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血時代》

    秋,九月。

    兗州,濮陽郡,離狐城。

    古濟水自西往東,正好穿過離狐城的南側,然後匯入廣闊的大澤,最後折而北上流入渤海。

    今年可以算最近數年一來最爲風調雨順的一年,濟水的水流也很是充盈豐沛。

    劉預騎馬立於離狐城外的濟水河岸,望着眼前的濟水上一艘艘的舟船從東面逆流而來。

    這些舟船上運輸的都是兗州、青州兩地提供的糧草輜重,至於目的地就是濟水最上游的滎陽。

    這時候,護軍將軍趙昆走過來對劉預說道。

    “陛下,剛剛得到的軍報,王敦已經率軍攻克了偃師,守城的胡虜盡數被殺,由洛陽前往支援的胡虜將領喬豫兵敗投降王敦!”

    劉預聽到這個消息後,心中立刻感到一陣無力感。

    這個王敦的軍事能力果然還是比較強悍的,再加上本身琅琊王氏和江東晉王的名頭,自從攻克陽翟之後,在整個河南郡立刻就是攻城略地,所到之處晉人豪強皆是傾家相迎,至於胡虜不是望風而逃,就是兵敗被殺。

    “這個王敦一直叫嚷着北伐,看來尋常胡虜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反觀劉預這邊,原先被他委以前鋒重任的心腹將領李豐卻是連成皋關都尚未攻下。

    如今劉預親自率領的後軍,馬上就要集結完畢前往滎陽了,卻還沒有打通進入河南郡的第一個關隘。

    “與王敦一比,李豐可就是有些不夠看了。”

    劉預有些無奈的向護軍將軍趙昆說道。

    趙昆聽到後,心中雖然也是比較贊同,但是他和李豐都是故交如手足,忍不住就想替李豐解釋道。

    “陛下,李豐攻成皋雖然不順,但肯定不是他懈怠憊懶,而是因爲手下的兵卒都是新兵佔多數,這戰力實在是有些不足啊。”

    劉預雖然不太滿意前鋒將軍李豐的表現,但是也知道趙昆所說的都是事實。

    自從攻取冀州和幽州之後,劉預就抽調了大批豫州、兗州的軍府兵移鎮河北,以此來穩定兩州的局勢,並且用來防備拓跋鮮卑、遼西鮮卑和境內的諸多烏桓等雜胡。

    這樣的結果,就直接導致豫州、兗州的軍府兵精銳數量銳減,不得不以新兵填補空缺。

    對於兗州、豫州軍府兵影響最大的還不是這些普通軍府兵的移鎮,而是其中大量的隊、旅、曲級別的軍官的移鎮。

    在缺少了這些軍官之後,新填補的軍府兵的戰力提升就成了一個很緩慢的情況了。

    “人們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但是在我看來,李豐雖然不算是什麼名將,但是對付一個成皋關,還不至於如此困難。”

    劉預對於董平、李豐二人曾經寄予厚望,從如今的結果看來,李豐是沒有什麼成爲名將的天賦了,用來討平一些普通蟊賊、豪強還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攻堅克難的指揮來說,李豐的一身勇武就是匹夫之勇了。

    聽到劉預的話後,趙昆也是無話可說。

    畢竟,守衛成皋關的胡虜也不足萬人,卻能依舊阻擋李豐兩萬多軍隊一個月,實在是有些說不過去。

    更何況,在李豐進攻成皋關之前,在滎陽郡中對於豪強士族可是索取了大量的糧草貢獻。

    整個滎陽郡中都是暗暗流傳這青州漢軍‘擾民’的事情。

    劉預雖然對李豐有些失望,但是他對於以後卻絕對沒有什麼灰心失望。

    因爲如今的劉預已經開始了另外一條全新的選拔軍中將領的路徑。

    一想到這裏,他就轉頭看向了西面靠近濟水河邊的空地上。

    在那裏,正聚集着千餘名穿着鮮豔軍服的漢軍士兵。

    其中不僅有步兵,還是數量不少的騎兵,正在一起認真的操練。

    這些士兵的精神明顯比一般的軍府兵還要更加的激情昂揚,並且他們的年齡也大多十分的年輕。

    像是普通的軍府兵中常見的三四十歲的戰兵,在這些人中是根本看不到的。

    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也不過是二十歲出頭一點兒,其餘的更多都是十六七歲的青年兵。

    這些青年兵,就是被劉預寄予厚望的軍校士官兵。

    不過,在漢國之中,大多數的人們都習慣把這些青年兵稱呼爲羽林中軍。

    畢竟劉預的這些軍校,並沒有太固定的場所,卻反而經常穿戴華麗的跟隨護衛,就如同當年漢武手下的那些羽林軍。

    “看來,以後真正的中堅力量,不能再想着賭寶式的尋求天才名將了,真正靠的住的將領,還得是這些從小學習起來的軍校生!”

    劉預心中對於這些寄予厚望的青年兵十分珍視,此前的數次出兵,都是不捨得他們上陣廝殺的。

    因爲,這些‘羽林軍’士兵可不是尋常的士兵,劉預在命令挑選他們的時候,先是得覈查其本身的武藝,然後還得要求是出身良家子,也就是最低的身份也得是自耕農。

    按照劉預原本的想法,在挑選這些青年羽林軍的時候,是不太在意出身的,只要有本事,哪怕是出身農奴、部曲也都是無所謂的。

    但是他的這一想法,在具體實施的時候,卻遭到了許多的人明確不贊同。

    其中反應最爲激烈的就是這些羽林軍士兵本身,他們對於這個身份的認同,已經上升到了榮譽的珍視程度。

    那些出身奴隸的士兵要是與他們爲伍,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侮辱。

    不僅是奴隸,就算是出身北地烏桓、鮮卑的一些騎射好手,也都最終沒有被允許加入這支羽林軍。

    在這些士兵被選拔之後,不僅還要繼續操練,還要習練演練兵書。

    其中學習的兵書,不僅有上古流傳下來的《六韜》《武略》《孫子》等典籍,其中更多的還有劉預親自命人根據他的口述編寫的行軍操典、作戰手冊等等一些基礎。

    經此一事,這些羽林軍士兵對於劉預更是欽佩的無以復加。

    畢竟不是每個君王都是願意專心於軍事的,哪怕是歷代的開基立業的君主,也往往都在身居尊位之後,都是專心文治,對於軍事都是假手將領來實施,就是不願意落得沉於武事的名聲。

    如今的魏晉風度社會中,對於武人可並不是怎麼友好的。

    看到劉預的態度後,護軍將軍趙昆卻是有些不太服氣。

    “陛下,我覺得,這些羽林軍都是些學堂裏的君子,根本不是些上陣廝殺的材料,每日裏半天操練,半天戲文舞墨,難道就能比半天操練,半天種田的軍府兵更能打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