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隋爭龍 >第二卷:波濤亂 第四十三章:進軍
      天地開闢,日月重光。遭逢際會,奉辭遐方。將掃羣穢,還過故鄉。

      肅清萬里,總齊八荒。告成歸老,待罪舞陽。————司馬懿《徵遼東》

      ————————————————————————————

      流光易逝,日月如輪風雨迅。江山如夢,金戈鐵馬百戰身。

      大業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天子楊廣率羣臣祭天,發佈《徵高麗詔》,其文如下:

      寰宇盛德,降繁霜於秋令;聖哲至仁,著甲兵於刑典。故造化之有肅殺,義在忘我,帝王之用兵戈,蓋非獲已。

      黃帝五十二戰,成湯二十七徵,方乃德施諸侯,令行天下。高麗蠻夷,李建小盜,朕猶親討之。

      ,,,,,,,,

      但王者之師,義存止殺,賢人之教,必也勝殘。若李建泥首轅門,自歸司寇,其餘臣屬入歸朝奉順,朕當量才任用,無隔夷夏。若其兇狠相抗,不從官軍,國有常刑,加之無遺。

      今明加曉示,汝等當稱朕意。

      然後便點兵一百二十萬,剋日出發。

      大隋天子用兵,聲威浩大,提前告知天下,分兵十二道進發,每道十萬府兵。

      同樣是帶着‘肅清萬里,總齊八荒’的志向,大隋天子並無半點司馬懿小心謹慎的心態,反而以黃帝、成湯繼承者自居。

      大隋乃是府兵制,軍士出則爲兵,閒時爲民,作戰需自備盔甲和兵器,除了朝廷中央的五十萬驍果禁軍外。

      十一月初,冬天到來,百萬雄獅大軍卻在詔令下朝遼東進發。 一片遼闊白山黑水之間,大隋徵遼大軍迤邐如蛇艱難行進,把一大片一大片雪地踏得化開,露出下面潛藏的野草,使其來年更加茂盛。

      行進的右屯衛人馬,不畏風雪,趕赴前線。天空有兩隻海東青飛速掠過,遠處羣山聳立,白雪皚皚,映照着大軍鬱鬱蔥蔥的黑旗,顯的和諧而又肅殺。

      五十騎馬蹄聲從後方響起,很快超越中軍,趕上正在前方巡邏探路的先鋒。

      到了先鋒將旗前,騎隊勒住繮繩緩下來,當頭一名騎士越衆而出,居高臨下冷聲道:“高重德何在?”

      “大膽,汝何人也?敢直呼我家將主姓名!”尉遲恭厲叱一聲,右手雷鞭橫陳,剽悍肅殺之氣籠罩四周。

      柳莊不見如何動作,背後巨弓也已經落入懷中,重箭蓄勢待發!

      高駟的兩千府兵,本來歸屬第八道後軍。但不知爲何右屯衛大將請命做先鋒,他就也被稀裏糊塗的跟着被調到先鋒大軍中,如此情況下未來形勢更加惡劣。

      那隊騎士被尉遲恭和柳莊煞氣震懾,再不敢無禮。

      高駟微微一笑:“爲將之道有緩急,撫士卒不可急,急之,則益亂;治軍情不可遲緩,慢之則怠誤軍機。”

      教導過麾下,又說着:“治軍之道,在於紀律嚴明也!百藥兄,張火靈,軍中之事暫時託付給二位,我去去就來。”

      到了二十一世紀,練兵的基本方法就強調要有鐵一般的紀律,治軍時相熟的新兵都要打散了重編,但這是依靠着現現代國家空前絕後的通訊手段來維持。

      在古代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時,士卒編練往往以同宗同鄉爲營,如此就會形成戰鬥力強大的“父子兵”,一人傷亡,全軍奮勇,常常能夠以少勝多。

      但這種情況,必會招致嚴重的抱團後果,對此,高駟十分清楚。

      用現代的話說, 步子邁得大了,會扯着蛋;精神收得太緊,就會崩潰。

      見那隊騎士還在等候,高駟也不過多爲難對方,指着最前面的騎士問着:“將軍怎生稱呼,來喚某家何事?”

      “高先鋒,適才俺得罪了。某家武賁郎孟金叉,奉大帥之命,請閣下到中軍一敘。”孟金叉立即說明來意。

      “恩,知道了。孟將軍請帶路。”高駟說完,想了想,又說着:“麥大將軍之名,某仰慕久矣,不知何事喚我?”

      “高先鋒不必擔憂……大帥對你可是頗多讚賞,請!”孟金叉似有顧忌,只是引路內情不肯多講。

      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江南始興人,少時勇猛有力,能日行八百,賽過奔馬。後投軍,被陳宣帝看中,選來做陳叔寶護衛。

      可惜陳後主不識英雄,竟把其視爲奴僕,常用來打傘。麥鐵杖鬱郁不得志,後跟從陳後主降隋,歸屬於國公楊素麾下,勇猛作戰,大放異彩。

      天子楊廣亦是非常賞識他,先拔其爲車騎將軍,又加封其上柱國,右屯衛大將軍,使之從一介降臣奴僕躍升爲大將軍,國之幹臣。

      麥鐵杖,少貧賤不知書,作戰以勇武稱雄。中年得志,折節下學。老而有成,嫺熟法令制度,治下羣盜絕跡。

      這蛻變的過程非常辛苦,足見此人非是等閒莽夫之輩。

      麥鐵杖最讓世人稱道的反而是其忠義。前世歷史上,徵遼東時自請爲先鋒,途中得病,隋軍郎中勸他上書天子歸家修養,老麥卻說:“大丈夫性命自有天定,當效命疆場,馬革裹屍還。豈能老死於病榻之上?”

      將渡遼河時,他自知命不久矣,對三個兒子說:“某深受皇恩,爲國盡忠,就在今日。忠孝節義,爾等宜勉之!”

      遂率先渡河,與高麗蠻軍奮戰至死。

      天子聞之,亦爲之流涕,下詔說:“鐵杖志氣驍果,夙著勳庸,陪麾問罪,先登陷陣,節高義烈,身殞功存。”乃追贈其爲宿國公,諡號武烈。

      君以赤誠相待,臣便以命相報,這便是麥鐵杖!

      有句話說‘老粗出能人’,高駟豈敢小覷對方?

      果然,沿途行來,大軍秩序井然,高駟立刻暗裏運起神通觀望吉凶,顯示:“大凶之兆。”

      一行人策馬奔騰,很快就到了中軍,未及下馬,前方就有人在馬上抱拳行禮:“某家麥季才,在此恭候多時,高先鋒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