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太上鏡之映照諸天 >第四章:終南山裏道人家
    終南山爲道教發源地之一,此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里,麗肌秀姿,千峯碧屏,深谷幽雅。

    據傳楚康王時,函谷關令尹喜便在此山之中結草爲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後來尹喜得傳老子五千言道德經之後,更是棄官不做,於此山之中修行。

    自此之後,此山之中的道家隱修之事更是層出不窮。

    終南山又有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等別稱,不過最爲常見的簡稱還是南山

    家喻戶曉的祝壽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便指的是此山。

    李白更有詩云“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爲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

    終南山屬於秦嶺山脈的一段,它西起陝西咸陽武功縣,東至陝西藍田,千峯疊翠,景色幽美,自古素有“仙都”之美名,又被道家列爲“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千古以來,都是無數道門隱士的隱居之所。

    道教的“龍半天,華一角,尹喜派摸不着”之說中,這尹喜派說的便是,得傳文始真人尹喜道統的樓觀道。

    故而樓觀道尊老子爲老祖,開派祖師爲尹喜

    有關道教文始真人尹喜的傳說極多,但最有名的還是他的觀星望氣之法,據傳他曾憑此法,觀紫氣東來,吉星西行,預感有聖人東來,於是守候關中,正巧等到了騎青牛而西行的老子

    於是乎,尹喜將老子請到樓觀之內,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故有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之上,爲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的故事。

    當然,尹喜所得的道德經五千言,不同於外界流傳的德經,更有一套神祕莫測,幾乎無人能夠將之修成的道經

    此經被文始真人尹喜篆刻於石碑之上,隨着時間的流轉,此經始終無人修成,故而漸漸的就成了樓觀道正統掌教之象徵

    道家文始真人之名流傳千古,自是非凡,尹喜自身雖也未能修成道經,但卻參悟其中之奧義,結合自己一生所學,創出了樓觀道鎮教文始真經,爲道教修行之法的鼻祖之一。

    由北周至大隋,樓觀道已然進了鼎盛時期,隋文帝即位之時,曾在終南山之上,爲樓觀道修建了雕龍刻鳳、金碧輝煌、恢宏大氣的玄都觀,共計修建殿堂閣樓近百間,有道士數百餘名,詔以王延爲觀主,復以延爲道門威儀。

    不過,玄都觀雖已是天下景仰的名觀,隱爲道教祖庭,每日都有無數人前來參拜,但卻並不是樓觀道真正道士的修行之所。

    樓觀道真正道統的所在之地,乃是當年文始真人尹喜得傳道德經五千言之後,棄官深入終南山的隱修之地,也就是終南山深處的一處風景秀美的幽谷。

    那幽谷卻是在羣山之內,其側三面環抱,山勢陡峻,筆直高聳,上下有數百丈高,向上望去,直如天柱,半山懸崖之上隨處可見松枝斜掛,藤蘿遍佈,景色秀麗,宛如仙境。

    一道數十丈的飛瀑從松林對面的山崖飛流直下,徑如崖底深潭,轟隆之聲,不絕於耳。那深潭闊又數十畝,水色深幽,深不可測。此地正是那傳說中的躍龍潭。

    傳說這躍龍潭中曾有一條蛟龍在此潛伏修行,後來那蛟龍功行圓滿後,於風雨之中化作神龍破空而去。

    此龍在飛昇之前,曾流下了幾滴龍涎滴在這谷中,因而此谷便名爲爲龍涎谷

    後來樓觀道的修士在這谷中栽種藥草,卻是發現此谷中栽種的藥草之質量格外上乘,再加上環境清幽,正宜修士修行,因而漸漸的將自家之真正道統都轉移到了此地

    於那深潭岩石之旁,樓觀道的歷代前輩搭建了一些竹屋茅亭,各依地勢,散落而居,清淨雅緻,既不乏人文氣息,又完美的與自然融爲了一體。

    山谷環境優雅,草木茂盛,其間竟有不少可以入藥的藥物,只不過大多數並不是什麼珍惜的藥草,而是食藥兩用的植物。

    樓觀道雖然號稱道祖親傳,但亦修煉方術,而且兼容幷蓄,符籙與丹鼎皆習。樓觀道的某代祖師梁諶,便“食炁吞符,大盡其妙,又廣索丹砂,還而爲餌”。

    又如祖師馬儉曉遁甲占候之法,又斷谷、服藥、行氣、導引,還能役使萬靈,制役羣邪。

    尹通則“服黃精、雄黃、天門冬數十年”,又能爲人治病。

    其他樓觀道士也大都如此。

    不過,在歷代的樓觀道士之中,服食藥物者一向最爲普遍,因而在此地之中的衆多藥材,除卻煉丹之外,大都是山谷內衆多道士日常的喫食。

    日落西山,霞光焚遍天穹,一泓殘陽映入山谷之內,爲谷內的衆植物、深潭、竹屋茅亭披上了一層昳麗的金紗。

    “當、當、當”

    外界,玄都觀中心之位置的景陽樓爲銅鑄仿木結構,四角飛舉,飾有珍禽異獸,其上供奉着一尊早已染上了層層銅綠的青銅古鐘。

    此刻,一名中年道人緩緩登上景陽樓,不疾不徐的唸了一遍道家法咒之後,手握鍾錘,準確的在那大銅鐘之上接連敲響了九下。

    頓時,原先那香雲繚繞、經聲重重的玄都觀不由爲之一靜

    但隨後很快卻又漸漸變得嘈雜了起來,衆多參拜者此刻在一些道童的指引之下,從諸多大殿之中魚貫而出,漸漸自那盤山石道之路下了鍾南山。

    銅鐘九響,即玄都觀每年四月初八的閉觀之音,此日據傳乃是文始真人尹喜誕辰,因此每年玄都觀都會舉行極爲宏大的文始法會,法會之結束,便以九響銅鐘爲號。

    此後,但凡隸屬於樓觀道門下的道士,若非要事,都必須雲集於樓臺觀前誦經。

    不過對於此事,幽谷內潛心修道的幾位樓觀老道士,雖也頗爲注重此日,但卻從不參與法會,更無什麼儀式,只是一心在此修行閉關,以圖長生又或者飛仙之道。

    這些老道士,大多都是經年的隱修之士,一身功力醇厚深遠,雖不擅長征戰打鬥,但保密養生之道卻是爲諸法之冠。

    有幾個老道士甚至已經開始步入食氣之境界,每日在煉氣之基礎上,只需食用維持自己身體運轉的簡單食物,有時一日喫足,甚至可以幾日不食,恍若那傳說之中的餐風煉氣之士

    在那幾棟清靜雅緻的竹屋茅亭之中,除卻一棟由松、竹、茅共同搭建、以常青樹之木爲匾額,其上篆刻“通道”二字的小觀偏房內,有個俊秀青年小道士正閉目打坐外。

    在此間那些蒼顏白髮、面色紅潤的老道士中間,他這一個正值二九芳華的年青人,倒是顯得格外的令人矚目。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