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道武仙俠錄 >第四十七章 尋靈有道 盡孝無門(後)
    紅兒傳過師命,同樣展翅而走。南無鄉打坐一個時辰,待天通亮了,便去拜訪許道溫。他此來本是掛念老師,心生探望之情。不成想竟有意外之獲。

    許道溫是道字輩的前輩,本人年紀近百。此時還未進階後天,可以說是大限不遠了。武者只有修行到後天纔有增加壽元之效,能活一百八十歲。而宗師境界大限與常人無異,也就是兩個甲子左右,只是常人不善養生,加上勞累病損,少有能過百的。武者雖然健朗一些,但百歲也算長壽了。兩個甲子看似很長,但卻只能跟凡人想比,在地師府裏又不能算長壽。

    地師府早在一個甲子以前便開始招收無字輩的弟子。那樣說來,道字輩的門人,至少也有七八十歲的高齡,也是因此,道字輩的武者,在地師府中已經極爲稀少了。能夠與許道溫年紀相仿的,便只有趙道書等進階後天的寥寥幾位。

    許道溫雖然壽命超過常人,但也是憑一口真氣撐着。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專心養老,不再參與府中雜物了。此時見南無鄉修行有成,又能虛心拜見,十分愉悅。

    二人交談之間,南無鄉講了不少自己行走江湖時發生的事情。這些事情雖說是驚心動魄,卻未能提起許道溫的興趣。他誤以爲是老師精力不足,正要告退。不成想許道溫竟然提起了三體拳譜這本祕籍。他這才知道這本祕籍的妙用。

    這祕籍是府中各代尋靈高手編纂而成。以三位入道前輩爲主,其餘參與的多是化意高手,只有幾個未曾化意卻對平巒訣見解獨到的,也曾參與其中。這本拳術不入後天沒有資格修煉,許道溫只是多知祕聞,纔有一些瞭解。這拳譜上記載的拳術配合平巒訣威力極大不說,更有通過研習拳術,增加領悟化意的可能。

    天下間這種匯聚近百化意高手智慧才編纂而成的祕籍,除了地師府可再找不出第二本了。這拳譜與氣劍術,尋靈師並列,都是天使府裏最珍貴的祕籍。

    許道溫在地師府負責傳授武藝有三十年之久,教過的弟子難計其數,對武道的博學以及理解,無人可及。雖因機緣不足,未能進階後天之境,也不曾習得三體拳和氣劍術兩本祕籍,但對二者的瞭解也非同一般。竟然對南無鄉提出了這兩本祕籍可以合練,而不違武理的說法。他所說的合練,不是指簡單的同時修習,而是將兩本祕籍合二爲一,當成一本來練

    氣劍術需要劍者以人劍合一爲基礎,凝氣成形爲條件。其中人劍合一是指此時劍便是身體的一部分,即身體的延長。在此基礎上又將修行分爲三大階段,以劍御氣第一階段,以氣御劍第二階段,氣劍相御第三階段。第一階段時氣又是劍的延長,也便是劍氣外放的手段,這類似的手段,在宗師境也可修行,只是氣劍術的法門另有獨到之處。第二階段時劍則是氣的載體,第三階段則超脫身、劍、氣,成了武者探究天道的憑依。這套劍訣自始至末講的是身、劍、氣的運用,到最後則超脫成人與道的交匯。

    三體拳同樣分三大階段。基礎拳術第一階段,以真氣御地氣第二階段,拳、氣、意歸一爲第三階段。

    兩套祕籍不相違背,而許道溫的建議便是將氣劍術與三體拳結合,以地氣加持御劍術的威力。這確實是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以地氣之磅礴,三體拳練習到極致也不能盡情吸納地氣來增益拳術的威能。這是由個人根器決定的,人體不可能承受一山或者一水的全部力量,否者招未發而自己先被這股力量壓成了肉泥。

    因此三體拳練到最後講的不是如何盡情發揮地氣的威能,而是如何控制這股威能不超過自身極限。若改用以地氣加持劍術,則不用顧忌人體之限,只要劍的質地夠好,理論上可放心加持。如此的話,氣劍術的威能,怕是有脫胎換骨的轉變。

    但這在南無鄉看來似乎有些異想天開。這位老師向來不拘一格,有此激進的想法,也不算意外之舉。只是,這兩本祕籍是武道殿中,僅次於平巒訣的存在。每一本都博大精深,單將一本練到極致已經很難,練成兩本更是天大幸運。要說將兩者結合,雖然不違武理,但費力耗時也是必然。

    他修習氣劍術至今,還未領悟氣劍相御的訣竅,而人劍合一,以劍御氣等雖也是氣劍術中的內容,實際上卻是早在武道前兩重時便已掌握的法門。換言之,他修行氣劍術至今,也只是掌握了以氣御劍之法,這還要歸功於螭吻利於氣劍術的修行。如此可知氣劍術的不易,而三體拳,恐怕同樣如此。再加上這二本祕籍之外,南明真訣裏還有一式日月同輝也沒有修成,段時間內是無暇修行他法了。其中南明真訣作爲其內功根基,不將其中的招式領略完全,化意之境是無法達到的。

    如此說來,他若不求入道,一心鑽研或者可能實現這個想法。若是追求入道之法,一生時間打開玄關尚不夠用,還哪裏有時間鑽研此道。許道溫雖然天縱奇才,卻不曾修習過這兩本祕籍,不知道其中的奧妙。說出的這番見解,在無鄉看來未免有一分老人家的疏狂在內。

    一番交談,不覺日中。南無鄉決心今日出府,便主動告辭。此時他還要報備出府之事,有尋靈師的身份在,出府不難。但在出府前還要兌換三體拳祕籍,他已無多餘的貢獻點,只好打起朝元丹的主意。此丹價格未知,但絕對是罕見之物,他準備留給大紅一顆,剩下的一顆,應抵得上這本拳譜纔對。

    果如所料。丹藥出售,拳譜購得,南無鄉歸心似箭,離府不到半個時辰,便已回到家中。

    無鄉推門而入,再度驚呆當場:院內燈火通明,只是盞盞燈火上都有個“奠”字,院中有五道身影,身穿孝服,圍着一口木棺。

    “啊”南無鄉一聲大叫,驚攝方圓數裏之鄰,院內的五道身影回身看時,一道朦朧青影已撲在木棺之上,哀嚎起來。五人彼此對視了一眼之後,便退到一旁。只是棺上的人,捶胸頓足,已陷入癲狂了。

    半響,南無鄉聲音漸消。五人目光交流一番後,一人上前道:“是無鄉師兄吧,在下田衡,你我曾見過的。師母並非是尋短見而死,實在是知道自己大限以至,才支走師兄,留下我們幾個處理後事。你傷心之後,還請儘快振作,我這裏有封書信是師母口訴,要轉交給你。”田衡自然認得無鄉的,當方纔他身形太快,此時又狀若癲狂,以至田衡有些不敢認了。

    南無鄉雙目通紅,擡頭看向田衡:“這是我父母的房子,我卻只來過兩次。一次爹沒了,一次娘沒了。”

    南無鄉這一眼並無什麼殺意在,但悲憤異常,不加抑制之下,精光綻露。田衡嚇了一跳,連忙後退了幾步,不再上前。

    悲哀過後,是一夜無言。第二天,幾位師弟給他換上了孝衣,便守起喪來。南無鄉遠離塵世,對其中的禮儀完全不懂。好在幾位師弟都是懂事的人,在幾人協助之下,依俗將母親葬在了趙家的墳塋。

    祭拜了母親,修葺了祖上的墳地之後。南無鄉與幾位師弟再度回到家中,田衡等則轉交了後事。

    原來南大死後,趙氏憂傷成疾,一直體弱。只是南無鄉回來之後,心情好了不少。加上無鄉曾給她渡些真氣,那幾日看着才精神一些。南無鄉一心想着父親亡故,並未留心這些,雖然隱約察覺母親體弱,但也只當是憂思所至,沒想到是病入膏肓了。

    當天,趙氏察覺自己身體已無法再撐下去,便將他支走,叫田衡來料理後事。田衡多少知曉些內情,並未等到天黑,而是與他道別之後,立馬便趕了過來。此時趙氏已經換好了衣服等着,田衡來時,她口訴遺言,交代後事。其中一條就是自己死後要葬在趙家的祖墳,常伴父母兄弟。再則是讓他繼承與南大的約定,將生了孩子第一個姓南,第二個姓趙,給趙家延續血脈。最後則是一些勉勵其修行之話。

    除了趙氏交代南無鄉的外,還有一些則是南大交代給幾位弟子的。南大後半生一直在香茗軒講書,所講有內容多數是自己杜撰,足有五百餘篇。這五百餘篇大抵都是自當年金鵬王等大鬧天師府爲開頭,延伸講訴的獨立故事。因南大並不識字,所以未留書稿存世,幾位弟子都憑心而記。

    南大不再講書之後,曾收下的一位關門弟子,頗通文墨。南大便希望幾位弟子能同心協力,將這五百餘篇加以收集,整理,刪減,改編,著成一部小說,期待能流傳於世。

    田衡說到此事時頗爲動容。南大講書頗有名氣,這些故事也極受歡迎,要能完成遺命,對他們幾個來說也是十分榮譽之事。南大已經交代,成書之後,作者一項,自己只是述著,而編著則可填幾位弟子的名字。但編著之事耗時費力,歸結成書之後還需印刷流傳,雖然流傳之後有利可圖,但在此之前卻頗耗金銀。南無鄉聽到此處已知其意,便做主將父母這小宅讓給幾位師弟,充做工作之處,父母的遺產也盡數交給幾人打理。

    南無鄉告別衆人,帶着父親的骨灰離開中都。先是回到趙家村老宅的房頂上坐了一夜,次日帶着父親的骨灰,到母親墳前祭拜。在父母見證之下,他打開了二人的遺書。一封是南大的,一封是趙氏的。

    趙氏遺書內容,他早知曉,便在墳前立誓,絕不違背母命。而南大的遺書,着實讓他摸不着頭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