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仗劍武林行 >第十二章 行伍之間生死難測 身先士卒屢立戰功
    別看李繼隆身世顯赫,照理來說,自當時朝廷重用的青年才俊。..可因爲父親李處耘和太祖趙匡胤的結拜大哥慕容延鈞不和,李繼隆雖有才華,卻屢遭壓制,少年時代的李繼隆只好每日遊獵練武,遊手好閒。

    不過李隆基可不是自甘平凡的主,弱冠參軍,校軍場上逢射必中,深受賞識,也算是當時年輕一代的翹楚。後來任命爲果、閬州監軍,母親擔心兒子遠征的安危,找來亡父舊部,輔佐霸圖。結果李隆基一口回絕道:“是行兒自有立,豈須此輩,願不以爲慮。”可見其年輕氣盛,也是個心高氣傲的主。

    李繼隆如此高傲,自然也有其高傲的道理。弱冠入伍,便隨軍南征北戰。可自打入了行伍之後,就沒有過好日子,一直是多災多難。

    先是隨伐蜀東路軍李光義部,後蜀滅亡,孟昶舉國投降。李繼隆初戰身先士卒,立下不少戰功,也不負其父李處耘的盛名。後來回朝途中,因蜀道艱險,不慎墜崖。幸好被一棵古樹枝杈懸掛,才倖免於難。

    後又率三百士兵前往長沙,單憑刀盾這簡單兵器,便與當地數千蠻族展開大戰。..李繼隆一馬當先,冒着蠻族毒矢,以傷亡一百餘人的代價,大敗敵軍。戰中受了毒箭,險些喪命。幸得部下尋來解藥,這才保住性命。

    太祖聞其勇,大加讚賞。平南唐之時,特命其負責水路運輸補給。南唐攻打宋軍水運,結果李繼隆屢屢敗之,還斬殺敵方高級將領一名,爲宋軍平唐解了後顧之憂。

    後來太祖仙逝,太宗初立。爲統一全國,太平興國四年太宗御駕親征,討伐北漢。李繼隆隨軍出征,一如既往“奮以先登,勇常冠軍”。尤其攻打太原西城之時,敵軍投石機拋出巨石正砸在李繼隆身側,一旁隨從親兵當場暴斃而死。兩旁親兵欲掩護李繼隆撤往安全地帶,再指揮戰鬥。李繼隆卻臨危不亂,毫無懼色留在一線戰鬥。

    可惜也在這人心高氣傲,天不怕地不怕。北漢滅亡後,太宗卻不滿足,又發兵燕雲十六州,要收復失地。李繼隆也隨軍出征,一路過關斬將。

    可惜高粱河之役,被遼軍三大名將之一,素有契丹戰神之稱的耶律休哥大敗。太宗被耶律休哥一箭射中,倉皇坐驢車逃跑。宋軍也失了陣腳,各路人馬慌不擇路,四散奔逃。閃舞..唯有李繼隆所率隊伍,且戰且退,安全撤離。就連遼軍戰神耶律休哥也大喫一驚,認定此人日後必定聲名遠播,成爲遼宋戰場的一個心腹大患。

    此戰後,李繼隆因展示了全面的軍事才能,以及立下赫赫戰功。大受太宗褒獎,封賞無數,命爲鎮州都監。

    遼軍大敗宋軍於高粱河,怎能不趁機反撲。遼景宗命燕王韓匡嗣爲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爲監軍,率兵數萬自南京分東、西兩路南下。其中燕王韓匡嗣與戰神耶律休哥率東路大軍南征,直抵滿城。

    前文書咱說過,北宋打仗,都得有皇帝親自制定作戰方針和策略、陣圖。此役自然也是如此。可惜太宗這個人,軍事能力實在有限,如自己的大哥太祖趙匡胤相比真是相差甚遠。太宗授圖八陣,命崔翰死守滿城。

    可此陣根本不符合當時的時局,若以八陣對敵,部署分散,怎能抵得住遼國鐵騎大軍的衝擊。宋將趙延進進言,應當改八陣爲二陣對敵,才能保的滿城不失。崔翰身爲主將,自後周時便雖太祖南征北討,征戰沙場多年,經驗豐富,自然也看的出其中破綻。

    可是臨陣變陣,可是宋國的大忌。北宋爲防止將領擁兵自重,步了後周後塵。故此皇帝親授陣圖,要求將領必須按着陣圖作戰。無論戰事如何,一律不許變更。若是不變,即便是敗了,也無大罪。否則,嚴懲不怠。而自己又是太祖老臣,太宗本就對其心存顧忌。

    此外太宗授圖時道:“此役只需勝、不許敗。”這下可把崔翰難爲壞了,因此一直猶豫不決,兩面爲難。

    要不然說李繼隆是個有主見,心高氣傲,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呢。見大將猶豫不決,身爲監軍的李繼隆當場附議趙延進的方案,並表示“事有應變,安可預定,設獲違詔之罪,請獨當也”說白了就是太宗那套不好使了,咱們該變就變,皇上怪下來,我背鍋。

    有這位太宗身前的紅人,又是皇親國戚的監軍擔保,崔翰自然不在猶豫。果斷下令,變八陣爲前後二陣,相照呼應。

    此外詐降遼軍,使得遼燕王韓匡嗣深信不疑,毫無防範。就連耶律休哥的百般提醒都置若罔聞,不管不顧。

    結果可想而知,宋軍偷襲得手,殺聲震天,戰鼓齊鳴。遼軍措不及防,連連敗退。結果途中又遭援軍崔彥進伏擊,死傷慘重,敗往遂城。宋軍乘勝追擊,一路斬殺遼軍無數。遼將燕王韓匡嗣棄兵而逃,大軍不堪一擊。

    若不是戰神耶律休哥挺身而出,整頓敗軍,重振軍心,這才保住了遼東軍殘部。三大名將之首,戰神之稱,確非浪得虛名。即便如此,宋軍依舊斬殺遼軍萬人,俘獲戰馬無數,退敵八萬之衆。西路軍也因此,不得不收兵而還。

    如此大勝,按常理皇上定要封賞幾位立功將領。戰後也的確如此,主將崔翰,副將趙延進都獲得封賞。唯獨監軍李繼隆,不僅未賞,還被責罰一通,召回開封。

    直到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耶律賢親率大軍,分三路來犯。戰勢緊迫,李繼隆纔再次被徵用,隨老將軍潘美迎戰遼軍於雁門關。潘美以曹光實爲先鋒,重創遼軍。李繼隆隨老將軍潘美乘勝追擊,攻破了敵軍二十五寨,斬首三千餘級,俘獲萬人追擊到遼境內的靈丘才返回。

    其餘各路也是捷報頻頻,大將崔延進破敵於唐興斬首數千級,斬殺遼軍大將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軍,就是老令公楊業之妻折賽花的孃家,亦是大獲全勝。遼軍損失慘重,南下入侵大宋的計劃全面崩潰。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