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誤入宋途 >第五百九十一章 科考風波
    “官家,李俊文年紀輕輕便已身負武德司指揮使重任,若是再往上升遷,恐怕容易引起朝中非議,對他本人的前途也是不利的”盧多遜進言道。

    他這話看似對李俊文關心愛護,實際上卻是出於忌妒,在踩壓李俊文,不想讓他往上爬。

    “盧學士此言差矣,所謂不遭人妒是庸才李俊文有這個能力,又有這等功勞,官家論功行賞而已,哪個敢非議難不成對此等國家有功之士,不聞不問豈不是寒了天下人之心日後官家還如何取信於萬民至於年齡問題,更是無稽之談盧學士自己當初不也是年紀輕輕,便高中進士,在朝爲官難道朝廷能夠因爲盧學士當初年紀尚輕,經驗不足爲由,不讓盧學士爲官”趙普站出來懟道。

    他所說的話句句有理,盧多遜還真無法反駁,最後只能耍賴嘟囔一句:“那能一樣麼下官考的是進士,憑的是腹內真材實料的學識”

    “盧學士此言,未免有詆譭武人之嫌吧按你的意思,李俊文的戰功就是僥倖,憑的就不是真才學識那老夫倒是要請盧學士何時上戰場上,用腹內的真才實學,去擊退敵兵

    再者,老夫也非進士出身,論語都只讀了半本,不照樣爲官家分憂國事盧學士這麼說,是覺得老夫腹內也沒有真才實學,看不起老夫呢,還是質疑官家的眼光,對老夫委以國之重任”趙普不怒自威,一頂頂大帽子扣下來,懟得盧多遜不知如何還嘴。論政治鬥爭額的經驗,十個盧多遜都不夠他趙普看的。

    “你你你”饒是盧多遜自詡才氣過人,面對趙普這種老油條,也只有氣結的份兒。

    “官家,微臣絕無趙相公所言的那般,質疑官家之意微臣只是發表個人的意見而已,不知趙相公爲何非要曲解微臣的話,爲難微臣,還請官家明鑑”無奈,盧多遜只好扮可憐向趙匡胤哭訴。

    “老夫也只是就事論事罷了,盧學士莫要亂扣帽子”趙普淡淡說道。

    盧多遜嘴角抽了抽,心裏暗罵,彼其娘之,到底是誰亂扣帽子啊要不是看你這老傢伙老胳膊老腿的怕你碰瓷,老子早就動手抽你了

    “好了好了,功必賞,過必罰,李俊文的事情,朕自然會秉公辦理,你們在這吵個什麼勁兒說得好像和你們有關似的”見二人越吵越來勁,趙匡胤就頭疼。

    他最見不得臣子之間爭論,還特別是這些文臣,欺負他讀書少,吵起來一套一套的,聽起來都費勁。還是那些武將吵架容易勸,勸不住幹一架就完事了,能動手絕不逼逼。

    二人都是官場老油條,見趙匡胤有些動怒,便很識趣的不再爭辯。

    “說起進

    士的事情,則平,今科春闈的事情處理得怎麼樣了”爲了緩和氣氛,趙匡胤轉移話題,向趙普詢問道。

    趙匡胤問的,便是今年春天科舉涉嫌舞弊之事。

    今春,趙匡胤命中書舍人李昉權知貢舉,主持在東京貢院進行的全國會試。經過各場會試,共錄取進士、各科及第者三十八人。按照慣例,李昉向趙匡胤上奏了當年及第的人員名單之後,新及第進士十人至講武殿面聖謝恩,這屆科舉便算結束。

    可是這次進士面聖的時候,趙匡胤突發奇想,決定親自考察一下這批新科進士的才學素質。

    召對過程中趙匡胤發現有兩名進士語無倫次,回答問題一塌糊塗,完全不具備一名進士的基本素質。

    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算奇怪,一個天天讀書的文人,陡然面對不怒自威的皇帝,還要當場接受面試,心理緊張導致發揮失常也是人之常情。就像後世的學生突然遇到國家最高領導人,說話結巴,臉紅害羞也是情理之中,並不能說明這兩名進士就真的沒有才學。

    但事情有時候就這麼湊巧,趙匡胤在翻閱這些新科進士的身份信息時,發現這兩名“材質最陋,對問失次”的進士當中,有一位名叫武濟川的,居然是主考官李昉的同鄉,這令趙匡胤頗爲不悅,認爲李昉有提攜同鄉之嫌,遂免去了武濟川的進士身份。

    按說事情到此本應告一段落,主考官李昉最多受到趙匡胤一頓申飭,該幹嘛還幹嘛。但恰在此時,落第士子徐士廉糾集一批與他同病相憐的考生擊登聞鼓鳴冤,控告主考官徇私枉法,取捨進士多有不當,矛頭直指李昉和武濟川,一下子將二人推上了風口浪尖。

    擊登聞鼓相當於告御狀,而且事關國家選才,趙匡胤不得不重視,當晚就接見了這批擊鼓訴冤的考生,詳細詢問情況。

    徐士廉一個落第舉子,沒想到能得皇帝親自召見,心情十分激動,不過這位落榜生的心理素質和口才顯然比那位及第的武濟川強得多,他面對皇帝不僅毫無緊張畏懼之色,反而鎮定自若,侃侃而談,提出一個大膽的建議:“方今中外兵百萬,提強黜弱,日決自上,前出無敢悖者。惟歲取儒爲吏,官下百數,常常贅戾,以其授於人而不自決致也”

    徐士廉的意思是說,科舉取士與戰場上選擇將帥是一樣的,是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大事身爲皇帝,應親力親爲,將取士之權收歸君上,否則豈不是把施恩的機會白白送給大臣,那些中舉的進士只會感謝主考官,皇帝的權威和恩情又如何體現呢

    不得不說,徐士廉準確揣摩到了趙匡胤的心理,說明了科舉取士之權對國家和皇帝的重大意義。本就打算集中皇

    權的趙匡胤恍然大悟,由皇帝最後複試進士,決定進退取捨,將官員選拔大權牢牢抓在手中,讓進士都成爲天子門生,對皇帝感恩戴德,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加強皇權麼

    於是乎,趙匡胤重新任命殿中侍御史李瑩等人爲考官,從落榜的三百多名考生中選出一百九十五人,加上之前及第的三十八人,一共二百三十三人,讓他們在講武殿上重新考試,並親自監考。

    本章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