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神祕讓我強大 >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黃巾亂
    公元184年2月,農曆甲子年,中平元年。

    黃巾起義終於爆發。

    鉅鹿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和兄弟張寶、張梁分別爲“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在北方冀州一帶起事。

    他們燒燬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掠。

    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

    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洛陽。

    這可是歷史上最有名,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之一。

    但結果也和其他起義一樣,最後化成地主階級上位的階梯。

    涿郡。是很快的。

    張家莊園。

    “老師,如您所料,亂世來了!”張飛從外面看完榜文後,立刻興沖沖地趕來學堂。

    聞人升正在給十幾個比較聰明的徒弟們授課。

    是的,他當然不會忘記自己的老本行。

    尤其三國時期,師生關係更加可靠。

    張角就是靠當老師來聚集徒弟造反的,聽聽他的稱號的就知道了:“大賢良師”。

    看張飛那樣子,像極了看末日小說的都市主人公,盼望末日到來的表情。

    仔細想想,倒也很是類似。

    主人公是得到了金手指,就差天時;張飛也是一身本事,但太平年間無法發揮。

    畢竟張飛是武將,不是文臣,不懂得治理,更不會鑽營官場。

    “鎮定,翼德,你先坐下,亂世將至,爲師對此早有所料,此乃百姓大劫,不可興奮。”聞人升提醒道。

    “是,師傅,是俺張飛孟浪了。”張飛一臉不好意思,然後坐在學堂一旁。

    雙方定下師徒、主從名分後,張飛對待聞人升那可是一個尊重。

    這就是他的人設。

    他也是最先改變對諸葛亮的態度。

    “好,諸位學生,國|家動盪,百姓離散,正是我輩用武之時,我來考考大家,該如何做?”聞人升看向衆人。

    “我聽說校尉鄒大人正在召集鄉勇義軍,我們可以投之,獲取軍功。”學生甲很是興奮。

    “當今朝廷腐敗,就算我們投奔朝廷,最後也只能同流合污,做不到保境安民。”學生乙搖頭。

    “我們不同流合污不就行了嗎?”

    “那你就會被衆人排擠,像屈原那樣,舉世皆濁而你獨清。我們不可能改變這個世道。”學生乙嘆氣。

    還能知道屈原,就說明這些學生是至少上過五年以上的學堂。

    “那依羅兄之見,我們該怎麼辦?”衆人紛紛問道。

    聞人升看着下面學生們議論紛紛,笑而不語。

    “我們還是隱居在此,保住鄉里,了此殘生罷了。”學生乙顯然是個漢代躺平派。

    可惜他這種想法明顯是錯的。

    “別人都在壯大,我們隱居,現在500人能夠抵抗2000人的賊寇,可是要是來5萬賊寇,我們還不是要被破家滅門?”有人搖頭。

    “是啊,誰不知道黃巾口號響亮,其實都是一羣賊寇,走到哪兒搶到哪兒,如果來我們郡縣,我們也要遭殃的。他們不會和我們講道理的。”學生甲恥笑道。

    學生乙無話可說。

    他看透了一些東西,但主張太消極,不適用。

    所以衆人明顯不信。

    這時,有人向聞人升道:“如果沒有老師收留。我們早就餓死在路邊,淪爲和黃巾賊一樣的下場,還請老師教導我們該如何做?”

    聞人升笑笑。

    他可不會照樣按照那個三國演義的大事去走。

    那隻會受制於人。

    三國演義的本質,歸根到底還是諸侯爭鬥,養蠱廝殺,最後勝出一蠱。

    而華夏大地,一個東、南、西、北,在古代四面都近乎封閉的環境,就成了最好的養蠱之地。

    每每都是廝殺到最後,決出一個王來。

    而他想要勝出,就要時刻根據局勢,巧妙利用各方矛盾,在其中周旋,發展自己,打擊敵人。

    他聽到這裏,向衆人再次問道:“各位學生,爾等覺得這黃巾能否成事?”

    衆人紛紛說道:“黃巾肯定不能成事的。”

    “那是爲什麼呢?”

    “很簡單,學生聽聞各處傳來的消息,黃巾不事生產,只知四下劫掠,百姓一開始因爲生活所迫,會追隨他們,但時間一久,他們隊伍越來越大,搶無可搶,又如何支持下去?”學生乙胸有成竹道。

    聞人升點點頭。

    衆人也紛紛點頭。

    能看到這些,這位學生乙如果投靠到哪個諸侯手下,只要那諸侯有劉備一半的眼光,就得給四百石的俸祿,收下作爲一個吏員。

    歷史上的黃巾大大小小的勢力,下場最好的就是張燕,他就是組織黃巾在山中開墾,這纔將賊寇變成了坐地割據勢力。

    “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做,大家明白了嗎?”

    “明白了,打擊黃巾,得到朝廷封賞,功成名就。”有人興奮道。

    聞人升微微點頭。

    他心中真正的韜略打算,自然不能告訴這些人。

    “就算功成名就,那也不過是和當今朝廷諸公一樣而已。百姓們又哪裏能過上好日子?”學生乙卻是嘆氣道。

    喪。

    其實三國兩晉,已經開始有了喪文化。

    坐而論道,談虛不實。

    “不去做,自然不會改變。”聞人升笑道,“當今朝廷下令,允許各地組織鄉勇,自行平賊,只要我們擁有了一郡之地,自然能夠實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會重走老路。”

    衆人若有所思。

    聞人昇平時告訴他們,他們練習軍陣,學習韜略的目的,一是讓自己家飛黃騰達,二是讓周圍百姓們能夠過上好日子。

    所謂達則兼濟天下。

    大家也很容易接受了。

    是啊,自己過得好,再讓別人過得好,這很容易佔據大義。

    如果有人硬要說,我就是想一個人過得舒服,別人都窮困潦倒,我這纔有優越感。

    他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這樣想,但說出來,肯定不會得到多數人的擁護和效力,而是遭人唾棄。

    這話就不能放在臺上說。

    即便是僞君子,也要說士大夫治國目的是爲了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人人有飯喫……

    也不敢說,就是要士大夫過得舒服,百姓們過得像豬狗,百姓們就該做牛馬供養士大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