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三國之墨香 >156 若得此寶 他日不得善終 下
    孫堅得到傳國玉璽之後,裝作若無其事,大軍留駐在雒陽城西,同時分出千餘人馬前往潁川,以豫州刺史之名,徵調當地民衆,自行籌備糧草。

    不久,紀靈率數千殘兵灰溜溜地從澠池歸來,在城東駐紮待命。

    眼看將到四月底,後將軍袁術突然駕臨,並派人請孫堅前往紀靈營中議事。孫堅留孫策、程普守營,帶着韓當、黃蓋、祖茂來到城東赴會。

    袁術設宴招待,席間談起董卓敗走長安,場上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袁術含笑問道,“聽說前些日子,文臺在城中得到一件寶物,何不拿出來讓大家欣賞一下”

    “寶物”孫堅心底一驚,強作鎮定道,“將軍說笑了,京師內外,如今只剩一片廢墟,能有什麼寶物”

    “嘉德殿南,甄官井中;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袁術悠然道,“此事剛剛過去十日,莫非文臺就已忘了”

    袁術說得如此篤定,顯然早已知情。

    孫堅明白軍中出了內鬼,矢口否認道,“將軍所說,孫某確實不知。”

    “進來罷”袁術見狀,揚聲大喝,就見帳外進來一名軍士。

    袁術目視孫堅,問道,“打撈之時,是否有此人在場”

    孫堅淡淡瞥了那軍士一眼,不屑道,“當今世上,多有厚顏諂媚、造謠生事之徒,在將軍心中,莫非孫某所言,還不如一名小兵可信麼”

    “孫將軍還請交出寶物,免惹禍事”紀靈在一旁按劍喝道。

    孫堅暗中戒備,面露嘲諷道,“董卓手握西涼精兵,天下震怖,孫某不曾有過半分膽怯,紀將軍自比董卓如何”

    兩人在董卓面前,勝負相差懸殊。紀靈一聽,頓時面紅耳赤。

    袁術見狀,知道不宜強來,問道,“文臺方纔所言,可敢發誓”

    當世之人,不管內心如何思量,表面上大多十分看重誓言。

    孫堅顯然並不願與袁術翻臉,當即指天爲誓道,“孫某若得此寶,私自藏匿,他日不得善終,死於刀箭之下”

    此誓一出,袁術無可奈何之下,只好暫時罷休,放任孫堅離去。

    “主公,那可是傳國至寶,難道就這麼便宜孫堅”紀靈心有不甘。

    孫堅雖然立誓,但在紀靈眼裏,卻依然認定傳國玉璽在其手中。

    “孫文臺數次擊退董卓軍,又收復東都雒陽,聲望日隆。”袁術嘆息道,“僅僅一名小兵,還不足以讓其身敗名裂,如今只能另尋良策。”

    倘若紀靈之輩爭氣一些,事情又哪裏會變得這般麻煩袁術心裏的這一番想法,卻又無人可以述說。

    “董卓軍據險而守,河南遍地荒蕪。”紀靈斟酌道,“主公,此地恐非久留之所,不如退回南陽爲上”

    “本將也有此意,伏義,你且下去安排。”袁術微微頜首,又擡手一揮道,“其他人等,全都退下吧”

    “諾”衆人領命退下。

    眼見場上只剩下袁術,帳後轉出一人,正是河內張成。

    “傳國玉璽,必在孫堅手中。”張成語氣篤定,轉而嘆息道,“此子自稱孫武之後,雖然難辨真假,但兵法謀略、武藝氣運,全都不凡,實在可惜”

    “可惜”袁術訝然問道。

    “孫堅若能爲公路所用,不啻於韓信之於劉邦。”張成面露憾色,繼續道,“可惜此子野心勃勃,早生異志。既然如此,免不得要設法讓他應誓”

    張成言語之間,殺機畢露。

    “董卓、呂布,個人武勇已是頂尖強者,領兵陷陣更是驍猛過人。”袁術略感泄氣道,“二人卻都敗在孫文臺手下,要動此子,談何容易”

    其實,袁術本來沒有這麼悲觀,但紀靈、俞涉在澠池一戰,幾乎剛一照面,就被呂布率部沖垮,連帶着孫堅在他心中的印象,也變得不可戰勝。

    “此事公路無須多慮,於師兄自會籌劃。”張成悠然笑道,“到時候,你只需見機行事、坐收漁利即可。”

    長安城,太師府。

    董卓派人召來左中郎將、高陽鄉侯蔡邕,以事諮詢。

    “府中有人以孤比作太公,宜稱尚父。”董卓面露矜色,向蔡邕問道,“依伯喈之見,是否可行”

    太公,即周朝姜子牙,被周武王姬發尊爲尚父。尚父的涵義,與後世的乾爹稱呼相似,但特別針對帝王而言。

    “如今明公威德雖高,但比起姜太公來,還有不足。”蔡邕勸阻道,“等到關東平定,天子車駕返回舊都,再來討論此事,也不爲遲”

    董卓沉默片刻,頜首道,“伯喈所言有理,此事就暫且作罷”

    蔡邕爲天下大儒,曾與盧植等人一起修撰東漢觀記,該書自班固開始,百來年間續撰不斷,記載光武帝以來的朝堂大事,是名副其實的正史。

    一年多來,董卓十分禮敬蔡邕,數遷其職,除了樹立典型、籠絡人心外,也有拉攏蔡邕,以美化自身的史書形象。

    所謂青史如鉤,興亡由人,無論左丘明、孔仲尼,還是司馬遷、班固,在編修史書時,不僅受限於自身見識,且多少會帶有一些個人的喜惡在內。

    只要是人,就難免限於見識、喜惡以及利害立場,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允。蔡邕兼通文學、音律、書法,情感異常豐富,就更難拋開個人喜惡。

    故而人生在世,求學觀史,絕不可以拘泥於一家之言。

    “太師英明”蔡邕見董卓從善如流,衷心讚頌道。

    “此次遷都,百萬之衆涌入關中,民心未定。”董卓沉吟道,“孤有意讓人清查吏民,凡有爲子不孝、爲臣不忠、爲吏不清、爲弟不順者,盡皆嚴加懲處,以正世風。伯喈意下如何”

    當世儒林、朝廷,俱都以孝爲先,董卓此言佔盡大義。至於何謂孝、何謂不孝,自然由位高權重者來決斷。

    蔡邕一聽,欣然道,“太師才德兼備,可謂國之棟樑”

    “呃呵呵呵哈”董卓得到蔡邕認可,不由縱聲長笑,“既然如此,此事孤就交給司隸校尉劉囂去辦”

    司隸校尉自漢武帝時設立,雖名爲校尉,權勢卻極大,下可緝拿民間盜賊,上可監察京師百官,遠勝各州刺史。

    劉囂爲漢室宗親,能夠出任此職,顯然頗得董卓信任。

    董卓軍旅出身,辦事雷厲風行,當即派人召來劉囂,將此事交代清楚。

    接下來旬日之內,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地,不斷掀起腥風血雨,凡有符合董卓所述者,全都誅殺,財物沒官。

    劉囂又向董卓建言,民衆檢舉有功。此令一下,鄰里、同僚之間,多有因私怨而相互誣陷者,冤死之人,數以千計。

    此後數月,關中人心惶惶,百姓道路以目,遠非蔡邕所料。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