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美麗香江 >第85章 “暴花戶”
      當下都市的生活節奏是較快的,打高爾夫球能放鬆心情,也是一項比較舒緩的運動項目,又加上高爾夫球場通常都被大量的綠色植物覆蓋,空氣中的氧含量比較高,空氣新鮮,適合年紀較大的人和長期生活在都市中的上班族。

      生命在於運動,去打球總比宅在家裏不運動強啊,石莫是支持石振國去打高爾夫球的,這有利於身體健康,至於自己投資建設高爾夫球場,這個麼...

      石莫向楊芹說道:“媽,隨着香港市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會誕生一大批中產階級和有錢的富豪,而打高爾夫球是一種把享受大自然樂趣、社交、體育鍛煉和遊戲等集於一身的運動,以後肯定有市場。

      其實我們可以投資建設經營一個高爾夫球場,只是目前香港的地價虛高,現在不是最好的入場時機,等一兩年地價迴歸正常水平後再投資比較好。還有就是如果這幾年不投資,以後香港的土地供應會日趨緊張,到時想建高爾夫球場,港府都可能不會同意批地了。”

      石振國給了石莫一個讚許的眼神,還是石莫有辦法,以後要好好表揚一下,隨後一本正經的對楊芹說道:“沒錯,我建高爾夫球場不是爲了自己玩,是要做投資、投資啊,就像兒子說的,做這個以後肯定賺錢。”

      “真的嗎?”這讓楊芹有些動搖,畢竟石莫的眼光一向很準,至今沒出過錯,聽起來也有點道理。

      “是的,就是這樣。”石振國表情嚴肅的點了點頭,只是在心裏樂開了花,能忽悠就先忽悠過去再說吧。

      “那好吧,但你要先做準備工作,等地價降了再拿地建。”楊芹不放心的叮囑道,家裏雖然富起來了,但也不能隨便揮霍。正所謂,德不配財,命比紙薄。楊芹不希望自家人變成慾望的奴隸,因無法駕馭自身的慾望,最終被壓榨到一乾二淨。

      駕馭財富很難,因爲駕馭財富本質上就是駕馭人性的弱點、慾望。面對迅速膨脹的財富,乃至飛來橫財,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駕馭,反而會被橫財拖入慾望的深淵之中,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億萬人中的其中一個人,最起初,他只是想買一隻剛上市的iphone X。一個月還300,他完全可以負擔的起。誰知慾望和貪念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噩夢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他開通了花唄,借唄等一系列的借貸工具,拆了東牆補西牆。還不起就分期,分期不行就套現。竭盡所能,費盡心機把賬務做的滴水不漏。導致他不敢考研,不敢辭職,只能一步一步向前。用房租和喫飯以外的每一分錢來償還透支的每一個明天。

      有數據顯示,在2018年底,爲了消費,中國人們未償還的貸款金額超過12萬億。

      2018年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於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5.9%,已經低於GDP6.6%的增速。在中美貿易存在不確定因素情況下,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出口增速也大幅下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擔落在了消費頭上,消費成了新的頂樑柱,全社會都在不遺餘力的助推消費主義,過度消費。

      所有商家都在不遺餘力的鼓吹過度消費,宣傳和誘導,通過廣告操縱社會情緒。在社交平臺和廣告無孔不入、肆無忌憚的煽動下,消費被與身份、階級、品味、智商聯繫在一起。

      常見的廣告有: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爲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男人擦淚不刷卡,那是萬惡的舊社會;20歲時喜歡的裙子,40歲穿上已沒有了任何意義;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娶老婆,一定要娶會花錢的那種;……

      更別提那句誅心的:“你捨不得買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質感的東西,是因爲潛意識認爲自己配不上它們。”

      2016年雙11,天貓在微博上祭出了三觀炸裂的口號“沒有一個姑娘會因爲買買買變窮,尤其是漂亮的姑娘”。稍後,又提出:“婦女能頂整片天,感謝咱們的新中國。男人擦淚不刷卡,那是萬惡的舊社會。”

      比伊萬卡還赤裸裸地將“商業女權主義”擺上檯面,捏造消費的正義性和緊迫性,煽動人們正大光明的放縱自己的慾望。包括“花唄”、“借唄”這些產品的命名也是居心叵測,傳達出的是輕佻膚淺、隨心所欲、不負責任的價值觀。

      僅僅一個月之後,161名女孩****流出。這些17-23歲之間的少女爲了籌錢買包、化妝品、電子產品不惜上傳身份證和照片。某些網貸平臺更是赤裸裸的聲明“漂亮的姑娘就能貸到款”,相較於天貓的口號“漂亮的姑娘不會因買買買變窮”,到底是誰在打誰的臉?

      這種消費觀念,已經遠遠脫離了正常消費的範疇,消費與人的真實需求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遠,商品和形象成爲一個巨大的“符號”,刺激人們的慾望,把自身的快樂建立在無節制花錢、追求物質消費的奢華上,還理所當然視爲新潮和前衛。

      爲此網上出現了一個新詞“暴花戶”。指的是一些人,本身沒有什麼錢,但特別敢消費,經常莫名其妙地就能花掉一大筆錢,花光了又很喪的人。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發佈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爲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普通高校的學生支出中,購買衣物僅次於飲食消費,其次是社交娛樂、通訊交通,學習培訓則排在最後。14年雙11,高校學生消費總額超過30億,人均1個包裹。在知乎上匿名寫下自己深陷網貸泥潭過程的孩子們,無不是把錢花在了電子產品,戀愛開銷,衣服鞋子上。

      而一旦逾期支付,消費貸外包的催債公司會打電話給你的父母、同學、支付寶好友,讓你陷入恐懼和羞恥。

      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也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個階段。工業革命之後,消費主義盛行,商家利用各種渠道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借錢消費成爲潮流。只不過經歷過多次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打擊,人們的消費理念逐漸趨於理性和保守。

      “I can”t afford it”,已經不是一句羞於啓齒的話。在一項針對美國年輕人的調查中,60%的受訪者沒有單件價格超過2000美元的產品,超過一半的人在電子產品上的花費沒有超過500美元。

      美國人對名牌的概念是最低的,穿着的衣服很便宜隨意,他們可以毫不尷尬、脫口而出“I can”t afford it ”。

      “I can”t afford每週三次外出用餐”,“I can”t afford每年兩次出國旅行”,“I can”t afford 兩百美元的大衣”……

      “I can”t afford it ”在英文世界從來不是一句羞於啓齒的話,繞開消費主義的泥沼與桎梏的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理直氣壯地大喊一聲:老子買不起!

      『如果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