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李逵的逆襲之路 > 第795章 下套
    耶律洪基的死,有點像是村子裏的村霸死了,甭管得病死的,還是馬上風……

    反正是死了。

    死了也就消停了。

    華夏人對於逝者是寬容的,哪怕是大宋和遼國如今的關係非常不好,但是在這一刻,趙煦也不能因爲不滿和不喜,而鬧事。

    就像是村霸,生前惡事做絕,可死後,全村大部分人還得給他一份像樣的,體面的葬禮。

    這是東方人的思維。

    活人,不和死人計較。

    可對於大宋來說,還有一件事情困擾着大宋。耶律洪基在仁宗皇帝駕崩的時候,隨禮了,而且拿出來的禮不可謂不重。

    遼國舉國哀悼。

    皇帝親自在遼國京城設靈堂祭拜。

    遼國京城還全城百姓對宋仁宗披麻戴孝。

    彷彿死的不是鄰居家的男主人,而是自己親爹,行爲有點過分,但這種事,即便是做過了,也沒辦法指責他。

    加上華夏人對死人的寬容,耶律洪基哪怕是個頭頂生瘡腳底流膿的惡棍,該給的體面也得給。

    這就讓皇帝趙煦很彆扭,想了想,覺得有必要爭取一下,反正讓他在大宋設靈堂祭拜遼國的皇帝,趙煦感覺自己做不出來。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死了,對大宋來說,這應該是喜事啊!

    怎麼還得辦一場喪事?

    這事,挺讓人膈應。

    琢磨了好一陣,趙煦才吞吞吐吐道:“諸位愛卿,有道是一飲一啄,遼國皇帝駕崩,朕……甚感悲痛。可問題是,當初我父皇下葬的時候,遼國似乎沒有足夠的重視吧?”

    皇帝的意思就是,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不是自己家的事,搞的太隆重,晦氣不晦氣?

    仁宗駕崩,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當時蘇軾蘇轍兄弟,才十多歲的年紀,曾布年紀不大,都在學堂裏讀書呢。這等陳年老黃曆都讓他翻出來,十多年前的事曾佈會不記得?

    皇帝擺明了不想大操大辦,至少年輕人的心思還轉不過彎來。但對曾布來說,這是個好現象,皇帝好面子,不腹黑,性格耿直,這纔好控制。要是換個性格乖張,心黑手辣的皇帝,他們這些朝廷重臣就要成皇帝的應聲蟲了。

    曾布悠悠道:“陛下有所不知,先帝駕崩的時候,遼國也派人來了。原先是準備派遣皇孫耶律延禧,不過當時蔡確等重臣並不願意讓遼國皇孫入境。因爲遼國皇孫擁有親衛,人數還不少,都是騎兵。怕驚擾了國境。最後來的是耶律吾也。而且,遼國還給神宗皇帝辦了場法事,就在遼國西京皇家寺院。”

    “耶律吾也,聽着名字好像挺熟悉的……”

    趙煦聽到這個名字,似乎有點印象。

    章惇附和道:“陛下,此人是耶律洪基的左膀右臂,之後長期坐鎮遼國南京道。”

    趙煦這纔想起來,這位是遼國的南院大王。不僅僅是遼國皇帝的左膀右臂那麼簡單。他記得當初遼國使臣來大宋,似乎很囂張。朝臣怕皇帝被遼國使臣衝撞後驚擾,尤其是面對還是南院大王這樣的狠角色,章惇還特意在會面之前,問過皇帝:“怕不怕遼人使臣?”

    當時皇帝趙煦雖然只有十歲,但還是假裝很沉穩的說了一句:“遼人禽獸也,何懼之有?”

    這話確實對章惇印象深刻,而趙煦也在幼小的心靈之下,種下了遼人是仇人的種子。小皇帝當年第一次會面使臣,表現出的沉穩,讓耶律吾也大爲震驚,回去之後就告訴耶律洪基,宋主有聖君之相。

    原本以爲,遼人來大宋奔喪,屬於不安好心的一種。

    誰能想到遼國皇帝耶律洪基是個白事熱心人,聽法事上癮。他對於英年早逝的神宗皇帝,也表示出了足夠的尊重。並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同時在遼國還祭奠了神宗。

    這讓皇帝趙煦簡直啞口無言,簡直就是畜牲啊!

    搞的兩家人彷彿是親兄弟似的,至於嗎?

    直到現在,趙煦也慌神了。感情耶律洪基不是對人敬重而瞎摻和,而是這貨本來就喜歡參加白事。

    遇到個腦子不正常的對手,趙煦能怎麼辦?

    “也就是說,我大宋需要立刻迎接遼國的使臣,然後學着當初遼國皇帝那樣,在東京城也做一場法事?”這話說出口,趙煦就甭提有多噁心了。反正,這事憋屈啊!

    不辦?

    大宋皇帝不懂禮數。

    如果是在大唐,或者大漢。

    完全沒有問題,大宋不趁這機會出兵攻打遼國,已經算是很有武德了。

    但這事,大唐和大漢都可以做,大宋不能做。

    大宋以儒道立國,這是根本。雖說漢唐也是以儒道立國,可是瞧瞧漢唐的讀書人都是這麼做的?

    班超三十多人,愣是殺五百人,然後靠着一腔熱血,將西域給收復。這就是漢唐讀書人的縮影。怎麼看都不像是讀書人的樣子,倒像是個有文化的武夫,乾的事衝動不說,還都是大事。

    可大宋的讀書人,身子骨真的弱啊!

    想想看,章惇這樣,年輕的時候因爲長的好看,被抓去給人‘借種’的讀書人,已經算是猛人了,大宋的讀書人怎麼去和人家比?

    可這事辦起來就是彆扭。

    皇帝不管了,趙煦發現之前想要反對林希,自己就是個傻子。遇到耶律洪基這麼個對手,是他的劫難。

    不對,不是他的劫難。

    是他父子的劫難。

    這也沒辦法,大宋是中原文化,是農耕文化的繼承者,而遼國是草原文化的繼承者。或許在遼國統治者眼裏,宋遼之間的關係,不過是你打我一拳,我打你一拳的事,喝頓酒,啥事都過去了。這是草原的思想,武力爲尊,你要是拳頭大,我就服氣。

    可大宋卻過不去,捱打了,一年後,記着呢?

    十年後?

    還記着呢。

    就算是人死了,兒子還接着記仇。

    可是遼人不這麼想,小心眼,爺們打了你,你打回來不就行了嘛?

    這就是兩個王朝之間的最大的不同。敵人,死敵,對待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耶律洪基哪怕是遼國皇帝,難道他就不是草原漢子了?

    既然是草原漢子,他想的很簡單,咱們是親戚,在我不缺喫不缺喝的時候,可以穿一條褲子。沒喫沒喝的時候,搶你一把也不是不行。

    但是大宋的皇帝,從來都沒有這種念頭。

    這纔是本質的區別。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