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之再造天朝 >354.是走是留(求月票、推薦票,求收藏)
    既然無法從正面將熱氣球擊落,那就只能從其他方面想辦法。

    “範愛卿,派你的人去試一試,要是能將那東西毀了,朕有重賞。”皇太極對范文程說道。

    “喳。”范文程立馬站出來跪地領命。

    清軍的內地細作這一塊,皇太極一直把控在自己手裏,並交給熟悉此事的漢臣打理。以前是頭號漢奸李永芳,現在則交到了范文程手裏。

    這些細作除了打探情報、收買官員,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做暗殺和破壞的。

    其實在情報工作這一塊大明一直是佔有絕對優勢的,錦衣衛除了充當皇帝的爪牙對付官員,也有情報收集的職責。

    錦衣衛的情報收集並不侷限於大明內部,對外部敵對勢力的情報收集也在他們的工作範圍之內,以便爲皇帝提供更加詳實準確的情報。

    只是因爲文官們對錦衣衛的印象實在是太壞了,只看到了錦衣衛壞的一面,一旦掌權就想千方設百計的削弱錦衣衛的實力,從來不會考慮是否影響到大明的情報工作。

    加上崇禎被文官們忽悠得厲害,自斷手腳,使得如今的錦衣衛存在感非常微弱,就更不用說對外的情報收集了。

    曾經錦衣衛的探子們北上可以深入大漠草原,南下可以到達熱帶雨林,幾乎周邊國家都有他們的身影。現在隨着大明的衰敗,以及錦衣衛的勢弱,整個情報體系也接近崩潰了,再也不復以往的強勢。

    反而是清軍的情報工作做得越來越出色,也更有成效。

    清軍前期攻陷的城池大多都是細作們收買漢奸打開的城門,否則清軍初期的發展絕對沒有這麼順利。

    而且滿清細作在情報收集、散佈謠言方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屢屢通過這些低成本的手段達到了戰場上實現不了的目的,可謂成績斐然。特別是崇禎多疑的性子,使得造謠、離間的效果非常好,讓崇禎做了很多自毀長城的事情。

    這一次在外部不能破壞熱氣球的情況下,皇太極自然將希望寄託在了有不錯成績的細作身上,或許能夠再創輝煌也說不定。

    “十二弟,明軍的動向查得怎麼樣了”得知明軍前來增援,皇太極也比較關心。

    “回皇上,現已查明明軍薊遼總督洪承疇帶領山海關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東協總兵曹變蛟停留在遼南,但是所帶兵馬並不多,加在一起也不過兩千餘人,不足爲慮。”洪承疇他們來時的動靜有點大,很難瞞過有心人,所以阿濟格想要打探到這些基本的信息並不困難。

    聽到是洪承疇來了遼南,皇太極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洪承疇如今的名聲可不小,平定肆掠多時的中原農民起義讓他聲名鵲起,如今更是上任薊遼總督,成爲滿清最直接的對手,滿清想不關注都不行。

    原本皇太極以爲明軍與金州軍是面和心不和,不太可能協同作戰,現在看來還是小看了洪承疇和魯若麟的格局。

    “如今我大清兵馬全都集結在金州,錦州一線兵力空虛,洪承疇的壓力並不大。要是他真的有心幫助金州軍,完全有能力抽調更多的兵馬,不可大意。”皇太極並不像阿濟格那麼樂觀。

    “是臣弟疏忽了,臣弟一定繼續讓人打探。”阿濟格連忙認錯。

    雖然皇太極到了金州,但是針對南關的進攻不會那麼快進行。近二十萬的兵馬肯定要先行整頓,還要打造攻城器械,沒幾天功夫都不可能理順。

    在這期間,遼西明軍的增援部隊也到達了遼南,直接拉到南關戰場,隨時準備參戰。

    這批總數接近一萬人的遼西援軍確實都是遼西軍中的精銳,個個彪悍,少有年老體弱的,可見洪承疇和吳三桂他們也是下了血本的。

    和預料中的一樣,金州軍對於援軍一視同仁,伙食按照金州軍的標準來,裝備也換上了濟州島軍工廠出品的鎧甲和鋼刀,讓這些明軍大呼來得值了,士氣非常旺盛。

    清軍如此大規模的進犯自然不可能瞞得住,金州軍也沒有準備隱瞞。刻意隱瞞清軍到來的事實,在拆穿的時候反而容易引起恐慌。還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訴百姓們清軍來犯,早日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在宣傳上肯定會有側重點,無非是金州軍足夠強大,絕對可以將韃子擋在關外。

    不過即便如此,仍然有大批的人離開遼南迴到大明本土或者去濟州島。這批人主要都是有錢人,韃子兇殘的名聲早就如雷貫耳,但凡有一絲危險,他們也不會留在遼南。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們自詡爲君子,肯定是要等金州軍打勝了纔會回來。

    當初那批來到遼南的勳貴子弟們也完成了他們的訓練,如今他們的長輩正在催促他們離開遼南迴京師,遠離這個是非之地。

    只是在是否離開遼南這個問題上,這些勳貴子弟們產生了分歧。

    並不是所有的勳貴子弟都願意混喫等死,渾渾噩噩的過一生,其中也有不少人還是有建功立業的想法的。特別是那些在家族沒有繼承權的子弟,這樣的意願要更加的強烈一些。

    原本他們或許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找不到方向。現在經過金州軍的幾個月訓練,他們發現想要建功立業,還是要效仿先祖在沙場上賺一份基業。

    對於這些人的選擇,他們的家族雖然捨不得,但是從本意上還是比較支持的。畢竟家族的基業只有這麼大,大部分都要留給主支,旁支能夠獲得的資源非常少。如果這些旁支可以依靠自己的奮鬥再建一份基業,對主支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助力,對於家族的延續也是一個非常大的保障。

    後輩子弟能夠親上沙場征戰對於他們的家族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光彩的事情,但是前提是家族繼承人不能去冒險。

    即使家族繼承人不得不去戰場刷經驗、混資歷,那也只能是那種勝算特別大,非常安全的戰事,像金州軍與韃子的大戰就絕對不適合。

    但就是在這個不容妥協的事情上卻出了問題,英國公府的小公爺張靜睿執意要留下來參戰,這可急壞了他的堂叔張世浩。

    張世浩是特意來遼南參加張靜睿的結業儀式的,張靜睿在金州軍的優異表現令英國公府非常長臉,張世浩也是與有榮焉。

    特別是結業儀式上張靜睿作爲驃騎營的營長,帶領整個驃騎營步伐整齊的從觀禮臺上走過的那一瞬間,張世浩心中無比的自豪,爲張靜睿的成長感到由衷的高興。

    這纔是英國公家的子弟,整個京師勳貴子弟無出其右。

    只是張世浩沒有想到,張靜睿在金州軍學到本領的同時,也深深的受到了金州軍思想的影響,再也不是京師裏那個稍顯懵懂的貴族少年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