策笑道:“論政務,還是先生具體負責比較方便,這第一任政務堂祭酒非先生莫屬,我是一竅不通的,只能垂拱而治了。”

    張紘眼睛一閃,撫着鬍鬚,會心而笑。“如此,南陽幸甚,天下幸甚。”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