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帝權爭霸 >893。遙不可及的夢
    惠施的允諾,代表着魏惠王此行的目的已經完成了。

    對於惠施能不能說服魏無忌,魏惠王對惠施是十分信任的,而且惠施還是名家之學的大才,一嘴辯術,可抵擋百萬雄師。

    惠施看着魏惠王:“如果救太子,不知王上能否屈膝,前往那營丘,對那齊小白朝拜!”

    齊國對魏國有一個要求,要放太子,除了割地,賠款,還有一條,那就是魏惠王前往營丘,以臣子的臣服對齊小白行君臣之禮。

    代表着魏國對於齊國的臣服,魏國爲齊國的臣子,當然這也僅僅是名義上的。

    畢竟在魏國,齊國沒有控制權,不過齊國所求的,也僅僅是這名義上的臣服,把魏國捆綁在齊國的戰車上。

    魏惠王聽了惠施的話後沉默了很久,魏惠王如果對齊小白行了君臣之禮,這代表着魏國是齊國的臣子,而且是天下詔之的。

    這會讓魏惠王的臉面盡失,在外交上也會隨之喪失一定的主動權。

    而惠施擔心的是魏惠王放不下這個架子。

    如果魏惠王放不下這個架子,那麼一切都是空談,齊國在意的那些八個城池與那些錢嗎?齊國不在乎,他在乎的便是魏國對齊國真正意義上的稱臣。

    魏惠王看着惠施說道:“他畢竟是我的兒子,面子與兒子的性命相比,這面子又算的了什麼呢?”

    “這是魏國的面子,魏國人的面子!”惠施看着魏惠王說道。

    “魏國人,因我而丟掉的面子,我會彌補給全部的魏國人!”魏惠王看着惠施說道。

    “王上的意思是?”惠施聽到魏惠王的話後愣了下,然後滿臉的疑惑。

    “孟軻來我魏國推行仁政,我一直覺的那些是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如今我準備用他的仁政來彌補一些魏國的臣民!”魏惠王看着惠施說道。

    孟軻離開了齊國後,去了魏國,但不受魏惠王待見,魏惠王追求的是利益,而孟軻給他推行的仁義,後來孟軻去了皇城洛陽,洛陽被齊國攻破後,惠施再次回到齊國,給齊小白推行他的仁政。

    因爲叔孫通的原因,齊小白對儒學也沒有那麼大的偏見了,給孟軻再次聊了一些,齊小白爲孟軻,仁義如何給齊國帶來利益?

    孟軻依然不給齊小白講利益,而是講人們能得到什麼利益,齊小白雖然聽取了很多,這也讓孟軻十分欣喜,但是齊小白並沒用他的政策。

    孟軻的很多政策,齊小白是打算施行的,但是同爲儒學大師的叔孫通給阻止了。

    他告訴齊小白,仁義適當即可,在這大爭之世,要的還是利益。

    所以齊小白對孟軻的政策,只施行了一部分,但是有一部分齊小白沒有施行,孟軻推行了很多次,但都被叔孫通給辯解了過去。

    孟軻知道叔孫通在,他無法登上齊國的朝堂,所以他又離開了齊國,去了魏國,面見了魏惠王,給魏惠王推行仁義。

    魏國缺乏人才,孟軻是一個大才,這一次魏惠王挽留了孟軻,魏惠王依然給孟軻講如何才能讓魏國的軍隊無敵?

    而孟軻給魏惠王的回答是仁者無敵,魏惠王推行仁義,那麼軍隊便可無敵。

    魏惠王對此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但也沒有驅趕孟軻,而是以賓客之禮對待孟軻。

    雖然魏惠王沒有用孟軻的思想,但是他在魏惠王這裏得到了很大的優待,魏惠王給了孟軻客卿的職位。

    並給予了孟軻一定的封地,讓他治理,推行他的仁義。

    當然魏惠王其實也是抱着試試的態度,看看孟軻能讓這塊地的人變的如何,能成爲魏國一定的力量不?

    當年魏武王給了吳起一塊地,吳起打造了魏國的無敵之師,魏武卒,並完成了魏國崛起的壯舉。

    孟軻對於魏惠王的這個決定是十分的欣喜,他想這讓他治理的地方,更加繁榮,未來讓這個地方的人,成爲魏國的核心。

    給孟軻的封地,魏國並沒有出現什麼強大的軍隊,但是那個地方,的確如孟軻所保證的一樣,變的繁榮不少,人們也幸福了不少。

    雖然這是對孟軻能力的認可,但是魏惠王對此也只能無奈的搖了搖頭,魏惠王要的是魏國強盛,尤其是軍事強盛,可以報仇雪恨。

    孟軻的政策,讓魏惠王覺的,這可能會讓魏國變成一個大肥羊,任人宰割。

    雖然如此,魏惠王也沒有剝奪孟軻的那個封地,依然讓他治理,畢竟那個地方變得很繁榮了,能給魏國帶來很龐大的稅收,經濟上是幫助了魏國。

    惠施聽了魏惠王的話後一愣:“王上,準備在魏國推行孟軻仁政?”

    對於孟軻的仁政,惠施其實也是建議魏惠王多在幾個地方施行,因爲這可以給魏惠王增加稅收。

    魏國雖然在諸侯當中算是富有的諸侯,但是比起來齊國還是差的很遠,惠施希望能用金錢打造一個如齊國一樣的軍團。

    世人皆知,齊國的軍團是用金錢打造的,這是九州大陸的一個先例。

    秦國雖然有着與齊國相同的軍功制度,但是並沒有向齊國一樣,能很輕鬆的得到金錢的獎勵。

    秦國給士兵們畫大餅,而齊國是給士兵們實打實的利益,不追求那些不切實際的。

    雖然從遠處看齊國的餅也不小,但是齊國的將軍很少給士兵們講那些未來,而是講一場戰爭能給他們帶來多少錢的收益,還會講一些風險。

    而秦國不是,秦國是激發秦人們的熱血,告訴他們想封侯封爵,那就要在戰場上大殺四方,想變的富裕,有宅田,有美女相陪,那依然也要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所以齊國與秦國的軍功制度是兩個極端,但也讓諸侯們見到了顯然易見的成效。

    很多諸侯都學習這種先進的軍功制度,但是學秦國的居多,學齊國的卻沒有。

    這主要是齊國的軍功制度,那是實打實的一筆軍費。

    而秦國因爲商鞅變法的法有着很深的門道,雖然利益報酬很高,但實際上那只是一個夢想,可以看到,實際得不到,而人們卻還在追求着那遙不可及的夢。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