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奮鬥在五代末 >第一百零九章 決戰開封(三)
    趙匡胤接下命令,離開樞密院後沒急着去軍中,而是先回了趟家。

    雖說朝廷急於出兵,不過還是給他留了點與親屬相見的時間。

    拜見了老母杜氏,見過了素未謀面的新弟媳符氏,一頓寒暄後,趙匡胤與弟弟並肩站在了院中的老槐樹下。

    “符家這位娘子,可符合你的喜好?”

    幾月未見,趙匡胤有很多話想和弟弟說,他下意識地從家常聊起。

    尹崇珂妹妹的病故給趙匡胤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他很害怕類似事情的再次上演。

    趙匡義沒想到二哥會突然提出這種問題,他憋了好一會,才憋出三個字:“她...很好。”

    符六小娘子的外貌是無可挑剔的,身世也高,趙匡義確實很喜歡。

    可現在兩人相識成婚才個多月,身體上的交流是有,感情與心裏上的交流還太少,趙匡義對新婚妻子也僅僅只停留在喜歡外表的階段。

    “喜歡就好,你年紀也大了,往後的路你要學着自己走,我幫不了你太多。”

    盛夏的烈陽下,趙匡胤的口吻卻莫名帶着些深秋的蕭瑟。

    趙匡義不明白二哥爲何會在這緊要關頭突然聊起這些,他只是覺得二哥的狀態不太對勁,他甚至不敢細思,只是怔怔道:“二哥...”

    趙匡胤笑着搖了搖頭:“好了,不聊這些了,刺殺的事準備得怎樣了?”

    “一切都準備妥當了,我麾下斥候軍加上二哥提供的死士共六十人,負責進行直接刺殺,侍衛親軍司中有兩名指揮負責接應,只要有機會也可在侍衛親軍中動手,留守開封的散員指揮使王彥升也願協助我們,他麾下足有兩千兵馬,可直接在城內進行截殺,甚至可以強攻李府,不過需要開封亂起來他纔有機會帶兵出營。”

    談及正事,趙匡義很快將雜七雜八的心思拋諸腦後。

    趙家給李重進驚喜準備的刺殺大禮包不可謂不豐富。

    首先是負責暗中行刺的死士六十人。

    這些人由斥候軍好手以及趙匡胤麾下死士組成,會嘗試在夜間潛入李府行刺,或者埋伏在李重進的必經之路上進行刺殺。

    配合這幫死士行動的是侍衛親軍司兩名指揮,這兩人都是趙家安插在侍衛親軍司的棋子,他們各領五百兵馬,在侍衛親軍司裏也算個小將,若是李重進在軍中對安保有所懈怠,他們就會痛下殺手。

    最後的大殺招則是留守開封的殿前司散員軍。

    散員軍在殿前司中也是一支極爲特殊的部隊。

    該部隊的主要成員都是叱吒各州的豪傑遊俠。

    這幫人說好聽點叫豪傑遊俠,說難聽點就叫街溜子或者混混。

    不過亂世中的街溜子顯然要遠強於和平年代的街溜子。

    這幫人中不乏好勇善鬥之輩,經常在地方惹出不小的亂子,趙匡胤的親信王仁贍就是其中翹楚。

    朝廷爲了社會穩定,也爲了不浪費人力,乾脆就將這幫街溜子都召集起來,組建了殿前司散員軍專門安置這幫桀驁不馴之徒。

    最懂街溜子的往往是街溜子,散員軍的指揮官通常也都是豪傑遊俠出身。

    比如現任散員指揮使王彥升,他本是蜀地人,以生性好鬥、性格殘忍著稱,年輕時在蜀地犯了事,仗着一身好劍法逃出蜀地,幾經輾轉逃竄至洛陽,又在洛陽闖出了名頭,常爲洛陽權貴做一些見不得光的事,人送綽號“王劍兒”。

    正逢禁軍擴軍,王彥升經人介紹投入禁軍,靠着驚人膂力在戰場上履立戰功,甚至有過數次在戰場上陣斬敵方武將的功勳。

    最終混混出身的他憑藉軍功升爲散員都指揮使,本官爲刺史階,執掌散員軍四指揮共兩千兵馬。

    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與王彥升在洛陽結下過交情,兩家也稱得上是世交。

    殿前司絕大部分軍隊都會隨趙匡胤出城,只留下了護衛皇宮的內殿直,以及不怎麼擅長戰陣的散員軍。

    散員軍存在的主要意義是安置各地豪強,防止他們在地方上亂搞,上戰場是他們的次要任務,當然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他們也有可能會被派上戰場。

    趙匡胤早在許州時就與王彥升有過深入交流。

    在刺史官階上徘徊多年的王彥升當然想要更進幾步,開國功臣的功績正是他所需要的,故而與趙匡胤一拍即合,接下了刺殺的重任。

    趙家搞出這麼大的陣仗,其目標不僅僅是李重進,還有李重進的一衆家屬,甚至還包括侍衛親軍司副都指揮使韓通及其家屬。

    光殺李重進一家趙匡胤覺得還不夠,韓通是有可能在李重進死後執掌大局的人,雖然他的聲望不足以服衆,但卻有可能成爲一個意外。

    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買賣當然要力求減少意外,趙匡胤給弟弟的命令是優先解決李重進及其家屬,若還有餘力則順手將韓通一家也滅掉。

    “很好,此事就交給你和王仁贍了,務必要將李重進除掉......”趙匡胤的話音戛然而止。

    趙匡義目光堅定,高聲道:“還請二哥請放心,我一定會將此事辦妥。”

    在此次刺殺行動中,趙匡義負責統領全局,王仁贍則負責臨場調度,趙匡胤能徹底信任的人不多,此等重任也只能交由年紀輕輕的自家三弟負責了。

    趙匡胤聽着弟弟的大聲承諾,只是輕輕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沒再施加更多壓力,他害怕過多的壓力會將弟弟這尚顯單薄的背脊給壓垮。

    此次兵變,趙家的成敗與否,並不在於趙匡胤能否攻破開封城,而是在於趙匡義的刺殺能否成功。

    李重進不死,就趙匡胤手頭那倉促起兵的四萬兵馬如何能破城?

    而只要李重進一死,失去主心骨的侍衛親軍司就將自亂陣腳,趙匡胤便可輕而易舉拿下開封,奪得皇位。

    這些趙匡義都明白,他也知道壓在自己肩膀上的何等沉重的山巒,但他知道自己不能訴苦,更不能畏縮,唯有迎難而上,方能爲趙家開闢一條生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