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的靈根不正常 >第73章 至五臺山
    (求推薦票!)

    一路滑翔於崇山峻嶺中,賈蓉也記不清自己飛躍了多少個山頭。

    途中也見到了好幾個村莊寨子,於一些山谷河畔之地建立,甚至連懸崖頂部也有人類房屋。

    每每見此,賈蓉都會駐足片刻,觀察一番。

    既感懷於古人的生存艱難,也崇敬於他們披荊斬棘的精神,或許古之愚公,便也是這般精神吧。

    曾記得前世聽聞有於陡峭崖壁之中開鑿隧道者,皆是村中青壯一錘錘的鑿出來的,數十年艱辛不斷,形成了一條條掛壁公路,震驚世間。

    雖然目前這年代或許還沒有,但是這種人力鑿山的精神,卻在此便可見到,是古來有之的,傳承於血脈之中,一代代流傳下去的。

    賈蓉爲之深深感佩。

    ……

    包括聳立於這巍巍太行中的一段段長城。

    一塊塊數米長的完整條石,工整的壘砌而出這萬里宏觀,這可不是現代機械化的產物,而是億萬古人,用血肉和智慧一塊塊壘起來的。數千年來,一代代王朝,都不斷的徵調民夫,修築長城。可以說,中原山川上這萬里長城,皆遍鋪骸骨。

    具體數據賈蓉記不清,只記得歷史書上曾有古代萬里長城的總長度記錄。

    不是兩萬里長,就是兩萬公里長……(ps:度娘說是21196公里)

    賈蓉閒聊時曾問過閔婆他們,當初修築長城時,是怎麼修築的。網

    閔婆他們回答說是用命來修築的。

    平均鋪設一塊城磚條石,就要耗去至少一位民夫性命。

    當初民夫們爲了運送這些數百公斤乃至上噸重的一塊塊長條石,都是在寒冬季節,於路面上潑水成冰,再在冰面上滑動,才能集數人之力運的動一塊巨石城磚。

    而那些民夫們沒得喫,沒得穿,一塊大石几公里運下來,還能剩下半條命者,都已是身體強壯了。

    閔婆最終也只能感慨道:“凡人生來就是歷劫受苦來的,萬般皆是苦。

    唯有那些投胎於富貴之家者,纔是生有福運之人……”

    ……

    ……

    賈蓉一路快速飛躍,儘管多次駐足,速度也是不慢。即便路上可能被人發現,興許也是被人當成一隻大鳥罷了。

    待到賈蓉又行至一座山頂時,擡眼見到邱先生正盤坐於一塊大石上,身邊還有一酒葫蘆和兩隻銀盃。

    賈蓉見此,連忙笑着走上前去施禮道:“邱先生可是在此等小子的?”

    邱先生感慨吟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過了此山,小友便要進入西太行地界了。網今後更是要踏遍萬里山川,道阻且長吶。我又豈能不來此,再送一送小友呢!

    來,小友一路勞苦,且坐一坐,與吾飲上一杯。”

    賈蓉聞言笑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

    待賈蓉坐到大石另一邊後,邱先生便親自給賈蓉斟了一杯,二人飲下,賈蓉主動拿起葫蘆,給兩杯續上。

    只聽邱先生又道:“小友這一日匆匆而過數十個山頭,可有收穫?”

    賈蓉聞言,放下酒杯,微微嘆道:“這一路也見識了不少山中百姓艱苦樸實的生活,感受到他們豁達堅韌的心性,卻有感觸啊。若非親眼所見,我亦不能想象,能有百姓於懸崖峭壁之上建立家園,先生,莫非他們都是祖上便生活在這莽林之中?”

    邱先生笑道:“非也!汝可曾聞苛政猛於虎也?”

    賈蓉道:“自然聽過,此語出自《禮記》,說的是先秦時期,君王暴政,逼的百姓寧可逃進山林,面對猛虎討活路,也不願生活在城中受苛政壓榨。”

    邱先生點頭笑道:“小友小小年紀,倒也可謂博聞強記了。不過小友可知,這苛政之事,歷朝歷代皆難以免俗啊。”

    賈蓉道:“那這些山民都是被苛政逼進山的?”

    邱先生道:“大部分吧,也有因天災**,進山尋食而來的。久而久之,便出現了一個個山中村落。”

    賈蓉笑道:“也好,一個個的世外桃源啊,起碼可以躲避兵災**,丁役田賦了。”

    邱先生又笑道:“小友路上就不曾見到山寨林匪?”

    賈蓉聞言一愣,回憶了下,點頭道:“倒是見到了一個小寨子。”

    邱先生則轉頭眺望向山林深處道:“小友所言的建立在山崖上的那個村子,原本也是在山下的,人丁興旺時,有數百戶,只是一次被幾個山寨圍攻後,便元氣大傷,山村也被一把大火燒了。這纔有部分村民逃至那處山崖下,走投無路,才爬上山崖躲避,這才慢慢建起了屋舍,久居了下來。”

    賈蓉聞言,也只能輕輕哀嘆,百姓之多艱啊!

    與邱先生飲了數杯,臨別之際,邱先生道:“五臺山一帶,佛宗發展了一千多年,尤以最近數百年來發展最快。然而越來越多的百姓聚集,也破壞了此地的鐘靈,如今佛宗修士皆不再於此山中修行了。山中現存的近百寺廟,千餘僧衆,皆是凡俗教徒,小友此次遊歷,只做觀覽便可。而且據傳,此處在上古時期,畢竟是文殊師利菩薩之傳法道場,小友切勿要在此間生事,以免招來佛宗不滿,對小友今後遊歷帶來不利。”

    賈蓉聞言,忙躬身受教了。

    ……

    ……

    二人作別之時,已是晚霞漫天,邱先生目送賈蓉縱身飛躍至山下,這才含笑着消散了身影。

    而賈蓉到了山下後,也收了羽衣,取出一個裝有衣裳的背囊背上,手持長棍,向着最近一個村莊走去。

    天黑時分,賈蓉便在一村莊上借宿下來。

    此處位於東臺望海峯東北方,一個叫做圍村的小村莊,村裏七十多戶人家,都是祖上逃難到五臺山地界,在此生根繁衍下來的。

    因爲五臺山一帶幾乎家家戶戶皆信奉佛教,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外來的流浪人口遷徙落戶此地,更有許多文人仕子常遊學至此,所以此地對於外來人皆友善好客。不僅招呼了賈蓉投宿,也因爲賈蓉的到來,晚飯時特地加了餐,當然也就是多加了個煮野菜。

    賈蓉在與農家閒聊時,也打聽到這五臺山地界佔地近百萬畝,有流民百姓十數萬衆,幾乎家家信佛,香火鼎盛。

    而且前朝和當今皇家對於五臺山都非常看重,皇帝陛下也多次親身前來祭祀,更是將周遭的大量田地都賜予寺廟作爲廟產,數萬流民皆爲佃農,以供養諸多佛寺。

    可見此地佛教之昌盛。

    聞聽此言,賈蓉更覺明天該好好去五臺山逛一逛,看看這數十家佛寺,到底如何壯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