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小店奇談 >第491章:蘇九俠
    後來軒轅黃帝就把《龍甲神章》演繹成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

    又經過後世周朝姜太公、鬼谷子、黃石老人,再傳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

    張良在把它精簡之後,就演變成了現在的《奇門遁甲》。《奇門遁甲》祕術上可知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下可曉山川河流的分佈走向,中可定人間的吉凶禍福。

    中國歷史上精通《奇門遁甲》的高人很多,其典型的代表人物除了上述提及的還有後世諸葛亮、劉伯溫等人。

    甚至還遠渡海外,日苯就有一流派名叫“九菊”,據說也是源於《奇門遁甲》。

    以上所說的還僅僅是理術奇門,據說奇門遁甲還有更加玄妙的法術奇門,裏面記載着修仙心法,其中有如幻形、隱遁、續命、化水等玄之又玄的法門,跳脫五行之外。

    可惜法術奇門歷經幾千年歲月早已遺失,無人知其下落。

    我們四人在臺下聊着,臺上的王子嘯更是了得,連續挫敗了多位挑戰者。我沒有仔細數,但估計足有十人之多。

    時間進入了最後半小時,王子嘯索性不打了,跳下擂臺。看他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想必也是到達了體能的極限。

    而其他擂臺的爭奪則進入了白熱化,臺上拳腳生風,場下喝彩不斷。

    見王子嘯下擂,我們紛紛上前祝賀,調侃說薑還是老的辣,王兄這屆十俠看起來是穩了。王子嘯跟我們客氣一番,又跟胖爺談起了生意經,略去不說。

    時間流逝,比賽終於結束,各擂臺邊駐守的汰山弟子向着煮席臺匯攏,開始統計名次。

    不多時,煮席臺上的元君六徒何中震便開始宣佈成績,並讓獲勝者站上指定的擂臺。從一俠開始,他每宣佈一位,羣雄便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本屆十俠的第一名,是一位名叫毛佳偉的道友,此人相貌平平,五短身材,卻在擂臺上足足擊敗了十六位挑戰者,是我的倍數,實力可見一斑。

    隨着煮席臺上的點名,轉眼就有五六位獲勝者站上了擂臺,其中就有王子嘯的大名。我有些沒底,心說別打的人數不夠,排不上號可就白忙活一場了。

    十俠的名頭我不在意,但要是跟名門代表們失之交臂那可太遺憾了。看向莊瞎子,這傢伙倒是相當沉得住氣,拍拍我的肩膀,說老弟你彆着急,下面就是你了。

    我將信將疑,一顆心裏就像是被塞進了十五隻水桶,七上八下。

    “第九名,天地合蘇白,戰績八人,請登臺!”

    哎呀,這一聲是讓我頓時滿血復活,心裏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手腳都有些激動的發抖。

    上學的時候,我成績不行,每次開大會只有看着別人上臺領獎狀的份兒,老子也有今天!哈哈……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跳上擂臺,圍觀的羣雄就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紛紛衝着我抱拳,道一聲“恭喜蘇九俠”。3a閱讀網

    我誠惶誠恐,四下回禮,嘴裏連說承讓。臺下的莊瞎子搖頭晃腦,胖爺跟多情也是手舞足蹈,手掌都拍紅了。

    隨着本屆十俠依次登上擂臺,何中震宣佈有請名門代表上臺指導。

    煮席臺上一陣搔動,這十位名門的代表也是彼此間一通客氣,最終誰也沒動,而是看向正中間,穩坐在太師椅上的破塵道尊柳國邁。

    柳公公微微一笑,說既然各位道友如此客氣,那貧道就先去了。

    話音未落,只見其身形一散,竟然從太師椅上憑空消失,還沒等衆人看清楚,就直接出現在了我的對面。

    他那件白色逍遙道袍衣襬不動,外罩的青紗微擺,帶起一股子香風,直鑽我的鼻孔。

    我萬萬沒有想到,這位列五散仙之一的高人會出現在我站的這張擂臺之上。想我不過是比賽第九名,無論怎麼排,第一個也輪不上我,當時心中是既驚喜又錯愕。

    而柳公公這身法更是看的我目瞪口呆,速度之快,快到肉眼不能捕捉,絲毫不遜色于格皁三寶裏的老大梁藍!

    見柳公公站在面前,正笑吟吟的看向我,一張臉俏臉上白裏透紅,兩隻美目流轉生盼,那叫一個“婀娜多姿”、“絕色傾城”。

    我這纔回過神兒,忙向前急奔幾步,手掐子午訣一躬到底,嘴裏道:“小可蘇白,拜見道尊仙人……”

    什麼是子午訣呢?

    無名指的指根爲“子”,中指的指尖稱“午”,一般左前右後,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掐住右手的子位,然後右手拇指掐中指指尖處,這便是“子午訣”了。

    子午訣是道家最常用的手決,虎口處呈現出兩條交錯陰陽魚,卻並非起源於道家,而是出自陰陽八卦,爲太吳伏羲得河圖後所演化,乃古代拱手禮、揖禮的雛形。

    柳公公微微一笑,單掌稽首,唱一句:“福生無量!剛纔看小友在擂臺比試,你腳下使得可是‘天玄步’嗎?”

    之前我忘記了說,所以這裏必須說明一下。

    在現在很多、電影、電視劇裏,凡是道士出場,都會用“無量天尊”來作開場白。也許一般人感覺沒什麼,但是道家可從來就沒有“無量天尊”的說法。

    像佛門弟子的“阿彌陀佛”叫宣佛號一樣,道家弟子這開場叫做念詞,或者唱禮、開口唱。

    念詞最初只有兩種,一種是“慈悲”,意爲問好、道別,多用於道友間交談或對晚輩;另一種是“無量壽福”,寓意福壽無限,是對對方美好的祝願。

    但是由於中國面積廣闊,各地方言皆不同的原因,“無量壽福”中的“福”很容易跟“佛”混淆,外行人又聽不懂,所以傳着傳着就傳成了“無量壽佛”。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聽七八十年代的評書和戲曲,那裏面只要是道士出場,不論男女老少,無一例外都是說的“無量壽佛”。

    道家遵從的是道教三清,稱天尊,人家根本就沒有佛這個說法,所有的說書人都是“無量壽佛”,弄得道教協會相當頭疼。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