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秦四世 >第68章,會稽奏書
    次日的御司監,趙高几人正在翻看內閣今天送來的奏書,沒個奏書都有內閣給出的處理意見也就是票擬,御司監只需要根據票擬內容進行批紅即可。.biqugev

    批紅之後的政令即可執行,若是御司監對奏書票擬有疑問,則可駁回,與內閣商議討論之後再做定奪。

    自從青陽搬出的這套內閣制度在大秦朝廷運行之後,每條政令都是按照這個程序一步步的執行的,朝堂的大小官員也都慢慢習慣了。

    而且所有人都發現,內閣制度之後,朝廷運作的確更加高效了。

    以前無論大小政務,都是皇帝一裁而決,許多事務皇帝都需要一對一與各個官員問詢才能放心定奪,而丞相更多的只是輔佐給出意見以及執行和督促,這麼一來皇帝的工作量十分巨大,而且效率底下,一條政令往往需要許久才能得到批覆。

    而內閣制之後,不止是政務效率提高了,就連皇帝和臣子都變得更加輕鬆了。

    很多時候李斯馮去疾這些老傢伙在親身體驗到內閣制的益處,都不得不感嘆青陽的奇思妙想,這種精密高效的行政制度竟然出自一個黃口小兒之口,實在是令人難以想象。

    越是他們這種老油條,就越明白其中的不凡,這不僅需要對朝廷事務運轉有足夠的洞悉,更需要對權力有足夠的敏感性,任何一種行政制度都需要足夠的權力平衡,沒有這個,就沒有立足的基礎。

    十三歲的少年能有這種構想,如果不是事實如此的話,他們絕對無法相信,懵懂之年,真的能對權力如此敏感,又能對政務運行洞悉至此嗎。

    如果他們當面質問青陽的話,那麼青陽也只能打個哈哈了。

    說到底青陽也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朱家老大當年爲了屁股坐的安穩想着限制相權,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又絞死了多少個腦細胞,才終於想出了這麼一套內閣制度,怎麼可能差的了。

    雖說朱家老大是泥腿子出身,但是若說他沒幾分本事那是絕對不合適的,真的沒本事,能做的了朱家江山的扛把子嗎。

    朱家老大費盡心思研究出來的內閣制,雖然最後效果和他自己最初的預想差強人意,但仍舊不得不說內閣制度是極其厲害的行政制度,至少讓李斯這幾個傢伙服氣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內閣制的初衷本來是限制相權,把宰相的權力分化到一個機構也就是內閣,並且以批紅進行制約,雖然老朱家玩脫了,最後內閣變成比宰相更難辦的玩意,但是這制度本身還是很秀優的。

    老朱家的人聰明,他家的秉筆太監背後站着的始終是皇權,太監沒了皇權庇護就沒有任何政治前途,所以秉筆太監不管如何爭權,他們的立場始終和皇帝一致,就算內閣坐大,老朱家還是能借着批紅鉗制一下內閣。

    但是青陽把內閣搬到秦朝之後有點變味了,御司監可不是秉筆太監那些沒政治訴求的人,趙高他們可是滿腦子想着爭權奪利,加上胡亥這蠢貨啥也不操心,現在的朝廷基本就是內閣和御司監的戰場。

    有鬥爭就會有輸贏,贏者通喫,那時候胡亥都得靠邊站了。

    而趙高和李斯,或者說御司監和內閣都很清楚這一點,所以都在暗中等待時機積蓄力量,只等時機一到就整垮對方。

    至於青陽,這一切都是他一手促成的,雖然現在他說是和內閣結盟,但是實際上他不站在任何一方,他只站在大秦的一方,內閣和御司監鬥得越兇越好,這樣他纔有機會渾水摸魚,這場鬥爭,除了青陽自己,他不會讓任何一方成爲贏家。

    而胡亥這個後知後覺的傢伙,誰管他去死。

    現在的御司監就已經爲以後的鬥爭開始做準備了,胡亥回來之後,必定會是內閣和御司監鬥爭最激烈的時候,現在的隱忍只是一時而已。

    爲此他們不惜讓內閣得意一陣子也是無妨的,甚至這段時間都十分配合內閣,以前還會對內閣的票擬挑刺,但是最近卻是一路暢通,不管是什麼票擬,他們都痛痛快快的給了批紅,沒有任何找麻煩的意思。

    但越是這樣,內閣反而越警惕起來,看御司監這架勢,背後肯定沒憋什麼好屁。

    敵人的刀劍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捅刀子。

    今天的御司監仍舊平靜,趙高再怎麼樣也是有幾分城府的,有他坐鎮御司監,曲宮和趙亥也不至於慌亂失措,該做什麼一絲不苟的做就行了。

    今天送來的奏書也是不少,他們看的也尚算認真,即使這段時間不打算和內閣正面衝突,但是蟄伏不等於放手,對於各個政務他們也需要心中有數,所以他們還是一絲不苟的做着自己的工作。

    小半晌過去,曲宮突然咦了一聲,引得趙高和趙亥一同看了過去。

    曲宮看着他們說道:“這是關於會稽的奏書,奏書所言,陛下行駐會稽時日,得陛下諭令,由會稽郡尉宗首領縣卒對逆族項氏進行清剿,如今已經把項氏盡數剷除。”

    趙亥疑惑道:“項氏是何族,陛下緣何下令清剿?”

    趙高眉頭一皺:“身爲廷尉連這件事都不知道嗎,豈不知數月前函谷關外行刺陛下的項氏子弟,此事極爲兇險險些讓其得逞,若非陛下得天命扶佑逃過一劫,後果恐難想象,此等逆族自然要雷霆清剿。”

    趙亥這纔想起來,頗有些尷尬:“原來如此,這樣說來項氏也的確死有餘辜了。”

    若論職務,趙高身居郎中令,與趙亥的廷尉同位九卿之一不過是平級而已,但是因爲其深得陛下親近的原因,無論是曲宮還是趙亥都把姿態放的低一些,在御司監中也是以趙高爲首,縱然是趙高這樣訓斥,趙亥也不敢放肆。

    說起項羽行刺這件事,其實趙高也是心驚肉跳,現在他的一切都是依靠胡亥得來的,如果胡亥出了什麼意外,他的一切都會化爲泡影,不論以後他又怎麼樣的野心,但是目前他是不能容忍胡亥出現任何事情的,自然也是對這項氏極爲惱火。

    如果項氏已平,他纔算是放下心頭這口氣。

    曲宮捧着奏書說道:“奏書有書,此項氏乃是故楚將軍項燕後裔,沒想到六國滅亡這麼久了,這些遺族仍然野心不死,這還只是一個故楚將軍後裔而已,焉知九州之下又有多少逆族潛伏,此次剷除項氏的確是件好事,也能給那些不安分的遺族一個敲打,如今早已不是起過爭雄之時了,膽敢作亂,唯送死一途爾。”

    不管御司監和內閣如何爭權奪利,自己該站在什麼立場他們還是伶得清的,內閣也好,御司監也好,都是依託在大秦的骨架上生存的,大秦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敵人,不過對於這些所謂六國遺族,其實他們都不怎麼看得上,昔年大秦踏平六國的無敵姿態現在想起來仍然歷歷在目,如今纔過去多久,一些遺族又怎麼撼動得了帝國。

    所謂故楚大將項燕後裔,不也是輕輕鬆鬆便清剿掉了嗎。

    然而趙高這些傢伙卻沒有想過,大秦真正的敵人不是這些遺族,而正是他們自己這些讓大秦日趨腐爛的人,正是因爲君主無道,臣子不臣,朝廷暴政,各種繁重徵役逼得天下百姓苦不堪言,纔會引起大秦失心。

    僅僅驪山一地修建始皇帝陵,就派發十萬幾十萬的刑徒勞役,然大秦何其大,各地刑徒勞役的數量簡直觸目驚心,後期叛亂起時,各個反軍主力其實都是從各地吸納來的刑徒,隨便一郡之地都能拉扯出幾萬刑徒大軍,反軍一路高歌猛進,所到之處抵抗者寥寥無幾,各地早已與朝廷離心離德,各郡治更多的是獻城投降,會稽郡守殷通甚至在暴亂初起的時候就主動找到項梁意圖一同造反,連一郡長官都做出這樣的事情,那麼大秦的士卒和天下百姓心中的想法簡直不敢想。

    如果不是最後章邯臨危受命給了大秦喘氣的機會,只怕根本不用等到劉邦項羽,說不定陳吳就已經先一步攻陷咸陽了。

    大秦滅亡,非亡於不力,實亡於不戰,大秦的士卒不論如何驍勇,但是無心在給大秦征戰,滅亡已經是註定的了。

    然而這些真正殘酷的現實朝廷上能看清的人卻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還停留在當年大秦一掃**的無敵印象之中,他們還以爲大秦是當年那個無堅不摧的大秦。

    而青陽所做的,就是一步步的剜掉這些腐肉,青陽始終認爲,只要能能解決掉朝廷自身的禍患,未來的叛亂並不足慮。

    大秦真正的禍患,是趙高和胡亥這些傢伙啊,反軍都快打到家門口了,趙高這廝爲了把持朝政,竟然還在迷惑胡亥歌頌天下太平盛世,如果不是這些人不作爲,反軍之勢何至於愈演愈烈。

    趙高几人正說着,曲宮看着奏書又疑惑道:“似乎有些不對,奏書所說,會稽郡守殷通因爲私通項氏遺族已經被革職流放,這空下的職位,陛下竟然讓郡尉宗首兼任了,這完全不合規制啊,地方官員委任,軍政兩事向來不得合任,陛下爲何如此作爲?”

    趙高眼神一凝:把奏書給我看看!”

    這件事一下子引起了趙高的注意,作爲一代奸臣,趙高對這種事情的嗅覺極其靈敏,發生在胡亥身邊的事情,他從來不會放鬆,何況是這麼反常的事情。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