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之再造天朝 >第七十七章 黑心的房地產商
    工廠的選址一般儘量靠近原材料產地,一來提高效率,二來節約成本,濟州島目前幾個大型的產業如毛紡、成衣、肥皂等,羊毛和棉花的原材料一個在北方草原,一個在大明江南,相對距離來說江南更近一些,原料的獲得也相對容易一點。

    北方雖然有吳襄幫忙收購羊毛,但是那邊後金是扛把子,加上時常有戰爭發生,原料的供應上並不是很穩定。所以在毛紡工廠搬到濟州島後,魯若麟將毛紡廠的重心又調整到了棉布上面。

    魯若麟大規模的擴大棉布生產,一方面是自己的成衣廠就可以消耗大部分,另外一部分還可以出口,大明、朝鮮、日本等都有非常旺盛的棉布需求。魯若麟的紡織廠因爲採用了新的工藝和設備,加上規模效應,不但質量比大明的棉布好,價格還要低很多,更重要的是產量大太多了。

    但是出於互利互惠的原因,魯若麟的棉布並不往江南銷售,以免衝擊當地的家庭式和中小型的作坊。何況魯若麟產出的布匹根本就不愁賣,就沒有必要到江南去拼價格了。

    現在紡織廠和成衣廠的工人已經有近兩萬人了,這樣規模的工廠,別說是大明瞭,全球都沒有。綿延的廠房在濟州城靠近中央山地的一側一字排開,蔚爲壯觀。而且施工隊還在不斷的新建廠房、道路,還有配套的宿舍、食堂等,這裏將是濟州島的工業區,創造更多的財富。

    在濟州島的南部,大片的曬鹽場也開始新建,相比起白翎島的小打小鬧,這裏的規模更加龐大,將綿延數公里,產出的海鹽也將是海量的。這些鹽除了用來食用之外,也可以用來做生產原料,不過魯若麟現在手上缺乏這方面的人才,目前的主要用途還是食用和食品加工爲主。

    隨着濟州島的開發步入正軌,速度也徒然加快,對各種物資的需求也愈發龐大,濟州城的貿易開始變得興盛起來。

    朝鮮因爲與濟州島靠的最近,依然是濟州島的貿易大頭,不過他們的交易物資主要集中在糧食、日雜、礦產、藥材等初級原始材料上面。大明江南那邊的貨物就要豐富的多,棉花、糧食、瓷器、絲綢、茶葉、鐵料、油脂、燒鹼等很多,幾乎是供不應求。

    濟州島除了自己的產品外,也做轉口貿易,從中賺取差價或者收稅,因爲這裏離大明的江南更近,大明江南的貨物已經開始主要往這裏輸出,不再跋涉到白翎島了。但是白翎島作爲北方的重要貿易中轉站,輻射大明北方和朝鮮漢城等核心區域,甚至包括後金,地理位置還是非常重要的。現在那裏依然是大量物資的集散地,濟州島生產的貨物也要運到那裏再往北方銷售,北方的物資也會從那裏往濟州島銷售,兩島之間貿易往來頻繁。

    木浦港作爲兩島之間的一個節點,魯若麟的前期建設並沒有白費,朝鮮看到其中有利可圖,已經同意將白翎島和濟州之間的木浦、羣山兩港作爲貿易中轉站,大大保證了兩島之間的航線安全,也加大了各項物資的進出,這條航線已經可以稱爲黃金航線了。

    魯若麟對於濟州島持比較開放的貿易政策,大批的大明和朝鮮商人開始蜂擁而入,更加加速了濟州島的開發和繁榮,也刺激了兩地的出海活動和造船業的興盛。魯若麟也在濟州島興建了造船廠,但是造船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只能着眼於未來,不能解一時之急。

    現在濟州島最緊俏的商品就是海船,魯若麟手底下已經有大小船隻50多艘了,依然不能滿足日益繁盛的貿易和運輸需求,有時還不得不租用客商的船隻來進行運輸。好在衆多商人的到來緩解了運輸的壓力,哪怕是大明的海禁依然不能阻止那些商人對利潤的追求。在徐家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沿海豪門大族開始來到濟州島經商,有時候甚至能看到江南的水師戰艦,這幫人也算是神通廣大了。

    在魯若麟的重金懸賞下,水泥終於試製成功了。島上的一批窯工按照魯若麟的思路,試驗了無數次,終於拿出了可以實用的產品。以前一直不能成功是爐溫一直達不到要求,後來在魯若麟的指點下,燒製了焦煤,改造了窯爐的結構,增加了鼓風、空氣預熱等措施,大大的提高了爐內溫度,再試驗了各種配比,燒出了合格的水泥。爲此魯若麟不惜重獎了這批窯工,因爲魯若麟等水泥的面世等的太久了。

    試驗成功後,魯若麟建造了大量的水泥窯,大規模的燒製水泥,並開始建造道路、工廠、倉庫,將前期建設的土路進行硬化,並修建新城。

    而且新式窯爐的試驗成功也爲冶鐵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使得鋼鐵的產量和品質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水泥和鋼鐵的大規模擴張又造成了煤炭和鐵礦石的需求猛漲,進出濟州港的礦石運輸船隻也開始猛增。

    即便如此,江南的鐵錠依然是進口的大宗商品,在經過濟州島窯爐的加工後,由普通的鐵料變成了鋼鐵,品質大大的提升,價值也暴漲。然後被加工成各式用具,刀槍、農具等,返銷給朝鮮和大明,其中的利潤大大增加。

    有了水泥的幫助,濟州島的建設開始加速,曾經在魯若麟接收濟州島時俘虜的大量濟州島朝鮮戰俘,現在已經轉化爲了建築隊,給魯若麟建設道路、城牆、溝渠、碼頭等。這些朝鮮人的轉化還是非常成功的,因爲從一開始魯若麟就沒有苛待他們,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管制和洗腦後,這些人對魯若麟的統治已經不再抵制,當然那些頑固不化的人也已經消失了。

    在原白翎島基建司的人員充當骨幹加入後,這些人已經脫離了戰俘的身份,變成了基建司底下的合同工。他們都與基建司簽訂了合同,爲期五年,包喫包住,月薪一兩五錢,工作完成的好還有額外獎勵。這樣的待遇令他們非常滿意,心甘情願的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建築工人。這些人的轉化也大大的緩解了島上的對立情緒,畢竟這些戰俘都是本地人,在島上都是有親朋的。

    在這些人的施工下,首先完成的就是濟州城碼頭的改擴建,現在的碼頭不但規模更大,設施更加齊全,而且還有成片的大小倉庫。有水泥的幫助,濟州城碼頭一改往日的髒亂破舊,顯得乾淨整潔,堅固耐用,非常受商人們歡迎。這些倉庫除了一部分賣給商人們以回籠資金,剩餘的魯若麟除了自用,也租給那些中小商人們儲存貨物,大大的緩解了自己的壓力。

    規劃中的城牆也開始建設,水泥的使用不光是時間上節約了,成本也大大降低。以前無用的碎石在水泥的粘合下就可以迅速的成型,根本不用耗費人力去打磨,而且效果更加好。新的濟州城牆魯若麟建的非常高大,可以更好的削弱颱風的影響,規劃的城區面積也頗爲龐大,足以滿足後期的需求。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