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美麗香江 >第83章 定位理論
      石莫讓霍建檸儘快完成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隨後就結束了這場影響重大的協商,讓霍建檸回去做相關準備工作,與其他的公司高層幹部交換意見,完善具體的實施細則等。

      時間還早,想了想,石莫從辦公桌後面的紅木大書架上拿下一本學術專著《定位》,這本書是1981年出版的,石莫已經看了一半多了,但還沒有看完。石莫拿起書坐在他的辦公桌上看了起來,並一邊思考着公司的相關發展戰略。

      由於石莫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管理能力很弱,爲了使公司發展順利,他一有空就喜歡看商業界新出現的重要理論,以及霍建檸他們推薦的商業相關書籍,用於完善自身。

      看這本書是因爲石莫知道“定位理論”在以後的中國十分風靡,他知道一些情況,但沒有買書去認真的看,現在要補上。

      1969年,登月計劃的成功,讓人類第一次從另一顆星球回看地球,這種視角的轉換刷新了人類對於這顆藍色星球的認識。

      同一年,商業界也誕生了一種有同等歷史意義的理論——定位理論,讓企業第一次跳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侷限,從外部的視角,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待企業。這一視角的轉換在當年可謂是石破天驚。直到這個時候,管理理論才從術的層面上升到道的層面,上升到關於企業生死存亡的哲學層面——我是誰。

      就像“你是誰,你從哪裏來,你到哪裏去”是迴盪了幾千年的哲學元問題一樣,對於“我是誰”這一問題的解答,也讓定位理論成爲商業世界最底層的理論之一,此後的半個世紀可謂是歷久彌新。

      定位理論的歷史,其實也是一部企業商戰史。

      從80年代開始,“定位理論”在全球市場開枝散葉,在中國市場則更是學徒無數,影響深遠,從老一輩實業型企業家,到互聯網時代的馬雲、雷軍、周鴻禕,都曾經公開表示受到過定位理論的啓發。

      甚至,定位理論在中國的普及度早已超出了企業界,而進入了日常生活的語彙。個人定位、找準定位、自我定位——定位理論也成爲指導個人發展的金科玉律。

      從美國成功登月時,經過二戰後20多年的休養生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像兒童置身於糖果店一樣,置身於“過剩經濟”的幸福狀態中。對於要在市場上尋找容身之地的企業和品牌來說,一場爭奪用戶心智的戰爭開始打響。

      在人類商業史上,“我是誰”的問題第一次擺在了所有企業的面前。而定位理論則創造性地回答了這個“天問”。

      《定位》的作者特勞特認爲,只有當這個問題的答案吸引到了屬於你的用戶,同時用你所有的資源去強化這個答案,你的產品才能夠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特勞特提出:企業的增長和發展不應從內部和自身意願出發,而是應該首先在外部找到一個獨具差異的定位,圍繞該定位配置資源、展開運營,才能取得最大化的經營績效。

      定位理論就是要求生產者回答一個問題——“在這個社會上,我的產品存在的獨一無二的根本理由是什麼?我的產品能否在用戶心智中佔據獨一無二的位置?”

      幾乎每個行業中90%以上的企業都沒有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去配置資源,企業經營得辛辛苦苦,卻發現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中國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場,有最爲豐富的分工,所以定位理論在中國有最大的用武之地。

      中國既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同質化競爭最爲激烈,品牌的平均生命週期最短的市場。

      正是在這樣殘酷的商業戰場上,本土或是舶來的商業理論如走馬燈一樣輪流風行——藍海戰略、長尾理論、精益創業……但唯有定位理論真正瞄準了商戰的終極戰場,才一直長盛不衰。

      運用定位理論公司在各行各業有諸多著名案例,包括:加多寶、東阿阿膠、方太集團、郎酒、香飄飄、瓜子二手車、閃送等。這些企業在其所在的領域,無不重構行業、成爲經營典範。

      加多寶的成功展示了一個區域型品牌如何走向全國,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區域市場差異極大,這個問題幾乎所有地方性品牌苦苦追尋答案。

      2003年,加多寶將涼茶重新定位爲“預防上火”的飲料,從而無中生有地創造了一個“國民飲料”品類,即便在2012年經歷了一夜之間失去品牌這樣的毀滅性事件,銷售額依然從1億做到2016年的200億,超越可口可樂,成爲中國飲料第一罐。

      東阿阿膠就是把東阿阿膠從‘補血品’重新定位爲‘滋補國寶’,開啓了東阿阿膠的神話,到2019年才吹破了數百億驢皮。

      1996年,東阿阿膠在深交所上市,但是當時的阿膠市場已經日益狹窄。在傳統中醫的觀點中,阿膠的作用主要是補血,但隨着現代醫學的發展,貧血不再是常見疾病,阿膠的“藥用價值”急劇降低。

      實際上,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阿膠補血根本找不出科學依據。貧血,通俗一點說是紅細胞減少,其中缺鐵性貧血(IDA)是最常見的貧血,補血就是補鐵。阿膠是什麼,古人告訴我們就是水煮驢皮,而驢皮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含鐵量可以忽略不計,沒有補鐵補血的作用。

      這可不是什麼主觀臆斷,人們日報在2016年7月10日專門爲此發佈了微博,現在還可以去看。

      雖然阿膠可以補血流傳了上千年時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20年前就更是如此,但是隨着現代醫學的普及,不僅阿膠的需求開始減少,阿膠補血論也開始站不住腳。

      作爲阿膠行業老大,東阿公司不能坐以待斃,2006年新上任的秦玉峯,將阿膠定義爲具有滋補養生功能的保健品。秦玉峯將阿膠定義爲保健品是阿膠行業的重要拐點,在此之前阿膠被認爲是治療貧血的一種藥品,沒病的時候是不會想到阿膠的。但是保健品就不一樣了,有病沒病都能來一口,當時中國的養生熱也剛剛興起。

      怎麼樣才能讓中國人相信阿膠的價值呢?秦玉峯的做法是文化營銷,翻遍了所有中國古代的藥物典籍,什麼《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只要是關於阿膠有用的記載,都用來進行廣告宣傳。

      經過連續幾年鋪天蓋地的宣傳,阿膠是“滋補上品”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什麼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養顏、安胎、抗疲勞……反正我們能想到的功效,阿膠都應有盡有。秦玉峯培育了多個品牌,東阿阿膠定位滋補國寶,複方阿膠漿定位氣血雙補,桃花姬阿膠定位吃出來的美麗……

      同時,東阿公司還推出高端產品九朝貢膠,很多人會想當然是九朝皇帝喫過的阿膠,但這裏的朝是個多音字,代表的不是朝代,而是一天,九朝貢膠就是九天九夜熬出來的阿膠。而且東阿廠是1952年成立的,也不可能有貢膠。

      但是普通人哪懂這些啊,央視都說好,你還能有意見?中國人又是最愛跟風的民族,就這樣阿膠多了一個“滋補上品”的馬甲。

      種種現象表明,普通人對阿膠的熱情高漲,認爲阿膠是具有高營養價值的補品。但科學告訴我們,阿膠就是水煮驢皮,驢皮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水煮豬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類似的膠原蛋白,比如東北菜裏的豬皮凍。

      其實清代《得配本草》曾說:“如無真阿膠,不若以黃明膠代之。”

      膠原蛋白根本談不上是優質蛋白。2014年的時候,北京協和醫院陳罡醫生就在丁香醫生上解釋道,“從營養學上說,它無法滿足人體對氨基酸的需求,並非良好的蛋白質來源,是一種劣質蛋白,在大多數國家的食品工業裏僅作爲添加劑使用。”

      在2018年2月,衛生計生委12320官微稱,阿膠只是水煮驢皮,不值得買。雖然發佈不久後刪除,但也印發了網絡對於“阿膠無用”的議論。

      與其花上千元購買阿膠,不如多喫幾個雞蛋。但就是有人喜歡跟風,想來如果不是東阿阿膠漲價漲到讓人無法接受,這個智商稅還得繼續繳下去。

      說起保健品中的智商稅,還有一個就是冬蟲夏草,這個是比阿膠更加離譜的東西,但就是有人聽不進去。蟲草變成“神草”的過程就不多說了。

      你只需要知道在2016年,食品藥品監督總局關於冬蟲夏草類產品的消費提示:冬蟲夏草屬中藥材,不屬於藥食兩用物質。而且長期食用冬蟲夏草、冬蟲夏草粉及純粉片等產品會造成砷過量攝入,並可能在人體內蓄積,存在較高風險。

      『如果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