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帝國星象 >原型大競猜 3劍來
    子女

    子:伊屠智伢師,匈奴右日逐王、右谷蠡王,因王位繼承問題,被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殺害。

    長女:須卜居次,名雲,又稱須卜居次雲、伊墨居次雲,居次,相當於漢之“公主”,嫁於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育有二子,須卜爲匈奴姓氏。 [2]

    次女:當於居次,名不詳,嫁於匈奴當於氏,故名當於居次。

    兄子:王歙,原爲漢朝長水校尉,王莽新朝時期被封爲和親侯。 [2]

    兄子:王颯,王歙弟,王莽新朝時期任騎都尉,被莽封爲歸德侯。 [2]

    長外孫:大且渠奢,須卜居次長子,漢封后安侯,更始元年(23年),漢兵攻殺王莽,奢與母皆被殺。

    須卜居次的小子漢書中有提,名字不詳。 [2]

    次外孫:名不詳 ,當於居次之子,匈奴醯櫝王,天鳳五年(18年),受命到長安向王莽朝貢。 [2][10]

    個人作品編輯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苞桑。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報漢元帝書

    臣妾幸得備身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竄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獨惜國家黜涉,移於賤工,南望漢關徒增愴結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憐之。

    (注:1、《怨詞》最早見於《琴操》,但該書對昭君的生平介紹與正史不符,故此詩作者可疑。

    2、《報漢元帝書》是僞作毋庸置疑,據《後漢書》記載,昭君“上書求歸”是在呼韓邪單于死後,此時漢元帝已經去世兩年了。)

    個人爭議編輯

    姓名字號

    史料記載

    據班固《漢書·匈奴傳》記載,“王薔,字昭君”,“號寧胡閼氏”;

    繡刊昭君和番雙鳳奇緣全傳

    繡刊昭君和番雙鳳奇緣全傳 [11]

    《漢書·元帝紀》又稱之爲“王檣”。在范曄《後漢書·南匈奴列傳》中,卻稱“昭君字嬙”。在兩本重要史料中,就出現了四個不同的稱號:王薔、王檣、王嬙、王昭君,導致後世對王昭君的姓名字號莫衷一是。

    牆、檣、嬙

    王昭君以民女被徵入宮,初無封號,身份只是宮女,其名字也不會被注意。《漢書》第一次提到王昭君時,稱其爲“王檣”,“檣”字很可能如“拳夫人”的“拳”字一樣,僅是與被徵選入宮時的某種特徵相聯繫。檣指船桅杆,王檣即爲一位船載而來的王姓姑娘。而“牆”、“嬙”這兩個字,都是檣字的同音假借。

    昭君、寧胡

    《漢書》說“王牆字字昭君”,《後漢書》卻說“昭君字嬙”,從史料的衝突推斷,“昭君”一稱很可能是封號而非字號。“昭:日明也”,“昭君”即漢皇光照匈奴的象徵。“王昭君”的含義則爲代表漢家君王光臨匈奴的王姓姑娘,這稱呼應該是昭君出塞前夕被賜的封號。王昭君在請行前地位只是宮女,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爲公主,而下嫁番王必須要有一定的身份,於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漢宮”的美麗和代表漢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賜封爲“昭君”。

    “寧胡閼氏”與“王昭君”一樣,皆爲政治含義豐富的稱號,都是在這件政治大事中,雙方君王政治意圖的反應,也是對能取得良好政治成果的祝願。漢元帝還因此事改元爲“竟寧”,同樣也透露出對此事的願望。

    結語

    關於王昭君的史料非常少,在新的證據出現之前,只能由以上推論猜測:王昭君除姓王可以確定外,她的名、字都應屬不詳,很可能是本來就沒有,後世因其政治封號才習稱“王昭君”。

    出塞緣由

    據《漢書》記載,王昭君出塞的原因是:漢元帝答應呼

    昭君出塞記載

    昭君出塞記載

    韓邪單于願婿漢氏之請,將她賜給呼韓邪單于。(《漢書·元帝記》:“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韓邪單于來朝。詔曰:“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既伏其辜,乎韓邪單于不忘恩德,鄉慕禮義,復修朝賀之禮,願保塞傳之無窮,邊垂長無兵革之事。其改元爲竟寧,賜單于待詔掖庭王檣爲閼氏。“)

    《後漢書》的記載則是:昭君進宮多年,得不到皇帝臨幸,心生“悲怨”而慷慨應召,自願出使匈奴 [12]。(《後漢書》:“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兩相比較,《後漢書》記載的可信程度不如《漢書》。昭君離鄉背井被選入深宮,多年不得臨幸,已是不幸,遠嫁習俗殊異的匈奴宮廷,結果未必更好。而且,在呼韓邪死後,昭君曾“上書求歸”,可見昭君並不喜歡待在大漠,因此昭君出塞極可能並非她個人的意志。

    至於《西京雜記》中的“被畫工所誤”、《琴操》中的“盡召後宮,問誰能行者,昭君盛飾請行”,已經近似小說家言。《樂府解題》亦持“自願請行”說,但末尾記載昭君不願從胡禮、吞藥而死,更不足爲據。

    最終死因

    王昭君與呼韓邪單于結婚僅兩年(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韓邪單于生了一個兒子,名叫伊屠智牙師。呼韓邪單于死後,昭君必須改嫁呼韓邪單于第一閼氏所生的長子雕陶莫皋單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書漢成帝,請求返回故土。但成帝令她遵從胡俗,昭君只得下嫁。昭君與雕陶莫皋生有兩女,長女即須卜公主,小女即當於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二十年後),53(33)歲的王昭君鬱鬱而終,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爲“青冢”。 [13]

    後世紀念編輯

    故里

    昭君故里位於湖北宜昌興山縣寶坪村,村原名煙墩坪,

    王昭君故里塑像

    王昭君故里塑像

    又名王家灣、昭君村。全村300多人,大多姓王,據稱皆爲昭君孃家後裔。村中有粉黛林、佳麗島、浣紗處、彩石灘等20餘處勝蹟。是展示昭君遺址遺蹟及漢代宮廷仕女文化的首批國家aaa級旅遊區,也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興山縣組織建成昭君紀念館,正中立着一尊高2.8米的王昭君漢白玉雕像,館內陳列“香溪孕秀、別鄉進宮、漢宮幽怨、塞外流芳、昭君千秋”展區。

    1988年12月,昭君紀念館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爲“愛國主義教育省級示範基地”。

    墓葬

    昭君墓,又稱“青冢”,“青冢”一詞,杜詩對其註解曰:北地草皆白,

    各地昭君墓

    各地昭君墓(5張)

    惟獨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另有解釋認爲:塞外多白沙,昭君墓無草木,煙垓朦朧,冥濛作青色,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冢。昭君墓址並無考古發掘,在內蒙古、山西、河南等地均有相關墓葬或衣冠冢。

    內蒙古昭君墓,座落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大黑河南岸,墓體狀如覆鬥,高達33米,底面積約13000平方米,墓前雕有聯轡而行的雙騎塑像。2006年,以昭君墓爲核心,擴建爲昭君博物院,現爲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 [14]

    山西昭君墓,位於晉西北與內蒙接壤的朔州朔城區南榆林鄉青鍾村,清《馬邑縣誌》《朔州志》載村原名青冢村,有闊四、五畝,高丈餘之冢。2013年,晉蒙首屆弘揚昭君文化研討會立有新碑,碑首篆額“流芳百世”,碑體是蒙漢雙語韻文:“頭枕大青山,腳登雁門關,玉手嬉桑乾,淚眼望長安”,碑陰鐫刻線雕昭君肖像。

    河南昭君墓,位於許昌市襄城縣,據《襄城縣誌》載:十里鋪西有一古冢,名青冢,是爲紀念昭君出塞所建的衣冠冢。冢旁有龍興寺,後人遂將龍興寺改名爲青冢寺。寺中松柏參天,濃廕庇日,香火鼎盛時終日煙霧繚繞,狀若煙雲,似昭君出塞時的滿腔憂怨,故稱“青冢愁雲”,爲明代襄縣八大景之一。2006年6月8日,青冢寺被列爲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史籍記載編輯

    《漢書》 [9]卷九、卷九十四,

    2008《母儀天下》白慶琳扮演王昭君

    2008《母儀天下》白慶琳扮演王昭君(9張)

    作者班固

    《後漢書》卷八十九、卷九十九,作者范曄

    《資治通鑑》卷二十九——卷三十一、卷三十五,作者司馬光

    《琴操》怨曠思惟歌,作者蔡邕

    《漢書匈奴傳》 [2][15]

    《後漢書·南匈奴傳》

    藝術形象編輯

    文學形象

    王昭君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詩、詞、小說、戲曲創作

    <br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