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奮鬥在五代末 >第九十五章 深夜密謀(二)
    留後,全名節度留後。

    這本是亂世之中節度使給繼任者的職位。

    節鎮的節度使既是地方最高長官,也是軍隊的實際掌控者,在亂世時經常需要帶兵出征。

    戰事一起就會有人死,死的有可能就是節度使。

    爲避免自己死後節鎮陷入爭奪權力的混亂,節度使會在出徵前設立節度使留後,將繼承人提前定下來。

    等到五代依次更替,許多亂世中延續下來的官位就產生了職權上的變化。

    在眼下的周朝,節度留後並非節度使的繼任者,而是爲一些本官不夠節度使級別,但實際行使節度使權力的官員準備的職位。

    在實行使職差遣制度的當下,節度使是一個很特別的官階。

    它既是從一品的本官職位,也是擁有實權的實職差遣,還是地方一州的別稱。

    而某些特殊情況下,朝廷會啓用一些本官未到節度使的官員來擔任實際節度使。

    這樣的官員就會得到一個節度留後的差遣。

    若是這位節度留後在任上表現不錯,那他就有很大概率轉正,也就是本官升任節度使,同時繼續行使節度使權力。

    說回滄州留後李彥頵,此人本是郭家招攬的商人。

    當年郭威發跡後,需要一些幫手來協助他將權力變現,李彥頵這位山西商人就這樣投到了郭家帳下。

    待到周朝建立,李彥頵完成了華麗轉身,以商人身份搖身成爲封疆大吏。

    他從刺史幹起,如今已成了滄州橫海軍節度留後,離節度使的巔峯僅有一步之遙。

    郭榮年輕時也跟着他當了一陣子商人,所以纔會在繼位後多方照拂他,即便他有過數次違法亂紀之舉也都被郭榮給保了下來。

    然而他的宦途終究是走到了盡頭。

    一聽李延慶提及這李彥頵,吳廷祚頓時就反應了過來:“你是說讓令伯父替代這李彥頵?這的確是個好主意。”

    這年頭若不是實在當不了官,誰會主動向朝廷請辭?

    李彥頵經商的時候常年四海奔波,錢確實是賺得盆滿鉢滿,可同時也攢下了一身的毛病。

    現在人過五十,靠着年輕身體強壓下來的各種毛病就一齊鑽了出來,將他折磨得不成人形。

    哪怕宮中派了御醫去滄州診治也無濟於事。

    滄州橫海軍乃是周朝東北部邊防重鎮,便是到了歷史上的北宋也是如此,水滸中的林沖就是被髮配去的這個地方。

    李延慶輕輕點頭:“正是如此,韓令坤雖執掌河北邊防,可他的駐地仍然只有新歸附的幽雲四州,滄州地處河北最東北,直接與契丹接壤,伯父若能坐到這個位置上,僞造出來的緊急軍情就足以瞞過範質。”

    吳廷祚撫着烏黑濃密的長鬚略一思量,又發現了問題:“你這主意確實不錯,可你有沒有想過,令伯父如今仍只是刺史,離節度留後可足有三階的差距,一夕之間恐怕不好安排。”

    “有樞相相助,我想這應該不是問題,況且我那伯父駐守深州已近七載,期間矜矜業業沒出過半點差錯,升任節度留後當能服衆。”

    李延慶說的那是句句屬實。

    按照規矩,李家老大李重興,以及李家老三李重贊早就該升官了,可就是因爲李重進在軍中身居高位,使得他的兩個兄弟在宦途上止步不前。

    周朝建立的時候李重興、李重贊就是刺史,現在皇帝都換兩茬了,他倆仍是刺史。

    現在李重進已從禁軍卸職,他的兩兄弟也該到升官的時候了。

    “你說得確也在理,但這事我無法保證,只能盡力而爲......”

    吳廷祚面色有些糾結,他很快又問道:“而且你想過沒有,可供範質徵召的武將不光有令尊,還有趙匡胤甚至張永德,就算令伯父真當了滄州節度留後,也用僞造的緊急軍情滿過了範質,可又該如何確保這領軍之位一定能落到令尊手上?若最後是趙匡胤領兵出城,而令尊留守開封,又當如何?”

    別看吳廷祚表現得像個槓精,可這確實是構築方案的策略之一。

    提出一個方案,而後不斷尋找其可能出現的漏洞,並完成對漏洞的填補,最終就能得到具有可行性的方案。

    兵變本身就是具有高風險的奪權方案,正在策劃兵變的還不止李家一家,這更是極大拔高了這一方案的風險。

    由於李延慶之前給範質進言獻策,現在的周朝同時擁有李重進、趙匡胤、張永德三位經驗豐富的武將可供調遣。

    遇到突發戰事,一人領兵出征,餘下一人或兩人守衛開封就成了必然選擇。

    李延慶右手食指下意識地輕巧扶手:“這個問題我有考慮過,也的確很棘手,而且直到選將之前都無法解決,但事在人爲,到時候我們只需全力爭取即可,更何況守城也不一定就會落後於人,趙匡胤此刻的想法定然與我們一樣,也志在皇位,若是他領軍出城,八成就會在半途上發動兵變,而家父便可名正言順地接管開封,並攜天子號令各方節鎮勤王,這樣說不定反而更容易成事。”

    “咦,聽你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

    吳廷祚的臉上先是訝異,而後竟泛起了笑意:“嘿,若是隻有一人圖謀兵變,那領兵出城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可現在盯着皇位的不僅是令尊一人,那完全可以讓趙匡胤領兵出城,令尊在城內鎮守。”

    李延慶補充道:“這還是要看兵力的配比,目前城內有十萬禁軍,如果能帶七萬以上的兵馬出城,那無疑是出城最佳,而若是隻能帶半數兵馬出城,那守城就是更好的選擇。”

    “確實。”

    吳廷祚微微頷首:“總之,還是要先將僞造軍情的事情搞定,這幾日我會在樞密院裏探探口風,你也可先與王溥溝通一下,看他能否出一把力。”

    李延慶目前仍在不間斷地“賄賂”王溥,送進王府的各色古籍足有數千冊。

    王溥承了李延慶的情,在某些看起來不那麼關鍵的決策上會傾向於李家。

    譬如在這次的開封知縣遴選中,就是王溥舉薦了呂端,最終讓這個肥差落到了年僅二十四歲的呂端頭上。

    況且王溥又不是愣頭青,他哪能不清楚現今的局勢?

    他看似是因爲古籍而傾向李家,實則是想爲自己提前找座新靠山罷了。

    這事情他爹王祚就幹過,王溥不過是復刻罷了。

    李延慶自然也能猜出王溥的心思,倒也樂得用古籍當藉口。

    王溥現在是三相,是官場上的體面人,張口靠山閉口造反的多不文明。

    “這幾日我就會往王府送一批古籍,我那叔父接替滄州節度留後足可服衆,想來王溥應當不會拒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