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魔臨 >第六百一十三章 敬你們!
    廟外的肖一波終於接到了騎着貔貅出來的王爺;

    可以看出來,

    王爺有心事,

    還能看出來,

    王爺胯下的貔貅,似乎也有心事的樣子。

    肖一波也沒敢問,就默默地騎着馬打着燈籠在身邊引路。

    行着行着,

    發現王爺的貔貅別了過來,

    肖一波胯下的黑馬本身就比較畏懼貔貅,且這代步的馬也並非上過戰場的戰馬,“咕嚕”一下,竟然帶着肖一波在原地打了好幾個轉轉,且任憑肖一波再怎麼催使,就是不往前走了。

    畜生直接的等級劃分,比人和人之間,多了些直接,少了些虛假的含情脈脈;

    這匹馬明顯察覺到了“老大哥”對自己莫名的敵意,不敢湊近乎跟着了。

    這會兒又不能訓馬,肖一波只得提着燈籠追上去。

    奉新城的晚上是沒有宵禁的,而且因爲商貿發達,聚集在這裏的商隊以及城中的富裕階層,尤其是剛剛進行了封賞兜裏有銀錢的士卒,大家,都有消費的需求。

    故而,

    今夜的城內,

    格外喧囂。

    隊伍過了街面,進入了侯府,鄭凡翻身下來,先回了屋裏將身上的甲冑換成了蟒袍,隨後,在肖一波的引領下,又稍稍繞了個半圈,從最外頭的席面那裏開始入場。

    每張桌上,都擺着十二個冷盤,但因爲平西王一直沒歸府,所以熱菜還沒上,早就跟着排號入座的各方賓客們,也沒人敢動筷子,只是小聲地交談着,哪怕餓得飢腸轆轆,也沒人敢先拿什麼東西墊墊飢。

    早就候着的趙成見王爺終於來了,

    馬上上前,

    扯起公公特有的尖鴨嗓喊道;

    “王爺駕到!”

    一個時代一個味兒,可能在後世人看來,公公喊話的聲音聽得有些彆扭,但在這個時代,能用宦官爲你唱道,是身份地位的最爲切實的象徵。

    尋常官宦之家,是不可能用閹人的,這是大稽越和大不敬,除了皇宮外,也就只有“王府”,纔能有法制上擁有一定編制的宦官,且還得由宮內出人。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前幾年趙成以閹人的身份進出侯府,是大罪。

    但燕京城的御史,也就只敢挑平西侯爺擅開邊釁方面去做文章,引風潮彈劾,至於平西侯府裏用了太監這種的,就算是有確鑿證據在,也沒人會拿這瘠薄事兒做文章。

    對於趙成而言,

    那玩意兒,割之前,覺得萬千珍貴,割了後,反倒是一身輕鬆。

    說白了,還是你真正覺得珍貴的東西,是你現在所擁有的,且即將擁有的,對於已經失去了的,以後的你會遠遠比現在的你要想得開。

    喊完這一嗓子,

    趙成感到一種由衷的酥麻。

    甚至,

    眼前這燭火,這燈光,產生了一種朦朧的虛幻感,彷彿下一刻就會有一道霞光破幕而出,他將迎着這光,對着身前,身下,一片片,一茫茫:

    陛下駕到!

    做一行,愛一行,趙公公,是領悟到了真諦。

    “拜見王爺,王爺福康!”

    “拜見王爺,王爺福康!”

    肖一波原本認爲自家王爺有心事,情緒有些低落,想着幫王爺開道,讓王爺先行進到裏頭去,不用再在這外頭耽擱功夫;

    畢竟,坐在外頭的賓客,能這般見到王爺從自個兒面前過去,就已然心滿意足了。

    但平西王並沒有圖省事兒,反而在臉上掛出了笑意;

    葫蘆廟的一坐,看似什麼都解開了,卻又像是什麼都沒解開,似乎做了無用功,但人既然生下來了,遲早有一天得奔着死去,人生,本就是無用功一場,圖的,無非是個中間短暫的快活。

    所以,

    鄭凡今日,忽然很想融入其中,融入這氛圍裏面去。

    平西王爺拉起一個老人,老人帶着自己八歲的孫子。

    他是奉新城外屯墾戶的代表之一,本也是流民,被安頓下來後,最早在雪海關就幫着瞎子一起改良過土豆。

    瞎子看似“博學”,但喜歡彈鋼琴的主兒怎可能真的懂得種地,一堆理論上的知識沒人實際操作,接不了地氣也白搭;

    這些年,這位老者出力甚多,且獲得了官身,小官兒,但體面,手下也有幾十號人,專司負責農學的推廣。

    “您老家裏還有幾口人啊?”

    “回王爺的話,小老兒……額,下官家裏有倆兒子,大兒子在前年陪着王爺您打楚奴時沒在了楚地,小兒子這次留在了範城。”

    說這些時,老人臉上倒是沒什麼悲傷之色。

    他身邊還有孫子,小兒子的媳婦兒在出徵前,也有了身孕。

    這年頭,喫這碗飯,戰死疆場,本就是極爲尋常的事兒,當苦難被普遍化後,反而有了一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逆向效果;

    再者,老者身上本就有官身,長子戰死了但撫卹每個月都有,再算上二兒子還在軍中,雖然還未分家,但這一戶卻相當於頂着三戶標戶配給。

    尋常標戶一家就指着一個男丁,日子也能過得讓外頭人分外豔羨了,老者家這日子,可以稱得上滋潤了。

    這八歲的孩子,身上穿的也是極好的衣裳。

    當然,來王府赴宴,肯定得着重打扮,但赴宴時穿綢的,平日裏,肯定也不會差。

    緊接着,

    鄭凡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腦袋,問孩子在不在學社裏上學,最近學了什麼。

    然後,

    孩子開始背誦一篇他自己寫的文章……《我們的侯爺》。

    這不是事先準備好的,因爲沒人會料到王爺會真的考究一個孩子,肖一波也沒佈置到這般的細緻,而是在瞎子參與的學社教學大綱裏,每學期,都會有這個作業。

    孩子背得不文不白,因爲最早在雪海關時,侯府下學社的孩子就不是以走科舉爲目的,所以更注重實際,要麼就像劉大虎鄭蠻那批孩子一樣預備着進軍伍,要麼就是去各個作坊從小工頭幹起。

    乾國文風鼎盛,有東華門唱名的纔是好兒郎的說法,但燕國科舉也並沒有開多少年,風氣還未形成,再者,對於百姓而言,科舉之路太過遙遙無期,孩子一“畢業”就能“包分配”拿標戶待遇,這纔是肉眼可見的好前途。

    孩子很聰明,但背誦時仍然不時地“侯爺”“王爺”混着來,侯爺喊慣了口,一時間還真很難順過來。

    鄭侯爺微笑着聽着,

    四周的賓客圍聚在一起,大家臉上都掛着慈祥的笑容看着孩子,時不時地點點頭,露出讚許的神色,鬍鬚長的,還得摸一摸。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