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之再造天朝 >第一百六十八章 興漢軍長史(求推薦票、求收藏)
    魯若麟和崔永建相互之間慎重施禮,代表了崔永建正式迴歸。

    以前崔永建只是給魯若麟幫忙,雙方是合作,嚴格意義上並沒有隸屬關係。

    現在則代表崔永建認魯若麟爲主,成爲了魯若麟的下屬。

    “臨江,你來得正好。你也知道,遼南那邊千頭萬緒,事務繁多。我又可能長期在那邊坐鎮,大海打仗還行,要他管理具體事務就不行了。我有意讓你去遼南坐鎮,除了軍事上的事情你與大海商量着來,其他的事情都由你負責,你看如何?”魯若麟需要一個能統籌遼南事務的人,崔永建就比較合適。

    現在遼南那邊是由王大海統管,不過行政上確實不是他擅長的,已經多次來信希望魯若麟安排一個人來接手,只是魯若麟苦於沒有合適的人一直沒有做安排。

    遼南那邊是目前興漢軍的重中之重,隨便派個人過去要是不能服衆,反而會壞事,所以這個人選必須慎重。如果實在沒有人魯若麟準備開春前自己再過去坐鎮指揮。

    現在崔永建來了問題就很好辦了。

    崔永建本身就是行政官員,管理經驗豐富,最重要的是在興漢軍體系內崔永建的資歷是絕對足夠的。

    別人去遼南,那些官員們,特別是軍隊中的老資格可能會不太聽話。但是崔永建去了則不會,即使崔永建把王大海叫過來訓幾句,王大海除了心裏不爽也不會多說什麼。雖然這種情況應該不會發生,但是也可以說明崔永建在興漢軍中的地位。

    有時候資歷這種事情真的很微妙,很多人覺得是倚老賣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非常有用的。與資歷相伴的還有經驗、威望,只是因人而異罷了。

    “遼南?沒有問題。”崔永建點頭說道。

    對於這個任命崔永建還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是可以主政一方,魯若麟又願意放權,還是有非常大的發揮空間的。

    “我現在任命你爲大都督府長史,你可以在興漢軍內招募自己的屬下,只要他願意,你都可以帶到遼南。因爲這邊人手也緊缺,我只能給你十個名額,怎麼樣?”魯若麟知道新官上任,沒有自己人幫襯很難打開局面。

    崔永建好歹也在興漢軍裏呆過幾年,要說沒有自己喜歡的屬下肯定不可能,誰夾袋裏沒有幾個自己人呢?

    對於屬下拉幫結派這個事情魯若麟看的很透,這種事情肯定是杜絕不了的。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人都喜歡與自己習性、性格、愛好相似的人一起。再加上什麼同學、同鄉、親友之類的,總可以找到一個切入點拉近關係。

    而官場上單打獨鬥是很難成事的,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一起才能走的更遠、更高。

    魯若麟的原則是隻要不是拉幫結派、打擊異己,或者通過組織小型團體損害興漢軍的利益,魯若麟都會保持寬容。

    但是如果哪個團體的體量過大,魯若麟就不會容忍。

    大明和朝鮮就是明顯的例子,黨爭已經嚴重影響到國家的運行和發展了。而且已經從單純的政見之爭發展到不論是非對錯,只按站隊來劃分敵我的地步。

    好在興漢軍目前體量還小,暫時沒有這樣的顧慮。

    “我在家鄉的時候也發現了一些人才,這次也把他們帶過來了,能否讓給他們也安排一下?”崔永建這次回來可不是一個人,帶了十幾個年輕人,監察司特意彙報過。

    “說說看,是個什麼情況?”魯若麟頓時來了興趣。

    “這些人裏有幾個是我的族人,其他的都是家鄉的親友。朝廷的官職有限,而且都由那些大族把控,很難有其他人的出頭機會。這些人聽說我要來興漢軍,都要求一同請來,謀個前程。”崔永建沒有隱瞞,這些都是在朝鮮體制下沒有什麼機會的貴族,很有可能都是些庶子、旁支之類的。

    “這些人可靠嗎?”這個問題是最關鍵的。

    “都是對漢城不滿的,當然也是爲了給自己找條出路。至於是否忠誠,這個誰也不能保證,只能邊走邊看了。”崔永建也沒有瞎打包票,沒有足夠的利益牽扯,談忠誠太膚淺了。

    “學識如何?能力怎麼樣?”魯若麟要的是人才,不是那些膏粱子弟。

    “這些人都是經過我的挑選的,學識自然不用說。至於能力嘛,具體的施政能力肯定不強,不過只要肯學,這個倒是問題不大。反正他們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從事重要的工作,大可邊做邊學。”崔永建知道魯若麟喜歡用什麼樣的人,自然早有準備。

    崔永建對這些同鄉和族人看的很清楚,當初帶人出來的時候就是經過挑選的。至少那些眼高手低的就被排除了,心性也要堅毅,別呆了幾天就吃不了苦跑了,到時候丟臉的還是他崔永建。

    “嗯,確實如此,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的。”魯若麟點點頭。

    “現在官員赴任之前都要經過培訓,只有合格才能上任,這個希望你能夠明白。”哪怕是崔永建推薦的人也不能壞了規矩,魯若麟需要先說清楚。

    “明白,這也是對他們好。要是連培訓都通不過,那就趁早回家吧,也免得出來丟人現眼。”崔永建對這個制度也是認可的,這是負責任的行爲,要是政事所託非人那纔是遺禍無窮。

    “嗯,你理解最好。這些人培訓合格後優先讓你挑選,不過要是其他部門看中了你也不要強人所難,硬抓着不放。”興漢軍各級官員缺口很大,特別是遼南馬上就需要海量的官員去治理,濟州島這邊會有很多人被抽調過去,缺口更大。

    “那也是他的造化,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崔永建笑着說道。

    崔永建對這個倒是並不在意,把他們帶到興漢軍也不是爲了把他們拴在自己身邊。一方面是爲自己的親友謀一個出路,二是增加自己在興漢軍中的影響力,最後就是希望擴大朝鮮人在興漢軍中的影響力,今後興漢軍在制定朝鮮戰略的時候就會更加謹慎一些,多少考慮一下朝鮮的利益訴求。

    “臨江,像這樣的朝鮮子弟多嗎?”魯若麟突然來了興趣。

    以前他對文人的關注更多的是盯在大明身上,現在發現朝鮮也有不少文人的,而且他們的出路比起大明來說好像更窄一些。

    兩班貴族幾乎壟斷了朝鮮的官僚階層,僧多粥少之下,即使是貴族子弟也不是人人都有出路的。

    而且這些貴族子弟的漢化程度是朝鮮人裏最高的,漢文化水平並不比明朝士人差太多。

    “還是很多的。大家族固然能爲子弟謀得一些官位,但是畢竟數量有限,一般只能照顧嫡系子弟或者長房,其他人就要看運氣了。能力強當然還是能出頭,但是如果不是非常突出也只能保證衣食無憂吧。”崔永建自家是家族嫡系,能力又不錯,前程自然有保障,但是其他族人就難以保證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