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帝國星象 >原型大競猜 5 劍來
    “沉江說”,

    各類西施畫像

    各類西施畫像(9張)

    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裏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爲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筆者認爲這裏的“鴟夷”,解釋爲“牛皮”較爲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於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爲“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後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屍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爲號也。”

    還有一個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蜊肉),據說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也就是說,西施之魂已經迴歸故里,至於埋葬在什麼地方,是葬的屍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相關花卉編輯

    荷花是西施的花卉化身(四大美人其他依次是貂蟬月季,昭君菊花,玉環牡丹)。

    西施生於水鄉,浣紗於荷花之側,凡畫西施之圖,莫不配荷花。

    《四大美人吟-西施-荷花》

    諸暨西施像

    諸暨西施像(4張)

    辭藻欲表先無語,

    丹青未著已失神。

    水偷月貌錦鱗醉,

    風襲蛾眉天下顰。

    鶯聲壓卻三軍鼓,

    蜂腰舞動霸業根。

    一場大夢煙波裏,

    淚灑珍珠照來人!

    相關爭議編輯

    西施范蠡

    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在歷史文獻中卻找不到蹤

    范蠡與西施

    范蠡與西施

    跡。專記越史的《國語·越語》、《越絕書》、《史記·越世家》以及《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均不見范蠡與西施的戀愛關係。從史實考察,范蠡爲“南陽五聖”之一,故里在楚國三戶(今河南南陽淅川縣),西施家住越國諸暨苧蘿村(今紹興諸暨苧蘿村),年輕時范蠡與西施都沒離開過家鄉,不可能有見面的機會,更不能成爲情侶。范蠡入越後,身居高官,也不可能去諸暨去見浣沙女西施。勾踐爲了腐化吳王夫差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此時范蠡有見到西施的機會,但范蠡也不會從中插上一腳,去和西施談戀愛。

    是誰把西施獻給夫差的,史書記載不一。《越絕書》說是文種送去的,范蠡就成了局外人。《吳越春秋》說是范蠡送去的,在此國難當頭之際,范蠡只會敬佩西施爲國獻身精神,哪裏還有心思去和西施談戀愛。但小說戲劇爲什麼把范蠡與西施的關係,描繪的那樣情意綿綿,溫情脈脈、難捨難分、甚至還說范蠡離越後,攜帶西施遨遊四海。筆者認爲這主要是文學家們對西施的同情,想給西施找一個理想的歸宿,而這個理想的歸宿,則非范蠡莫屬,但這隻能是個美好的願望而已。

    據史書記載范蠡確實有一位夫人,生了三個男孩,但這位夫人絕不是西施,儘管我們在感情上希望她就是西施。基於同樣感情,希望戲劇中范蠡與西施的情侶關係,永遠演下去,小說中的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永遠傳下去。

    臧勵龠樂的《中國人名大辭典》設有“西施”條目,說“越王勾踐敗於會稽,范蠡取西施獻於吳王夫差。吳亡,復歸范蠡,從遊五湖,或雲吳亡,沉西施於江,以報鴟夷,未知孰是。”這是根據傳說而採取存疑態度。其實由於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

    西施鄭旦

    西施故里蕭山區歷史學會副會長史文慧認爲:西施、鄭旦,實爲一人。

    越國美女西施,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是,《春秋》、《左傳》、《史記》等均未載其人其事。先秦諸子雖有言及西施者,也僅爲片斷:

    “是故,……西施之沉,其美也;”(《墨子·親士》)

    “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孟子·離婁》)

    “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爲一。”(《莊子·齊物論》)

    ……

    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只提到西施一人。

    《越絕書》、

    西施

    西施

    《吳越春秋》把西施說得來歷分明,但古籍是沒有標點的,後人把兩書中的“西施鄭旦”判爲二人,誤傳至今。

    南朝梁史學家劉昭引古本《越絕書》移注於《後漢書·郡國志》“餘暨”條下,雲:“餘暨,西施之所出。”

    北宋歐陽忞編寫地理總志《輿地廣記》雲:“緊,蕭山本餘暨縣……越人西施,出於此縣。”

    《紹興姒氏世譜》中,有越王勾踐“事吳以珠玉,奉以西施。”的記載。

    是譜成書於北宋之前,尊大禹爲第1世,勾踐爲44世。卷首有北宋名臣范仲淹(知越州事)和南宋狀元王十朋(越州僉判)寫的序,十分稀見,非常珍貴。

    北宋丞相韓琦曾孫、端明殿大學士韓膺胄在《三溪忟》中說:“相國範少伯訪西施之家,得采薪者之女,姓鄭名旦字夷光者(父姓鄭,母姓施),入選吳宮……”

    明朝中期,施東曙爲了“訪西施之懿徽”,“追范蠡之嘉猷”,自富陽漁山“轉徙蕭然山苧蘿,卜築於斯,聚族於斯。”東曙爲什麼不遷別地而遷蕭然?因爲蕭山是西施的生地,她們是西施這一族的後裔。

    長期經營諸暨“西施殿”的晚清舉人陳蔚文(諸暨人)說:“西施鄭旦實爲同一人。因西施母姓施,父姓鄭,乃施家之贅婿。”(鄭逸梅《藝林散葉》)。

    由上徵引所知,西施、鄭旦,實爲一人。

    軼事典故編輯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西施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沉魚之容

    西施天

    西施畫像

    西施畫像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