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才女成長策略 >329 官高一級
    今日王家雙喜臨門,老太監一口氣宣了兩份賜婚的聖旨,因爲昨天在宮裏也已經交流過了,所以大家心裏都有數。昨天定下來需要賜婚的一共有5對,那賜婚給雙方,旨意就要寫10份。

    今天王怡真聽着開頭聽着,給她的旨同給王元孃的旨意,從格式和用詞上幾乎沒有任何的區別,可見得啓聖帝這位帝王也挺懶的,一份模板估計是直接照抄了十份。

    本來王怡真是這麼以爲的,她以前又沒有接過聖旨,也不知道聖旨是個什麼格式什麼用詞。

    所以先前聽到給她的旨意時,也覺得正常,但之後有了王元孃的旨意對比,王怡真怎麼聽着她那份旨,就有點不對頭了呢?

    首先,這聖賜中對李奕城和她封賞不太對啊?

    先說李奕城,之前李蘭蘭曾大着膽子當面求啓聖帝,將自己郡君的封賞給李奕城,啓聖帝都沒有同意啊。只是定了李奕城爲宋國公府世子。爲什麼這會兒突然就變成了二等獻國公了?然後再說她了,李奕城纔是二等公,她這個還沒有嫁過去的未婚妻,卻是一等國公夫人?這世間不是一直是妻憑夫貴嗎?爲什麼到了她這裏,就突然高了未婚夫一等?這夫妻兩個的地位……她這算是奉旨‘官高一級壓死人’嗎?

    王怡真不由得就想起來了,當初李家二房說她同李奕城有婚約時,啓聖帝那一臉的不能接受,如今竟然將妻子封的比丈夫還高……對且對比起王元孃的聖旨中,王怡真的誇讚之詞,明顯要長好大的一塊,但是在提及婚配對象時,字裏行間竟然是能省則省的將李奕城給忽略了,沒錯,除了身份和名字,就連王元娘旨上的那句“天設地造”都沒有,聖旨上濃濃的一股子毫不掩飾的對李奕城的厭惡,一副“我封你一個國公我虧死了”的模樣,這是到底是喜歡李家還是討厭李家啊?

    還有她以前看電視只知道,世子受封需要國公上折請封,那國公夫人的誥命,不也該是大婚之後由丈夫來請封嗎?或者至少也是像王元娘那樣,由禮部和欽天監一起完成,也就是說,將婚禮和身份一起定下來。

    可是看她的旨意上……她現在還沒嫁呢,國公夫人的封號就已經賜下了,然後……服飾和儀仗也都有了,早於婚禮……甚至,還專門賜了一座府邸?雖然那聖旨上說的含糊不清,也沒說這府邸是給誰,可是,那句話是加在給她的封賞中的……沒錯吧?

    她不是說話難聽啊……就這份聖旨的字面意義上來理解,若是萬一兩個人還沒有成婚,李奕城就出什麼意外身亡的話,也就是說……她就算是未嫁之身,也享有國公夫人的待遇和地位是嗎?

    這是說……她身爲獻國公夫人的身份、地位、俸祿,其實與李奕年無關,而是她自己所獨享的?是這樣嗎?

    若還未結婚李奕城就……她是不是還可以以未婚之身再嫁他人?那那那……豈不是說再娶她的人,也就天然繼承了獻國公一職?

    這是什麼道理?感覺……感覺這婚賜的,好像就是爲了有個封賞她的理由似的,對對……就像是海氏那樣,爲了提升妻子的地位,勉爲其難的封一下丈夫……感覺這聖旨就是這樣,只爲了封賞她,李奕城就是個由頭?

    啓聖帝真的有這麼喜歡她……或者說喜歡肖婉兒嗎?

    這情深意切的……王怡真都有點感動了,要不是對方是已婚人士,深宮中又沒有什麼自由度,就年齡和性情來看,人真的不錯啊,她不是不能考慮的……

    王怡真站在原地發愣,總覺得這旨意下的好奇怪,不過王元娘同王正清做爲弟妹,已經開始向王怡真道喜了,王怡真纔想了起來,她也該向王元娘道喜。說起來這位妹妹嫁的比她還要好,以後兩個人若真有一天嫁人見面,她還需要先向王元娘行禮呢。只是看王元孃的臉上淡淡的,並沒有太高興的模樣,王怡真也不好多問,畢竟她知道王元娘以前喜歡夏良英。

    王正清的高興就比王元娘真心些,只是眼神上……也有些複雜,像是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該怎麼開口,王怡真猜他是有話要對自己說,只是如今人多,這倒不要緊,自家姐弟,之後找個機會單獨聊嘛。倒是銀月姨娘背過身去,都激動的流淚了就跟嫁的是她親生的女兒一樣。

    海氏已經也來向王怡真道喜,並悄悄塞給了王怡真同王元娘各一個紅包,她們兩個是賜婚的正主,王元娘以後更是少不了進宮,如今宣旨這位大太監,是該由她們親自給紅包的,王怡真有些喫驚,這人情上的事故,海氏指點女兒便算了,也願意指點她,當真是個好人了。

    王元娘終於在臉上堆了笑,給宣旨太監塞了紅包,便一低頭,很羞澀似的跑掉了。倒是王怡真得着了機會,將紅包塞了老太監,問道:“這個……公公啊貴姓?小女有兩句話想問。”王怡真猶豫着開口。

    “老奴免貴姓杜。”這杜公公笑道:“王大姑娘可是想問獻國公那爵位之事?”

    “是噠啊,他這爵位是怎麼回事?”

    “說來,這是又一樁喜事呢。”杜公公笑道:“難道王大姑娘不知道,其實宋國公府一直都是一門雙爵。”

    “……”王怡真表示,李蘭蘭從來沒有說過啊。

    原來李家一直都是一門雙爵。

    一般的人家出了皇后,孃家就會受封承恩公/侯/伯,但當初宋國公府封爵是另有功勞的。李家其實是前朝舊臣,在太祖入京之時開門獻城,免了京都生靈塗炭,這種事吧,要是舊朝遺老會罵是投敵賣國,但太祖坐穩了江山,就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因此當時太祖的皇后的一對兄弟,一個是三等承恩公,一個是二等獻國公,後來其一早亡,另一個兼祧兩房,便乾脆二者合一,封地於宋,變成了一等宋國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