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弱龍強虎 >第一百一十章 外傳之約
    點了段思英風門穴的是豆盧革,他答應了爲梅姑娘報仇後,孤身去見段思良,將自己身世來歷及梅姑娘的遭遇通通告訴了段思良,並以已亡國的後唐前丞相的角度向段思良陳說了段思英穢亂宮廷的惡果,如果再不行動廢了這個無道昏君,段氏大理國恐不會存在超過十年!

    段思良雖然驚訝這個已在自己身邊一十八載的“葛先生”藏得如此之深,但見他坦然相告當日無奈之舉,多年交往,又知他德行端正爲人師表,絕不會是奸惡之輩,現下知道他當年故意報小了十歲年紀,那他的修爲當遠在一流之上纔會顯得如此年輕。.biqugev

    豆盧革坦陳自己武功不弱,不過段思良不必爲此擔心,他爲避禍而依附段氏多年,只有報恩之心,絕無害人之意,段思良取代段思英於公於私都是當務之急,若段思英魔爪伸到了民間,引起民怨沸騰,動搖了段氏執政根基再想挽回就來不及了。豆盧革身爲中原大國前丞相的一番話其實與段思良、董伽羅等大理重臣此前的想法不謀而合,更使早有此意的段思良下定了決心,豆盧革宦海沉浮多年經歷了中原王朝的種種變故,正好與他商議具體行事的細節。段思良一向謹慎,廢立國君之事更是要確認各處細節無虞方敢出手,這也正是他遲遲不發的原因。

    豆盧革有備而來,一番侃侃而談,分析的合情合理,打消了段思良的顧慮。段思良依着與豆盧革商量的計劃,先找到手握兵權的大司馬高方,說明來意後,高方答應相助十分痛快,只是提了一個奇怪的附加條件——既不是加官進爵也不是擴大封地,居然是要段思良事成之後將一陽指傳授給他。

    高方當時說道:“我一直跟着先帝與王爺,這大理的江山確是你們兄弟二人打下來的,可終究段氏能坐了江山,先帝乃是主公,其餘一切人等無論功勞再大也只是輔佐之功,父死子繼,新帝即位原是順理成章無可厚非;雖然新帝昏聵,由王爺替代,在我們這些老臣心裏說得過去,但大多的臣工與大理的萬千百姓就未必認同了,咱們這般行廢立之事實是冒了很大的風險;我追隨先帝多年,一直對段氏一陽指無雙無對的點穴之法仰慕不已,近年來又耳聞一陽指練到高深處能凌空刺敵成爲了一種劍氣,更是神乎其技,高方雖是個武人,但也曉得人心不足蛇吞象的道理,若王爺大事得成,能傳我一陽指高方就燒高香拜佛感激不盡了,那什麼六脈神劍我是想也不敢想的。”

    段思良在見高方之前就想過他會提出的種種條件,卻萬萬沒想到他最終提出的是這麼個條件,事關數百年來絕不外傳的祖傳神功,段思良差點就斷然拒絕,但段氏數百年來在武林中雖然始終有一席之地,能登上九五之尊方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如果自己不能取段思英而代之,段氏剛剛得到的江山很可能就會毀於段思英這個**手中,左思右想,段思良這般回了高方的話:“大司馬既然知道一陽指是我段氏絕不外傳的無上心法,便應該知道思良絕不可能輕易外傳;思良說句不當講的話,大司馬今日能助我,會不會永遠忠心下去他日你的子孫更會不會危及了我的子孫!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年半載恐怕是不夠的,大司馬如果足夠誠心,你看這樣如何——思良一旦登基,必定重用大司馬,而且叮囑後世子孫一直重用你高氏子孫,前提是隻要你們忠心無貳,待滿百年之時,高氏忠心足可感天動地,那時我段氏再傳你高氏一陽指,我想段氏歷代列祖列宗那時便不會有什麼異議了。”

    高方的條件奇怪,段思良的條件更奇,但高方一生實是以能習得一陽指神功爲最高心願,近年耳聞目睹了一陽指進化而成的六脈神劍的驚人威力,高方更是心癢難搔,雖然段思良的條件萬分苛刻,好歹高氏有了一絲希望。高方又深知段思英人心盡失而段思良武功威望都是無人可以匹敵的,段思良更有帶兵多年的漁樵耕讀相助,估計董伽羅等重臣也多半是願意幫段思良而不是段思英的,自己雖然手握大理兵權,真對抗起來,手下見了段思良會不會臨陣反水都很難說的!如果自己不出力,日後很可能被段思良邊緣化甚至治罪,與其冒險什麼也得不到不如賭一把高氏能得到一陽指!於是高方最終與段思良達成了君子協議。

    說通了高方,段思良知道大事已成了九成,再去見董伽羅,雖然董伽羅說什麼礙於先帝情面兩不相幫,卻早在豆盧革預料之中,董伽羅的司徒身份乃是大臣中的第一人,他能答應兩不相助已是極大的幫助了!至於司空季伍璋,因早已邊緣化,段思良與豆盧革商議不用理會;漁樵耕讀跟隨段思良多年沒有問題,關鍵是大內侍衛總管樂伯敬職位特殊,纔是不可不爭取的。

    好在樂伯敬手下多是漁樵耕讀四人的舊部,樂伯敬與四人私交甚好;朱懷平又分析樂伯敬爲先帝拔擢于軍隊底層,知道段思平、段思良兄弟打下江山的不易,心裏一定向着段思良多些,果然朱懷平私下裏對樂伯敬一說,爲人機巧又不失正氣的樂伯敬慨然道:“我天天在宮中,早就看不慣那**的所作所爲了,只是我當臣子的不好發作,既有鎮東王出頭,他既是宗室又是伯敬一向尊崇的人,我一定全力配合。”

    幾位重臣搞定,便是制服段思英的細節了,因段思英武功很高又心思縝密,豆盧革安排了池梅二女扮鬼迷惑之,又讓段思聰最後關頭現身使之放鬆警惕,自己在暗中伺機出手,段思英不知道有豆盧革這麼一位高人,任他機關算盡也防不勝防!果然豆盧革一擊得手,制住了欲挾母出逃的段思英。

    從兒子手中驚險脫身的楊太后驚悲交加、急火攻心,一下暈厥倒地。幾處穴道被點的段思英慢慢軟癱在母親身邊,看着母親雙目緊閉,牙關緊咬、生不如死的表情,母親打小疼愛自己的一幕幕一剎那間在段思英心頭閃過,他身不能動,口還能言,一邊淚流不止一邊大聲呼道:“母親,孩兒居然挾持母親,孩兒不是人,孩兒知錯了,你老人家快快醒來,否則孩兒也不能獨活於世……。”

    在段思英一遍遍的呼喚聲中,楊太后悠悠醒轉,耳中聽得兒子一遍遍的懺悔,目中兩行清淚直流下來,樂伯敬將太后扶起,楊太后指着地上的段思英道:“事到如今,孩兒,你這皇帝恐怕是做不成了,鎮東王,你派人去宣文武百官進宮來,就在我的宮中,我會當着百官的面,宣告由汝即位而且是繼承汝兄之位。”

    段思良聞言難掩驚異之色,楊太后嘆了一口氣,說道:“難不成你想背個篡侄帝位的罵名!”段思良一徵,隨即躬身道:“臣早說過,今日之事,唯太后之令是從。”楊太后淡淡道:“宣百官用不了幾個人,叫你的人都跟着去我宮中就是。”說罷慢慢向自己寢宮行去,段思良囑咐了漁樵耕讀與樂伯敬幾句,也帶着衆人跟上楊太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