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奮鬥在五代末 > 第一百五十一章 進退失據
    林仁肇造訪朱元大營時,帶了兩名親衛。

    離去時,林仁肇依然只帶了兩名親衛。

    唯一的不同,就是胸口少了封李璟的密詔。

    見林仁肇空手而歸,邊鎬一向“慈祥”的面容再也掛不住了。

    邊鎬拍着桌案,大聲斥問:“朱元他人呢?你怎麼沒帶回來?”

    林仁肇面色如常:“回節帥,朱元見下官時戒備甚嚴,下官不好動手,甚至不敢在朱元面前提聖上的意思。”

    這林虎子作戰勇猛無比,怎麼這時卻當了軟腳虎?邊鎬按下心中疑惑,再度質問:“可將朱元押回江寧是聖上的旨意,你難道要抗旨不成?”

    林仁肇依舊波瀾不驚:“下官不敢抗旨,只是從大局考慮,以爲當謹慎行事。”

    “大局?”

    邊鎬眉頭一皺,問道:“什麼大局?你且說來聽聽?”

    “如今大敵當前,我軍在紫金山上結連營以抗敵,朱元領一萬兵馬爲先鋒,駐守離周軍最近的北麓,而節帥領三萬兵馬在山頂連下五寨,若是朱元部動亂乃至倒戈,而敵軍主將又是李重進,此人能征善戰,必能把握此良機,則朱元部的動亂必將危及節帥的三萬兵馬,下官以爲,從大局出發,此時絕不能刺激朱元。”

    林仁肇的解釋也算是有理有據。

    在他看來,朱元部是整支援軍最關鍵的先鋒部隊,絕不能出亂子。

    若是刺激到了朱元,使得朱元臨陣倒戈,那紫金山上的五萬唐軍便將面臨全軍傾覆的風險。

    可邊鎬對此卻不屑一顧,叫囂道:“朱元帳下那一萬兵馬可都是我大唐禁軍,他就算想起事又如何能調動那一萬兵馬?”

    林仁肇見邊鎬對自己的勸諫無動於衷,急言道:“這一萬禁軍已跟隨朱元近半載,其中武將也大多被朱元從北方帶來的親信所取代.......”

    “是又如何?”

    邊鎬徹底怒了,高聲打斷林仁肇:“就算一些武官是朱元的親信,可一萬士卒俱是江南人,難道他們還能隨朱元背叛我大唐不成?他們就不在乎家鄉的親屬?”

    見邊鎬完全不聽勸諫,林仁肇心中莫名有些悲愴,但他還是要盡到一名武將的職責,繼續進言:“士卒皆盲從,只要朱元能鼓動武將,那這一萬大軍會盡皆聽從朱元之命,還望節帥切莫大意。”

    邊鎬無比煩躁地甩了甩手:“行了,你就知道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你既不敢對朱元動手,那就回水軍營寨去。”

    “是,下官告退。”

    林仁肇拱手行了一禮,面色沉重地退出了大帳。

    心中雖頗爲不甘,但在走出大帳一剎那,林仁肇心底卻莫名生出一股輕鬆感。

    或許,遇人不淑就是自己的宿命......

    叫上兩名親兵,就着明亮月光,林仁肇頭也不回離開了中軍營寨。

    林仁肇剛離開大帳,邊鎬原本漲紅的面色霎時平息下來。

    變臉,邊鎬是專業的。

    可若是在場還有旁人,一眼便能看出,邊鎬看似平靜的面容下,其實隱隱潛藏着惶恐與不安。

    雖說邊鎬對林仁肇的警示不屑一顧。

    但他好歹也是從軍二三十載的老將。

    林仁肇剛出言提醒時,邊鎬馬上就意識到了事態的不妙。

    可爲了維護自己的臉面,邊鎬卻還得硬着嘴反駁林仁肇,並將林仁肇轟出了大帳。

    爲何自己總能碰到麻煩事,在湖南時如此,到了淮南又是如此......邊鎬心中煩悶,想要出去轉悠兩圈散散心,剛起身,突然意識到,自己竟忘了一件要緊事。

    密詔......

    林仁肇並未將那封密詔帶回來,那麼,這密詔朱元此刻定然已經看過......

    該死的林仁肇,盡壞事......

    那封密詔的內容,必然是聖上要召朱元入京......

    這朱元看過密詔後,竟然沒有半點行動?

    他到底想幹什麼?

    倒戈?造反?

    還是像自己一樣龐然無措?最後無事發生?

    邊鎬只覺腦袋一陣發痛,恨不得現在就衝到朱元帳中,扯着他的衣領,問問他究竟想幹什麼。

    問題是,邊鎬沒這個膽子。

    如果朱元真要造反倒戈,那邊鎬去他營裏豈不是自投羅網?

    而且朱元戒備森嚴,就連林虎子林仁肇都拿他沒辦法。

    環顧五萬唐軍,邊鎬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林仁肇這等猛將。

    邊鎬靠在椅上,眉頭一皺,有了個想法:那,不如直接派出一支精兵,直闖朱元大營,就地解除他兵權?

    不,不行,若是精兵還在路上,朱元就起兵作亂,那這事情自己可就要揹負全責了,好不容易失而復得的官職也將得而復失......

    而且正如林仁肇所言,山下的李重進正時刻盯着山上,若被他找到了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邊鎬很快就否決掉了這個荒謬的想法。

    林仁肇巧取不成,自己派兵強取也不是法子,可偏偏朱元接了密詔卻又毫無動作......

    自己究竟該怎麼辦?

    邊鎬一時竟覺得自己已然束手無策,只能等着朱元做出反應。

    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其一,將領遠征在外可以相機作戰,不必等待君王的指令。

    其二,將領手握重兵遠離朝堂,擁有不聽從君名的底氣,君主在下令時,也得掂量掂量將領手頭的實力,防止將領翻臉。

    李璟與李徵古在編撰密詔時考慮到了這一層,在密詔中用盡可能柔和的語氣勸說朱元,並許以高官厚祿,只希望朱元能夠主動放下兵權返回江寧。

    君臣兩人深知,若是語氣太過強硬,那有可能激發朱元的逆反之心,導致全局崩壞。

    邊鎬雖然較爲愚鈍,卻也後知後覺發現了這一點,但他對此依然毫無辦法。

    進不得,退亦不得。

    夾在中間,最是難受。

    從最壞的情況考慮,就算朱元今夜就要起兵作亂,邊鎬竟然也不能有任何作爲。

    如今天色已黑,若是貿然改變陣勢,那必然會導致軍心大亂,進而被山下的李重進抓到機會。

    若是動用中營三萬大軍下山攻打朱元陣營,那照樣會被李重進得漁翁之利。

    邊鎬苦思冥想,發現自己如今唯一做的,便是下令讓中軍大營的三萬士兵做好戰前準備,而且還不能聲張,只能悄悄摸摸地幹,除此之外,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