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五代興唐傳 >二七、建設的目的
    李繼岌原先是不準備如此興師動衆,駭人聽聞的。

    可是由於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再加上鉅額的財富投入,他現在所幹出來的事情,想不引人矚目都很困難。

    與喜歡聚斂錢貨,當守財奴的母親正好相反,李繼岌認爲錢只有花出去後才能變成真正的財富,否則只是一大堆金銀銅等金屬物質或是一些被打磨出來的礦物質。他唯一沒有想到的是一座規模很小的水力機械紡織工坊和一座染坊就能夠源源不斷地產生如此豐厚的利潤,加上隨着古城冶鐵坊的投產,冶鐵鍊鋼的利潤空間也是十分巨大。

    在把賺來的財富又投入到唐明莊園周邊之後,不光是陽曲縣,就連晉陽城內都爲些感到十分震驚和轟動。

    人們當然不會認爲這種事情會是李繼岌所搞出來的,只是在看到張承業這位前唐遺留下來的老監軍隔三差五就往唐明莊園跑一趟,也就不難理解了。以這位老太監的本事,就是在陽曲縣再造出一座大城出來,大家也會相信。

    自揚興河三交口大壩開工,對工程進度最上心的人除了李繼岌外,就屬陽曲縣令張寏了,甚至這傢伙比李繼岌還要關心大壩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也難怪,在這個破時代裏,只要能把旱田變成水澆地,糧食畝產就能夠增加一倍。民以食爲天,這等關乎民生的工程,對於他這樣的地方官來說就是天大的頭等大事,比起民間那些命案都要重要得多。

    在參觀了唐明莊園的農地後,張寏就覺得有些東西讓他感覺有些忍無可忍。

    比如,在這座莊園裏,居然用一多半新開墾水田來種苜蓿,拿來種草。

    李繼岌一點也不覺得牧草的價值比糧食低。

    在這個時代,飼養一匹馬,一年所需要的飼料大約相當於七口之家的口糧。而養一頭牛,所消耗也相當於三口之家的糧食。在普通的莊戶人眼裏,騾馬牛等大牲畜的地位確實還要比人高一些。

    況且,李繼岌還喜歡肉食,不光自己喜歡,還希望所看到的手下們也能象後世那樣頓頓有肉可食。這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生目標,也許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現在他這麼做,只是爲了給晉陽城裏這一大幫粗鄙的勳貴們作出一個後世綜合農業的表率而已。

    晉陽城裏就有很多的農田,這是這個時代所有城池的特點。而晉陽城內,農地面積最大的,就是晉陽宮。由於李氏父子的優待,這座前唐時期所遺留下來的龐大宮殿建築羣並沒有被強行侵佔,依然保留着前唐時期的規制。

    晉陽宮裏還生活着四百多名前唐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宮人,大多是內侍,也有一些是年老體衰的老宮女。大唐都已經沒了,這些人還躲避在唐朝所留下的皇宮裏,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滿頭白髮的張承業就是這幫人的保護神。

    晉陽宮裏土地肥沃、綠水瀠帶,從龍首山上引下了九道甘泉,實際上是很適合發展這樣的綜合農業的。所以,張樞又從唐明莊園借了三十多名工匠,準備也爲晉陽宮裏那些可憐的人們改變一下生活狀態。

    張樞也是從小在那裏面長大的,對於裏面的人也很有感情。

    建一座農業莊園並不算困難,可是,如果想把一座農業莊園改造成初級工業化生產的小鎮,這就會變成一個的長期的,不斷拆建的過程,沒有幾年的時間,都很難看出成效。李繼岌準備把它建成一座典範,然後再慢慢向整個晉地,甚至向全國傳播和推廣。

    共同勞動是一個很好融合人心的方法。由於每天都需要進行交流和配合,所以在三交口水庫的大壩在修建到一半的時候,一千魏博軍和一千忻代的本地人就已經變得十分熟悉了。人與人之間,在消除了陌生感,經常進行交流後,就會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團體。

    當然,這麼多人聚在一塊,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