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從1979開始做文藝 >第60章 坦克戰
    張偉在處理完史亮的事情回到山城時,已經是十二月中旬了,張偉收到了從帝都寄來的當代雜誌第三期。

    這一期當代雜誌也即將出版了,上面仍然有一篇張偉所寫的小說,就是張偉答應坦克連的吳連長所寫的那篇文章,張偉給小說起名叫狂怒,是綜合了東溪穿插戰和探某進攻戰的一些真實戰例加工而成的。

    當代一共就發行了三期,張偉每一期上面都有小說發表,都快成了這本雜誌的專屬作家了。雖然也有其他雜誌向他約稿,但是張偉現在和孫哲配合的很好,就沒有答應別的刊物。

    張偉雖然思路開闊,提前幾十年的知識量讓他能夠抓住時代脈搏,找到小說的主題和切入點,但是文筆還是比較稚嫩,和孫哲這個老司機沒法比,所以他寫的小說最後都有孫哲幫忙潤色把關,使小說的質量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張偉在投稿前,曾經拿着小說草稿去坦克連找吳連長幫忙看看質量如何,正巧指導員王松也在。

    張偉將一摞草稿遞給吳連長,小說有七萬多字,吳連長和王松兩個人讀了將近兩個小時纔讀完。

    見他們讀完小說,張偉問道:“寫的怎麼樣你們兩位都是坦克兵出身,給提點意見。”

    吳連長搶先說道:“到底是大作家,寫的太好了,這樣的坦克兵才刺激,不枉我白求你一次。小張,我跟你說,當初我單槍匹馬的駕駛坦克衝入敵人陣地就是這種感覺。看到車長李德桂對着電臺喊向我開炮的時候,我都快哭了,誒,你這和英雄兒女裏面的王成一樣啊,還有最後那個坦克駕駛員徐森駕駛坦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情景太t感人了。”

    張偉點頭道:“是啊,我在部隊採訪的時候,就覺得這個事蹟特別突出,很能反映咱們部隊坦克兵大無畏的精神,雖然寫進小說時有稍許的藝術加工,但是基本上還是沒做太大修改。”

    王松指導員也附和道:“是啊,挺真實的,你這主要寫的是探某進攻戰吧還有炸橋那一段應該是東溪穿插戰時發生的,那兩場戰鬥我雖然沒有參加,但是具體細節還是知道一些的,打的都十分很慘烈,但是也打出了咱們坦克兵的氣勢。”

    王松是裝甲兵技術學院畢業的,平時也愛鑽研軍事理論,經常在軍區報刊雜誌上面發表專業文章,對於這次邊境戰爭中的很多戰例都頗有研究,一些典型戰例更是如數家珍。

    張偉說道:“恩,就是照着這兩場戰鬥加工而成的,上次和吳連長談過之後,他跟我提了這兩場典型戰鬥,我特意去參戰部隊採訪了一下,還見到了英雄坦克手徐森。”

    吳連長說道:“我知道的那些也都是平時我們指導員跟我說的,你們倆可以好好交流下,都是大知識分子,我得再看一遍小說,剛纔看得太快了,好多地方都沒看過癮。”

    王松沒有理他,說道:“軍區現在已經將東溪穿插戰豎立爲典型,作爲成功的多兵種合成進攻戰例來進行研究,聽說南京軍事學院戰役戰術系最近還要組織戰術專家組前來進行實地調研,以後還要編進教材,作爲經典戰例來講授。”

    張偉說道:“是得好好研究下,不過我認爲作爲經典戰例,那就不應該只分析其中的成功之處,更應該好好地分析一下其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這樣纔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嘛。”

    王松贊成到:“是啊,雖說戰鬥初期我軍坦克部隊的穿插路線出其不意,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但是最後的勝利還是存在一些僥倖成分的。我軍的步坦協同還是存在很大問題,如果不是敵軍在東溪被我軍佔領後立即驚慌失措的撤軍,我軍單靠前鋒一個坦克營是沒有辦法守住東溪的。”

    張偉又說道:“裝備的選擇也是一個問題,我看你們坦克連用的也是62式輕型坦克,這種坦克正面裝甲防護性能還好,能抵擋大部分機槍和炮彈破片,但是側面裝甲很薄,連敵人的14.5毫米機槍都有可能從側面將其擊毀,所以並不適合這次的山地作戰,很容易被敵人從側面偷襲,東溪穿插戰前期裝甲部隊損失較大也是這個原因。”

    王松說道:“沒想到你對坦克部隊也有研究啊,其實二戰後開始在西方軍事界就已經逐漸拋棄了輕型坦克的概念,代之以防護能力更強的主戰坦克的概念,戰鬥全重至少都在四十噸以上,而我們的62式輕型坦克戰鬥全重才只有21噸。”

    張偉說道:“可是我們還有59式啊,這可是中型坦克,防護能力更強。”

    在這次邊境戰鬥中,我軍總共出動了500多輛坦克參戰,62式是其中的主戰坦克,只有少量的59式。雖然當時敵軍並沒有太好的反坦克武器,但是依舊讓我軍損失不小。據統計,最後參戰的坦克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其中有50多輛坦克遭到了徹底摧毀,這對於我軍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損失。

    後世有軍事專家指出,如果我軍當時將主戰坦克定爲當時也已經大規模列裝的59式中型坦克的話,華隊在這次戰爭中至少能減少三千人的犧牲,戰場上的推進速度也將有更大的提高。

    59式的戰鬥全重有36噸,雖然是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但是其具有較強的火力和防護性能,而且使用和維護都比較方便。華國總共生產了59式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即使到了新世紀華國新型坦克陸續推出之後,這一型坦克仍在人民軍隊裝甲兵裝備序列裏。

    王松說道:“是啊,要是用59式就好了,憑藉敵軍的火力配製,除非是用炮彈轟擊側面裝甲,不然很難威脅到它。”

    於是張偉這個穿越衆和王松這個年輕的坦克專家就從小說這個話題開始聊起了坦克裝備的發展,坦克戰術的制定,步兵與坦克協同戰術等軍事理論方面的內容,越談越投機。

    最後,王松感嘆着說道:“你不應該寫小說,應該去寫軍事論文。”

    張偉知道自己有幾分斤兩,純粹是後世軍事論壇泡多了,知識面比較廣而已,侃侃大山還可以,要是到了見真章的時候肯定露餡兒,就謙虛地說道:“哪裏,我這純粹就是班門弄斧,還是你這軍事理論水平高,看來我有時間也得去軍校深造深造。”

    這時吳連長也將小說又細細的看了一遍,然後戀戀不捨的放下草稿,不住地點頭稱讚。

    吳連長說道:“張老弟,還有老王,走,咱們喝酒去,就衝你把坦克戰鬥寫的這麼精彩,今天我得好好敬你幾杯”

    張偉推辭不過,只得答應下來。

    張偉說道:“吳連長,你別光顧着看小說,我這是來讓你幫忙挑錯的,我也沒在坦克部隊待過,你們坦克兵戰鬥生活的很多細節難免疏漏,你得幫着改一下。”

    吳連長說道:“這可你找錯人了,我雖然能看出你這裏面有些小毛病,但是讓我改我可改不了,你得找這位。”說着他指了指旁邊的指導員王松。

    張偉連忙轉頭說道:“那就麻煩王指導員了。”

    王松說道:“沒問題,草稿先放我這,我也正想再看一遍呢。”

    吳連長又催促道:“走走走,別磨蹭,咱們快去喝酒。”

    王指導員說話算話,而且做事很嚴謹,兩天後將草稿給張偉拿了回來,還寫了厚厚的幾十條修改意見。

    張偉按照王指導員的意見將小說又修改了兩遍之後,就仍然將小說郵寄給了孫哲,讓他幫忙在當代雜誌上面發表。

    孫哲現在對張偉的作品也很重視,很快就給張偉回覆了消息,狂怒被安排在下一期當代雜誌,也就是1979年12月份出版的第三期上面刊登。

    而在雜誌還沒有發表的時候,竟然就開始有電影廠聯繫張偉,商談將小說改編成電影的計劃。

    張偉通過花環和即將由八一廠開拍的攻佔諒山,也算打出了名氣,這回也享受了一把著名作家纔能有的待遇。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