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唐再起 >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
    普及官話,也就是洛語,這完全不現實。kuue

    因爲唐國上千萬人,學習官話的成本太大,況且,普通百姓也不見得樂意,因爲他們沒這方面的需求,一生頂多方圓幾十裏轉悠,家鄉話就夠了。

    所以李嘉最大的要求,就是秀才舉人,以及進士們,至少要讓洛語熟練到一定程度。

    普通百姓無所謂,但官員必須對洛語熟悉,公文奏本,平常的奏對,對於其要求都很乾,些許錯字,就能讓政策變化許多。

    按照普通的穿越者來說,使用拼音,這樣一來普及官話倒是順暢,但卻不符合實際,因爲這是一個不亞於普及文化的難度係數。

    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力刊發切韻,是隋朝陸法言編輯的韻書,也是普通人學習洛陽正音的主要方法,雖然具有某種層度的侷限性,但卻是如今人們能夠接受的,成本較低的法子。

    簡單來說,就是對其他二子的聲母韻母進行借用,來讀作某字,如枯字,就用苦胡切,借苦的k,胡的u,從而得ku苦字,需要要求一定的文化水平,適合讀書人。

    話說,對於洛陽正音的需求,本就是讀書人中產生的,其門檻雖高,倒是恰當的很。

    無論是吟詩作賦,寫文章,都是需要韻腳的,而唐詩宋比的韻腳,就是洛語。

    而且,對於洛語最看重,就是軍隊,因爲發號施令就是需要誰都能聽懂的語言,士兵天南地北,軍官接受軍令,就必須會洛語,不然仗都打不了。

    如此,結束一天的政事後,李嘉就派人寫了份條子,讓政事堂去辦。

    隨後,又讓五軍都督府督促軍官的洛語學習,隨軍學堂更是將其放在第一位。

    政事堂這邊日常,依舊非常的繁忙,皇帝雖然收權一些,但宰相們的工作依舊煩躁,不僅要提建議,還得進行決斷,更顯得繁瑣。

    作爲國家的中樞鎮,政事堂一日也離不開人,所以日落西山之後,留下來看守值班依舊不少。

    政事堂與明清時期的內閣、軍機處最大的不同,有三點,其一,就是擁有決定權,而不僅僅是建議權,其二,就是擁有崇高的地位,宣麻拜相,百官之首,聲威浩大,皇帝都需尊敬幾分。

    最後一點,就是政事堂的宰相們,擁有自己的屬吏,也就是說,草擬奏本等繁雜小事,根本就不用親自動手,向清朝那樣跪下書寫聖旨的,對於此時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如果李嘉真的這樣做,幾個宰相爲了尊嚴,直接就會撂擔子不幹,受不了這份屈辱。

    所以,“中書門下”的政事堂,雖設在中書省內,但自成爲一個機構,方便處理政務。

    其下設五房,一曰吏房,二曰樞機房,三曰兵房,四曰戶房,五日刑禮房,以分理衆事,供職者稱爲堂後官,雖都是吏員,但地位極爲重要。

    雖然有五房,但堂後官卻只有十餘人,基本上都是進士出身,許多翰林也以這裏任職爲榮,畢竟這裏是最接近權力的地界,哪怕僅僅是梳理一些奏本,跑腿,也是莫大的榮耀。

    中書門下運營多年,自然有一套自己的規則,李嘉犯不着進行更改,某種層度來說,如今的相權,已經落去下風,五代十國,最出名的宰相,也不過馮道罷了。

    況且,財權與軍權,分別設轉運使司和五軍都督府,剝離相權,再加上御史的制衡,相權實在難以膨脹了。

    “聖人的旨意,快快備份,然後送與鄧相公!”堂後官們從宦官手裏得到條子,連忙備份,然後送到值班的鄧斌,鄧相公手中。

    沒辦法,政事堂須彌離不開人,所以必須有宰相輪值,鄧斌資歷最輕,五回就得有三回是他,沒辦法的事。

    “聖人又有什麼主意?”鄧斌一邊。享用者從皇宮送來的晚餐,一邊看着剛送來的條陳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