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亮劍之鐵血戰神 >第173章 考驗民族的戰爭(3/6)
    [/]

    抗戰時期。

    日本,當時的軍事動員體系,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效率極高。日本可以利用朝鮮到華北的鐵路網,而且它掌握了太平洋,特別是西太平洋的海軍優勢,把兵員運到中國,運到朝鮮,很快就能輸送到華夏的腹地。

    曰本從朝鮮每星期可以運兩到三個師團,從朝鮮運到滿洲,每星期運兩個師團。

    在華北戰場,日軍可在開戰的八到十天,由本土直接運來兩到三個師團。在沿海戰場,日軍第一梯隊用兩到三個師團的投入,就要一個星期。而後呢,再續加同樣的兵力,八至十天,非常快。

    動員和兵力調動,以及後勤物資補給,都是華夏軍隊難以比擬的。

    可是對李雲飛來說,這些因素就目前的抗戰形勢,都是可以放在一邊的。

    因爲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也是因爲如此,李雲飛一直將部隊發展重心放在了士兵訓練和基層軍官素質上。

    有些人會說,抗戰八年的時間,日軍一直都是用最初的戰術,每一次都能夠奏效,那是因爲華夏軍隊體系之中的基層軍官,都普遍空有一腔熱血。

    當時中國的士兵大多數都是文盲,基層的軍官,連點名的花名冊都點不了,不認識字。

    平時就更談不上研究戰術了,打仗全憑血氣之勇,憑冷兵器時代那種動員,那種激勵士氣的方法。

    進攻的時候呢,以密集的隊形蜂擁蟻附,像螞蟻、像蜜蜂一樣。可是一旦失敗,就各自逃散,完全沒有戰術。

    單就射擊訓練來看,當時一發子彈的價值,是十分昂貴的,打仗都要省着用,更別說是訓練場上用來訓練士兵了。

    子彈如此昂貴,軍隊在訓練當中,捨不得打子彈,一發子彈射出,就相當於七斤半大米就沒有了,只能是空槍射擊,這就導致後來軍事訓練素質非常低下,槍法不準,在戰場上就體現出來了。

    條件最好的中央軍,裝備最好,也不過是每個兵配發發子彈,做實彈射擊。而打起仗來以後呢,每個兵只能配發發子彈。

    並在實際過程之中,很多中央軍也達不到讓士兵訓練十五發子彈的水平,甚至作戰的時候,最多就是配發十顆子彈。

    只有少數部隊,能夠滿足這個基礎的條件。

    可就算每一個士兵都能夠使用二十發的子彈訓練,但是在日軍,《步兵操典》規定,新兵入伍後,每月用於實彈射擊的子彈,步槍不能低於一百五十發,機槍不得低於三百發。

    結果就是日軍每個中隊都有三分之一步槍兵可以達到優秀射手的水平。

    因此華夏軍隊和日軍作戰,日軍士兵的槍法普遍非常好,加上步槍的性能也好,在對戰當中,國軍就非常喫虧。

    至於火力差距就更大了,抗戰爆發的時候,全國七十五毫米以上的火炮,只有八百多門,全國只有這麼多,而其中的重炮只有不到五十門,你想中國軍隊,整個火力連曰本軍隊的一個零頭都不到。

    抗戰爆發之後,華夏就丟掉了現代工廠的%,上海、沿海這一帶全都丟掉了,發電量的%。到現在,控制區每年產鐵量只有一千兩百噸。

    而同一個時期的日軍,鋼鐵產量逼近每年六百萬噸,美利堅國是早已經突破了千萬噸。

    抗戰爆發之前,只有七分之一不到的華夏民衆生活還算是過得去,超過三分之二的華夏人,一半是處於半飢半飽,一半是常年掙扎在赤貧線上,根本就喫不飽、穿不暖。

    戰爭一起,日軍印刷假法幣,惡意控制銀元炒作銀元,又發生惡性通貨膨脹,很多的工廠又被摧毀,工業體被摧毀,導致華夏物價飛漲。

    作爲後來人,來到這個世界這麼久了,李雲飛也是從天門關陣地回來之後,才第一次購買情報卡,用在了華夏這個國家身上。

    簡略的情況,讓李雲飛有種痛徹心扉的感覺。

    戰爭讓飢餓的士兵走上了戰場,同時也讓很多百姓餓死,在這樣的環境下,華夏軍隊又如何去談反擊。

    戰略相持階段,將會無可避免的選擇。

    假如歷史上的二戰,美利堅國沒有原子彈逼迫曰本投降,就算是抗戰後期的國軍,也是很難組織大規模的反攻,將所有的日寇驅趕出去。

    曰本一直以來便是一個小國,面對戰爭時人口必然是比較緊缺的,其實在二戰後期,曰本由於戰場規模太大,資源和兵力已經開始嚴重不足,曰本其實也一直在極力的控制和掠奪華夏的資源來緩解這一問題。

    但是說到底,人口問題是無法解決的,經過多少年的戰爭了,華夏的抵抗之心與抵抗力量並沒有被曰本殲滅,反而曰本的傷亡是無法補足的,因此長時間戰爭下去,華夏是肯定會拖垮曰本的,只不過這場戰爭會拖的更久,無法估計時間。

    李雲飛也可以如歷史車輪那樣,跟隨歷史滾滾前進,但是他無法辦到。

    華夏百年的沉珂之殤,已經夠沉重了。

    就如同眼前的這一場戰爭,武漢會戰之後,曰本孤注一擲,如同瘋狂的賭徒一樣,試圖發動中原會戰,給國軍給予真(好得的)正的致命打擊,北上打破黃河地界,逼近重慶。

    此戰之後,華夏地區的戰場,也將進入相持階段,在這個階段,曰本國內匱乏的物資,雖然有工業支持,但是已經無法繼續發動大規模的會戰。

    可是面對比曰本更加嚴重的國情,李雲飛自覺責任重大,華夏想要快速的崛起,就必須儘快將曰本驅趕出去。

    家國不全,何談溫飽,更別說崛起。

    此戰從一開始,華夏就已經戰敗了,這個戰敗指的戰爭的樣式,誰的國土成爲戰場,誰在開戰以前就已經失敗了。

    那麼對於防禦者,你即使打跑了對手,你贏得的也不過是一個廢墟。

    戰爭是對一個民族的承受能力和忍耐性的考驗,對華夏是如此,對日本也是如此。。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