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城姬三國 >第四百八十五章 車船之爭
    楚歷三年七月二十一,中午,白圖正和夏侯涓、呂玲綺,一起喫着午飯,白清和呂晏有奶媽帶着。

    楚王宮的“御廚”,最近剛剛開發出了新菜紅燒獅子頭。

    “老趙的手藝越來越好,等他徒弟帶出來,就下放他到合肥開新店吧”白圖很下飯的吧唧吧唧嘴之後說道。

    “恩,現在百宴樓的七家分店來看,一家新店一年淨利潤至少十幾萬大錢。”呂玲綺聞言眼前一亮,之後見一旁的夏侯涓表現淡然,於是補充了一句“相當於小涓好幾年的稿酬”

    夏侯涓

    楚幣的購買力單位還是很強的,雖然重量和漢五銖錢差不多,但是楚幣的購買力至少是五銖錢的三倍,哪怕劉協爲此而跳腳,在關中四處禁止楚幣流通也改變不了這一點。

    至於呂玲綺所說的“大錢”,則是指“值十楚幣”,面值是十、用銅也是十倍,民間稱爲“大錢”。

    像是黃巾之亂前,二百多錢一石米,現在楚國的糧價,因爲泛真氣計劃,被擡高到了四百多錢,不過楚幣而言,只要一百五十錢上下,楚國內部也只流通楚幣。

    以“當十大錢”而論,朝中大員、工部大匠、醫學院博士的俸祿,理論上每月也只有大幾百。

    一旁在小桌上,正喫着“工作餐”的張春華,聞言撇了撇嘴和桓帝比起來,楚王這纔是真的“鑽錢眼”

    宮殿也就是府邸的級別且不說,“御廚”的養成機制,居然是培養成熟之後,帶出來幾個徒弟,接着就外放出去,到楚王宮獨資的酒樓做當家

    一般來說,御廚不應該是精益求精纔對,怎得到了楚王這兒,倒是成了對外酒樓的當家培養體系

    不過效果還真不錯,一來是楚王宮外放出去的御廚,手藝的確獨到,二來這還有“楚王宮”、“御廚”的名聲加持,輕鬆就能成爲品牌最響、最高宰檔客的酒樓,而且不擔心任何惡意競爭。

    倒是真的不少賺

    因爲張春華的“尚書郎”,已經是生活助理的級別,所以她最是能感覺到,白圖是認真的在給後人攢家底,也就是說白圖對“只取萬一”的承諾,也的確是認真的。

    只是

    堂堂楚王,總感覺像試菜的御廚剛剛培養出來,就派出去

    這麼香的紅燒獅子頭,估計下個月喫不到了,還要再等下一批御廚成熟張春華的工作餐,其實也是一樣的菜式,只是分餐而已。

    另外酒樓什麼的,只是白圖自己的小生意,楚國最近還有一筆“大生意”,也已經開始落實。

    那就是和魏國的海船交易,終於不再踢劉曄的皮球,楚國答應先付第一批船隊,大概佔總交易量的兩成。

    魏國看重的,本來就是“樣品”,數量倒是在其次,所以楚國惡劣的讓魏國先付了成的款項

    畢竟鐵甲艦的項目已經啓動,木船方面雖然還會生產,尤其是包鐵木船,但新款船隻肯定都是以真氣驅動爲主。

    白圖自然不介意將老式的風帆戰艦,交易給魏國爲了這兩億楚幣,魏國可是出售了不少資源,甚至間接的“出售”了許多人口。

    現在白圖也已經明白,魏國之所以財大氣粗,是調動了世家來“認購”。

    同時大額的楚幣交易,也將楚幣的法理地位進一步鞏固,尤其是海上貿易在魏國興起之後,中原、河北的不少大戶人家,開始有將一部分囤積的金銀,換成楚幣來囤積的習慣。

    雖說魏國限制楚幣在國內直接流通,但是大士族之間的交易,魏國根本無力監管。

    楚國的日漸強盛,楚地士族漸漸在財力物力上碾壓其他地區士族,令其他諸侯革新的阻力小了許多當地士族也能夠感覺到,自己與楚國世家豪右的差距在拉大

    然而究其根本,依舊是各顧各家,不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去促成革新。

    相比之下,楚國是在發展之初,就用發展權,將各家的一部分私權“貸”了出來,所以纔有現在的政令通暢,雖也有挺而走險的私下交易,但至少在楚國,朝廷是真的在嚴查嚴打的,而不像其他諸侯,必須睜一眼、閉一眼。

    來自遙遠北方的兩個億,也令楚國的真氣船、真氣列車計劃,啓動資金寬鬆了起來。

    白圖在帶着朝臣們“體驗”之後,各方意見其實有不小分歧畢竟這和試驗槍炮不一樣。

    槍炮的話,將領們只要看哪種更實用、性價比更高就可以,然而真氣船、真氣列車計劃,卻關係到楚國的發展重點,並不是能夠普通比較的。

    最終相互妥協着達成一致的結果,就是初期鐵甲艦規模,被砍了不少。

    原本白圖的計劃,是先建一艘戰列艦、三艘巡洋艦,其他先用鐵包木的驅逐艦、護衛艦,純木質的運輸船、炮艦暫代,協同組成艦隊。

    戰列艦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鐵甲艦”,高噸位、大口徑武器、厚裝甲,相當於風帆主艦的進化版;巡洋艦則是相對的小一些、火力輕一些,並且裝甲也薄一些,但航行速度更快,也更適合遠航,楚國海軍內部,之前也有這種稱呼方式。

    不過即使是巡洋艦,只要是真氣裝甲的巡洋艦,排水量也比現在木質主艦大了兩三倍,以楚制計算能有五千噸左右,要知道楚制一噸可是相當於後世噸只是沒有“鐵甲艦”那種動輒兩萬噸排水的氣勢。

    最終在一番爭論之後,哪怕“艦隊派”有白圖力挺,最後也依舊被說服,編制削到了“兩個巡洋艦,其他以鐵包木的真氣船代替”的程度。

    另外對於加大鍊鋼量,參與試驗的臣僚們沒有任何意見,一改之前反對的態度,只是想要將更多的力量,投入到鐵路上。

    白圖也看了出來,主要因爲是人都有私心

    雖說現在海路的收益,在楚國也已經肉眼可見,但是大部分士族的根基,終究是在內陸。

    因此兩者之間衡量的話,他們希望鐵路鋪起來,更不是去搞什麼遠洋計劃。

    無論遠洋計劃、還是鐵路計劃,收益最大的一方肯定是楚國的國庫佔了一半以上的份額。

    不過區別是在此之外,遠航方面的收益項目、部門,基本都是江東世家把持。

    雖說江東是楚國龍興之地,但江東世家喫的紅利,也早就已經令人眼饞,又怎麼會願意楚國的力量,繼續投入到海上

    要投入也得大家的手都伸過去,再來投入

    對此白圖也沒有強行糾正

    雖說有私心,但也沒有損害楚國什麼利益,先發展哪一塊的問題而已。

    包括魯肅,在船舶上也有份額,但一樣傾向於優先鐵路,將楚國內地各大城先勾連到一起

    畢竟目前來說,海外擴展的部分,收益對於楚國內地來還只是“零頭”。

    而且更重要的是,魯肅從鐵路、真氣列車中,看出了突破前漢巔峯的希望

    前漢時候,逐匈奴於漠北,封狼居胥,一直追着匈奴主力到了後世貝加爾湖一帶

    當時前漢的疆域,也達到了空前廣闊的程度,不過後來隨着國力的衰退,軍隊只能漸漸收回來畢竟以如今河朔、漠北的氣候,不利於農耕,國力強盛的時候,大可以將運糧線展開駐軍,然而國力稍弱的時候,就只能放棄沒有產出的土地。

    這點在“闊過”的漢唐兩代,表現得尤爲明顯,巔峯時疆域與平時的疆域判若兩國。

    東漢中後期,甚至連“西域都護府”,都已經無法維持,降格爲“西域長史府”,地圖面積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對西域控制力十分有限看行政級別就能明白,西域都護府好歹是涼州刺史部下屬,而西域長史府已經是敦煌郡下屬。

    而且都護府也好、長史府也好,更大的作用不是直接統治西域諸國,而是在此屯兵,穩定西域諸國的局面,安心做西域的“大盟主”,等着朝貢。

    僅考慮朝貢與長史府的軍費,絕對是虧本生意,不過長史府更大的意義,在於協調西域諸國,往近了說是確保敦煌可以安心屯田,往遠了說是不必擔心西域諸國對中原造成什麼威脅。

    不過論影響力,反而南北朝時的“前涼”,對西域的影響更大得多,並且一度真正將大片的將西域劃入自己的疆域,名爲沙洲,在敦煌更是大肆開墾官田

    原因很簡單,不是前涼比魏晉更強,而是因爲前涼的根就在涼州、關中一帶

    魯肅固然不知道什麼兩晉南北朝,但以他的大局觀,又怎麼會推演不出“真氣列車”將各地的距離“拉近”之後,將帶來的變化

    到時原本“往返需數月”的距離,變成了“數日可達”,輜重也好、士兵也好,輕易可以輕易運送千里、萬里,什麼豈不是可以到處駐兵不不僅是駐兵,如果這麼方便的話,徙民實邊也會變得容易起來

    南越王趙佗那種情況,也完全不用擔心。

    最終說服白圖的,也是魯肅的觀點巡洋艦對於現在的任何諸侯來說,都是海上碉堡,暫時不需要更強的戰列艦,等需要戰列艦的時候,鐵路產生的利益,都已經可以造好幾艘戰列艦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