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再起 >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
    李嘉正在耽羅島等耽誤時間的時候,整個番禺又熱鬧起來。

    新皇帝登基之後的恩科開始了。

    武漢的科舉,隨唐制,一般只去命經進士兩科,其餘雜流無算。

    與明清之間,府縣選拔不同,南漢承唐制,每個地方州縣都有定數的名額,一般而言,只要身世清白即可,學問的話,需州縣官吏親自考覈爲準,他們被稱作鄉貢。

    還有的是國子監的監生,也可以無需考覈直接參加由尚書省舉行的科舉考試,被稱作“生徒”,所以唐朝的科舉也被稱爲“省試”。

    科舉是由尚書省來舉行的,設有知貢舉一人,三年輪換,與明清各考官複查不同,知貢舉一人,即可決定你是否被錄取,連皇帝幾乎都無法直接選定。

    由於不採取糊名制度,唐代科舉的公平性廣受質疑,幾乎成爲了權貴的遊戲。

    甚至,有的出身寒門,爲了不被落榜,故作噱頭,在廣衆之下,宣讀自己的文章,所完自己必中,從而以輿論相逼知貢舉,但要求必須有真才實學,不然容易玩砸。

    更有甚者,花千貫去賭坊,言某人必落榜,又隱隱約約透露與知貢舉有矛盾,自己得了消息,逼迫知貢舉顧及名望。

    而,常用的手段,就是行卷。比如,白居易的那首賦得原上草,就是向老顧況投卷,被其向知貢舉推薦,才得以中試,這種明示的潛規則,又叫行卷。

    你道那些唐朝的公主,爲甚有這樣大的權力,還不是因爲她們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女兒,可以向知貢舉推薦心儀的舉人,從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登科之後,還需要參加吏部的選試,其中的貓膩更多了,沒有關係,你就一輩子等着,當候補官員,比如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作爲新皇登基後的恩科,吸引了整個嶺南的目光,數以百計的舉人來到番禺,就是爲了考中做官。

    “雅明賢弟,昨日考得如何了”王崇山剛出房間,耳邊就傳來一聲親密的稱呼,擡眼一瞧,原來是與自己同來自南海縣的李淮,此人身着綾羅,出手闊綽,在同期參與科舉考試的舉人中,名聲赫赫。

    “桐柏兄”王崇山點了點頭,無奈道:

    “整個大漢六十州,進士科不過十餘人,小弟哪有希望可言”

    “唉賢弟謙虛了,雜科無算,進士科,明經科加起來不過二十餘人,興王府佔據一半以上,南海縣在興王府可是文風鼎盛之地,賢弟必中”

    李淮頗爲嫉妒得看着這位名聲在外的老鄉,臉上卻寫滿了開心之色。

    聽得此言,王崇山也期待起來,緊張的心情鬆弛了不少,想來也是,大漢繼承唐制,每年錄取的關中舉人,往往佔據一半以上,大漢自然不例外,興王府位列前矛。

    想起本國重視進士,朝堂上的宰相十有都是進士出身,自己若考上科舉,未來可期,家中的妻兒想來也是極爲高興吧

    “不過賢弟卻要小心了,聽聞聖人剛剛繼位,竟然明令旨意,要求六品以上朝官,必先進蠶室,才能授官”李淮這時又憂慮的操心道。

    “無需擔憂,進士科乃儲相,豈可如此有辱斯文”這時,同樣來自南海縣的才子範棣走了出來,自小就以神童聞名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