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仗劍武林行 >第九章 四臣輔政 韓耶制衡
    耶律斜軫一輩子沒有輸過這樣的敗仗,如今全軍撤入寰州,便匆匆派人入遼朝廷送信。其實,若說這場敗仗全怪罪在耶律斜軫的頭上,實在有些過分牽強。

    遼軍雖說雍熙北伐之時,設計埋伏了宋軍。可宋軍入遼,怎麼說也是派了二十四萬精兵。兩虎相爭,即便佔了先機,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交易。想要自己獨佔好處,又怎可能。

    此外宋廷傳言遼國主少國疑,其實也不是空穴來風。如今朝廷之上,確實是蕭後與遼聖宗孤兒寡母苦苦相稱。先主亡故,遺照蕭後攝政,託孤於室昉、韓德讓及自己、耶律休哥四人輔政。雖說四人皆是遼臣,可也是各懷心思。

    室昉乃五朝老臣,威望極高,拜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聖宗初立之時,朝中人人不服,就是這位老臣出面,才穩住了朝局。可惜年歲已大,雖也算是輔政的大臣,卻常常告假在家,不願再攪合這朝廷的紛爭。若非如今朝廷不穩,恐怕連出來都懶得出來一次了。

    再說韓德讓,祖父韓知古六歲是被擄掠而來,乃沒落的漢人官僚子弟。出爲淳欽皇后的陪嫁之物,來到太祖身邊。深受先皇后寵愛,後在遼國官至中書令,說白了就是個私奴出身。..父親韓匡嗣蒙恩,居南京1留守,封燕王。可惜是個不怎麼出息的主,狂傲自大,草包一個。

    滿城之戰,不聽耶律休哥的勸阻,一意孤行,被詐降所騙。上了趙延進、李繼隆的當,棄兵而逃,大敗而歸,浪費了高粱河之戰的勝果。若非耶律休哥臨危不亂,擋住宋軍,後果不堪設想。遼景宗一怒之下,險些要了腦袋。後來還是蕭後求情,才倖免於難。

    想不都這樣的老子還能生出韓德讓這樣的文武全才。此人心思極重,城府之深,自己都揣摩不透。當年在南京幽都府抗擊宋軍,就立了大功。如今大敗北伐的宋軍曹彬、米信兩部,更是一戰成名。據說此次與李繼遷定計宋國,也是此人爲遼國主事,參與謀劃。

    又是自己這位姨母皇后的舊情人,兩人年少就婚約在身,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馬。先帝託孤之後,總管宿衛之事,保了蕭後和聖宗母子高枕無憂。後來請了蕭後手諭,撤換了一批大臣。並敕令諸王各回自家宅第等待,不許私自互相宴請,乘機奪了其手中兵權,蕭後和聖宗地位才得以鞏固。深受蕭後寵愛,更是改嫁與廝,出入蕭後帳幕毫不避諱。蕭後更是一氣之下,爲其斬首族中貴族胡裏室,無人敢救2。

    若說室昉是以德服人,鎮住了百官諸王不敢亂來。那麼這韓德讓就是以武鎮壓,斷了內憂外患的禍根。

    耶律休哥倒是好說,武夫一個,一心報國,征戰沙場從不問朝中之時。雖說是託孤的重臣,卻常年在南邊帶兵打仗,任南京留守,總管南面軍務,抵禦宋軍侵襲。

    此人也是少時成名,穆宗之時,隨北府宰相肖斡討烏古、室韋,叛平兵還,立下大功。後來高梁河一戰,主動請纓,臨危受命。身先士卒,雖身負重傷,卻堅持戰鬥在最前線。箭射趙炅,迫其乘驢車狼狽而逃。一戰封王,拜爲于越,被稱爲遼國第一名將,實至名歸。

    倒是自己,這個太后的侄女婿。按部就班,早年雖宰相耶律沙援漢抗宋。滿城之戰,爲那個廢物韓匡嗣收拾殘局,也算是一戰出了名氣。蒙景宗厚愛,又是皇親國戚,也受了先王託孤,與韓德讓一同參決大政。

    此番宋軍北伐,首戰定安便敗了宋軍氣焰。連克蔚州、飛狐,陳家谷更是活擒了宋軍大將金刀無敵老令公楊業。算是三路軍中,風頭最盛的一個。

    常言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概就是自己此番風頭正盛,引人妒忌。其實不用多說,耶律斜軫也知是誰所爲。室昉自不必說,定然不會參與此事。耶律休哥一心報國,兵至宋都開封,也不是個想要攬朝政主。唯有這韓德讓纔是真正要至自己於敗局之人。

    此次發兵,自己本就上奏朝廷,大戰初勝,理當養精蓄銳。可朝廷蕭後就是不聽,執意此乃絕佳良機,草草集結十萬大軍發兵雁門關。而後又連發聖旨,催促戰況。

    耶律斜軫當朝多年,怎能不之是誰背後主使如此草率行事,即便打下了雁門關,攻入代州,恐怕自己所率衆部也是有去無回。說白了就是韓德讓故意讓自己陷入的兩難之境,終究都是一敗塗地。如此而來,自己功過相抵,這雍熙北伐的最大功臣就成了韓德讓無疑。日後也好藉此彈劾自己,坐擁南北兩院,把持朝政。自己被其視爲朝中的政敵、制衡,自己又怎能不知呢

    其實耶律斜軫還遠沒有想到韓德讓爲人的陰險之處。那拓跋玉兒怎知遼兵來犯又怎能輕易探查遼軍糧草所在其實就是韓德讓派人密報李繼遷,李繼遷又派人報信拓跋玉兒才得來的結果。

    韓德讓何止視其爲政敵、制衡,簡直就是眼中刺肉中釘。恨不得早早踩在腳下,成爲大遼總南北兩院,集軍政一身的重臣。與蕭後共攬大遼,當個太上皇一般的存在。

    如今耶律斜軫大敗而歸,正好中了韓德讓的下懷。朝中馬上發來旨意,命耶律斜軫速回上京3受審。與此同時,先鋒官耶律奚低也一同返回上京,等待處置。想不到自己一世英名,還是要毀在這個漢人之手,真是心有不甘。

    一旦此次自己被罰,不僅是功過相抵,恐怕還要官位不保。自己倒不是不捨官爵之位,迷戀權利。實在是因爲,若是自己被貶,朝中再也無人能與這個漢人相抗。大遼的江山社稷,掌握在漢人手中,想想都覺得後襟發冷,不寒而慄。

    如今只能盼的與之周旋一二,再在朝中盤桓幾年,熬到聖宗年長些,能夠親理朝政,纔是上策。想罷了這些,老將軍耶律斜軫也不再胡思亂想。只規劃着回上京之後如何應對一二。

    至於遼宋之戰,看情況,恐怕三五年內,不會在動干戈。兩邊的百姓,算是能過上幾天太平日子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