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的仙界老婆 >第一百八十七章 傳說之事(三)
    &ep;&ep;戀上你看書網&ep;,我的仙界老婆最新章節!

    &ep;&ep;這個焦四不愧是個盜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盜墓人都會的分辨土質、土色的本領,還善於利用一些自然現象,幫他尋找墳墓的所在。比如“雷電”,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盜墓,他讓跟他盜墓的人分別站在四個不同的方位,雨過後,東邊的人跑過來說,剛纔打雷的時候,聽到他哪個方位的地下有隱隱的聲音想應和。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裏面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當大雷的時候,就容易形成共鳴,聽起來好像是地下有東西和雷聲相應和了。

    &ep;&ep;當然,現代更先進了,什麼遙感,磁感,以及衛星定位系統等。盜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術、經驗;一方面靠工具操作,舊社會民間盜掘工具爲鍬、鎬、鏟、斧和火把、蠟燭等。明代以前,盜墓賊沒有探測專用工具,明代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使盜掘者僅以地面有明顯標誌(如封土、墓碑)的墓葬爲對象一去不復返。盜墓者利用特製的鐵錐,向地面無標誌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據錐上帶上來的金屬氣味,選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盜掘。

    &ep;&ep;明代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說:“洛陽水土資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味),則發(掘)。”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南派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一個飛躍。北方特別是洛陽、關中地處黃土塬區,水深土厚,“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把此鏟每向地下**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地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

    &ep;&ep;盜墓覓寶之事古即有之,於今尤烈,其方法、技術、工具演變成更趨現代化、智能化、集團化,探測用軍用羅盤、探測儀,開挖用**、**、電鋸,運輸通訊用汽車、摩托車、手機等等。

    &ep;&ep;盜墓還需要掌握一定的流程,不是亂來一通就可以的。一、看地形;二、挖洞口;三、進入墓室。

    &ep;&ep;“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來,明白訣竅的人在幾公里以外就能看出來。有些盜墓賊“喜歡”在下完雪的天氣出來“四處轉轉”尤其喜歡下“很細很細的雪粒”那種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關。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別。

    &ep;&ep;有經驗的盜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這裏有沒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麼時代的墓葬。在探墓時,可以先用探條去探,根據手上的感覺去“感覺”是不是有墓;待確定以後就下鏟,比如:一鏟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後看深度和鏟子上帶出來的東西,深度也是個標誌,帶出來的東西上有木屑、有硃砂、有坑灰等等,這都是特點;然後,用泥鏟把墓的形狀“方”出來,就是定座標。左邊打一個,打了十米沒有打到,那就是“過了”,再回頭往右邊一點繼續打,以此類推,一個個的點連起來,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狀了。然後根據墓的形狀、深度、坑灰、木質(或石質、磚質)這些特點結合起來推測出墓的年代、墓門的位置等等。探好位置後,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

    &ep;&ep;厲害的盜墓者一個十幾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夠做到地面上沒有土!令人費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圍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圍幾百米、幾裏地也看不到有土堆。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麼小,幹活的時候還要封起來,誰也看不到,這樣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ep;&ep;盜墓賊幹完活以後會把洞口封起來。有的洞口只有一個污水井蓋那麼大的口子,打開以後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ep;&ep;洞打好之後就是進入墓穴了,其中有很多訣竅。一般來說,任何朝代墓內的物品擺放都有其規律。一看形狀是漢墓,東漢或是西漢,那麼心裏就有數了:棺木應該在哪裏、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裏、金屬器皿在哪裏、兩邊的耳室裏都會有什麼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後,直奔那裏就挖過去了(漢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滿了土,說是墓室,實際上都是土,是在土裏前進,東西都在土裏)。

    &ep;&ep;一般貴重的陪葬品會放在墓主棺木裏其左肩部和右腳部。還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頂會很厚的,這是因爲那時的墓大多采用七縱七橫、共十四層的青磚砌起來的,有兩米多厚。這樣就需要在挖洞時避開墓頂。所以,一旦下鏟子碰到了磚(鏟子提上來會帶有磚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這個“其他地方”有時可能是靠近墓門,有時可能是靠近墓的後牆,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據墓的本身形狀、特點來定的。看完形狀,一想這墓內的棺槨可能是靠近墓門位置,那打洞的時候就靠近墓門,反之就靠近墓牆打。

    &ep;&ep;一個墓,就像一輛坦克,儘管有裝甲(墓牆、防盜層)、象堡壘(墓頂很厚),但也有弱點。弱點就是墓牆,或是墓底。有些盜墓者一看這墓太堅固了,頂上和周圍都不好辦,就要再挖一個豎井和一個橫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後再繼續垂直向下開一個豎井,然後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個小洞,然後通過這個小洞就可以進入墓的內部。這樣,墓的四牆、頂部都沒有破壞,但墓本身已經被盜掘一空了。

    &ep;&ep;但一般較少採用這種方法,以磚石結構的明墓爲例:它的後牆最薄弱,基本上只有兩層磚,所以打豎洞時可以沿着墓後牆打,把兩磚厚的墓牆鑿開並不費什麼事。

    &ep;&ep;針對明墓來說,幾乎所有的古盜洞都是開向後牆的。解放前盜明墓的,很多隻有一個人幹,只有一晚上的時間,穿着老鼠衣、手腳並用,挖洞、進墓、拿東西走人。相當不簡單。那時候一個人沒辦法打豎井,他就離開墓一段距離,然後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後牆,然後鑿透、進入,計算的非常精確。

    &ep;&ep;關於盜墓工具中最出名的洛陽鏟也是有由來的。傳說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農民叫李鴨子,從小就以盜墓爲生,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間有一天,他到十幾裏外的孟津縣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雙方見面打個招呼,他見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了一個豎直的小圓坑,以便插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地下一戳,提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了他的“靈感”:這傢伙比鐵杴挖盜洞輕巧靈便,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利於判斷地下不同地層情況。於是他找了張紙,貼着鏟夾畫出一張原大圖樣,回家後馬上找鐵匠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以後其他盜墓者紛紛仿效,於是得到廣泛“推廣”。

    &ep;&ep;洛陽鏟因爲是要作爲挖掘探洞、採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約和石油勘探、地質取樣相似,故而鏟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圓筒形,類似於瓦筒狀,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見的一種兇器——管兒插。“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洛陽鏟雖然看似半圓,其實形狀是不圓也不扁,最關鍵的是成型時弧度的打造,需要細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鏟子就會帶不上土。

    &ep;&ep;不僅如此,洛陽鏟在製作工藝上更爲複雜,通常製造一把小鏟需要經過製坯、煅燒、熱處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製。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陽鏟打製完畢,再裝上富有韌性的臘木杆並且接上特製的繩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深處,鏟子提起之後,鏟頭內面會帶出一筒土壤。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鑽,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牆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同樣的,挖的墓不同,盜墓工具也不同。探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成的重鏟,挖唐墓時用扁鏟(類似魯智深的月牙鏟),進入漢墓墓室(漢墓多爲墓坑,多已塌陷)搗土時用滾叉和撇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