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奮鬥李唐 >第三十九章 三顧茅廬
    李世民最後尊重了他的意願,放任他回到民間,並且給予了他一個特權。只要是爲了治病,他可以隨時到太醫院任取藥物,並且不限制次數,藥品種類和數量,同時也不收錢。

    李世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當他的著作完成的時候,能留一份給朝廷傳承下去,讓天下更多的人學習並使用他一生總結的經驗,爲更多的百姓去除病魔。

    當時李世民的這個魄力,還是驚到了孫思邈,他沒有想到李世民會這麼做,經過思考後,他欣然同意。當時可是有很多貴重稀有的藥物是他非常難以獲得的,而太醫院是全天下藥物最全的地方。

    而自己的著作,寫出來不就是爲了傳世的嘛。雖然在朝廷裏最後會不會真的傳給黎民百姓使用,那就是身後事,他已經管不了了。

    只是他最後向李世民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今後他不會爲皇室看病治病,也不會爲朝廷服務。但是在他離開人世之前,可以爲李世民治一次病。這個也要看緣分,因爲他經常的雲遊,不一定隨叫隨到,這個就看上天的安排了。

    李世民對於孫思邈的答覆已經非常滿意了,雖然沒有達成自己的願望,但是結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真正醫者,這是自己的榮幸。

    回去的第四年,孫思邈就完成了第二版的千金方的整理。也就是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是他並沒有馬上給李世民,因爲他還想着利用餘生再完善它,在他死後再給予李世民。

    這十年中,他一共只去了太醫院兩次,每次都能感受到太醫院的太醫們對他深深的敵意。這也是他瞧不起太醫們的地方,作爲一個醫者不把救死扶傷當作己任,而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完全不配做一個醫者。

    所以對於這次朝廷的醫改,一開始他並沒有放在心上。雖然他不知道朝廷出臺這個醫改新政的依據是什麼,但是從一開始醫院的運行管理上他就發現了很多的弊病。還是沒有改變太醫院那些太醫們身上的毛病。

    直到分科室之後,他才發現了一點點的醫改優點。孫思邈的醫學思想是建立在科學素養上的,雖然他並不知道科學這回事,但是他的行醫實踐就是依照科學規律的。

    首先他非常重視病例對比分析,臨牀的實踐管理,同樣的病情表現在不同人的身上,往往治療方案和用藥是有區別的。其次很多看似不同的病情,發病的原因可能相同,最後用同樣的藥物就能治療不同的病情。等等類似的事情很多,這也是他改版了幾次千金方的原因之一。

    他也是慢慢的發現了一些百試百靈的規律,只是更深層的道理,他還不是很明白,這些也是他現在研究藥物的主要方向。所以他現在去的地方更多,同時不再侷限在某一地。

    很多時候,當他聽說在兩個完全沒有聯繫的地方,發生了同樣的病疫,他都會盡可能的到這些地方去實地考察,找出病情相同的地方或者區別,總結經驗,希望能發明新的藥方,同時治癒這些病疫。

    這次他帶着幾個徒弟,出來已經快一年了,已經走過了不知多少的村寨,更是爲數不清的百姓看病治病。除了有兩個病人他們去的比較晚,救治不及時而死亡,其他絕大部分的病人全都治癒,還有幾例特殊的慢性病,需要長期的服藥,很長時間才能好。

    通過這將近一年時間的走訪,他總結的新藥方只有一個,並不像早年間一年能有幾十上百個,甚至有時候一天都能接觸幾個新藥方。

    畢竟以他現在的博學,他不能治的病已經很少很少了。這種出來一年只能想出一個新藥方的事情已經有幾年了,甚至有時候一個都沒有也很正常。

    最近他已經決定帶着新藥方和幾個徒弟回終南山,把這一年的實踐經驗再總結出來,添加到自己的著作裏。

    就在孫思邈回到終南山的第二天中午,就有弟子來報,有新任的長安城京兆尹狄仁傑在山下求見。

    孫思邈想了想並沒有直接拒絕,雖然他可以這麼做,畢竟李世民已經答應過他的請求。因爲狄仁傑的名聲他是聽說過的,雖然上任只有兩年多,可是這兩年多,長安城及其附近的百姓對他的讚揚可是非常多的,這是一位爲百姓做實事的年輕人,孫思邈在心裏給狄仁傑打了一個標籤。

    等了一會兒,狄仁傑終於來到山上,禮數周到的給孫思邈見禮,孫思邈雖然不在乎這些禮數,但是也能看出面前的年輕人的真誠。

    狄仁傑簡單的寒暄之後,就提出了自己的來意,就是請藥王下山,改變現在醫院的不良現狀。因爲只有藥

    王的聲譽才能讓所有人信服,從而支持朝廷的醫改,把醫改最初的目的落實在百姓身上。

    孫思邈看看眼前的年輕人,並沒有答應他,只說自己剛回來,還要把這次的經歷整理出來,沒有時間和精力爲朝廷做這些事,並且天下能人有的是,朝廷沒必要只盯着他。

    狄仁傑雖然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答覆,但是也並沒有氣餒,因爲他知道面前的這位老人是真正的醫者,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長者。他還是禮數周到的離開了,並且言明自己不會放棄,還會再來請求孫先生。

    孫思邈看着離開的狄仁傑,內心肯定了百姓的判斷,這確實是一個有能力的年輕人,只是通過剛剛的交流,他並不清楚自己和李世民的約定。

    本想着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可是第三天,他沒有等到狄仁傑,而是把魏徵給等來了。魏徵現在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是這次朝廷機構變革後的李唐王朝首任首相,政務院的一把手。

    孫思邈來到了會客廳的門前等待着上山的魏徵,之所以出來迎接,是因爲他對魏徵的爲人爲官非常得讚賞。現今天下所有的官員,他發自內心的佩服者只有魏徵,他這快六十年的人生見識了不知多少人,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和魏徵相比。

    魏徵來到山上馬上發現了站在門前等自己的孫思邈,馬上持學生之禮主動向孫思邈請安。孫思邈也是欣然接受,因爲他倆之間有段故事,造就了一段倆人之間的佳話。具體過程就不足爲外人道也,只此一點就可以讓人無限遐想。

    當初李世民召見孫思邈就是魏徵極力促成的,只是最後的結果並不如魏徵所願,但是他也非常明白孫思邈的顧慮,所以最後兩不相幫,順其自然。

    孫思邈邀請魏徵入內看茶後,兩人就像多年不見的老友一樣無話不談。話到中題,魏徵提出了自己的來意,邀請孫思邈下山,並且承諾了更多的條件。孫思邈把自己對狄仁傑的說詞又說了一遍,婉拒了魏徵的邀請,只是臨走時,他把自己寫好的第二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讓魏徵帶走,說是贈與朝廷,希望朝廷好好利用他大半生的心血之作。

    魏徵並沒有直接接受孫思邈的饋贈,他說道三天後他還會再來,到時候如果孫先生還要拒絕的話,他纔會收下這份饋贈。之後就告辭離去,並沒有失望之情在臉上。

    孫思邈看着魏徵離開的背影,回想着他最後的話語,心裏琢磨了起來。

    不過很快他又開始了自己的資料整理,不去想那些未知的問題了,車到山前必有路,三天後自會見分曉。

    三天後,孫思邈早早的就在等待魏徵的到來,只是這次的陣仗超出了他的想象。

    弟子來報的時候,他就有些喫驚,最後還是穩定心情同樣在會客廳門前等候。很快一大隊人馬就來到了山上,爲首者正是李世民,後面跟着一個自己不認識的男孩兒,雖然身高有一米六左右了,但是年齡並不大。孫思邈閱人無數,對人體更是瞭如指掌,所以他很容易的判斷出這個男孩兒的年齡應該在十一二歲,再之後就是魏徵、房玄齡、杜如晦、岑文本和狄仁傑。

    最後面則是金吾衛等禁軍侍衛了,只是他們並沒有被李世民允許來到山上,只是在上山的路上沿途警戒而已。同時他們也扛着一個大箱子來到山上,放置好後也有序的離開了。

    孫思邈心裏有些好奇,不知道這個木箱子裏到底是什麼東西,不過一會兒就能知道了。希望不要是金銀財寶等,李世民用於收買自己的財帛,那樣的話自己就要對李世民失望至極了。

    李世民看到孫思邈的第一時間,抱拳見禮道:“孫先生還是老當益壯啊,世民今日要違背承諾了,還希望孫先生不要趕我下山的好。”

    “李唐當今聖上到來,老道怎敢託大,沒有下山相迎已是失禮,望陛下不要見怪纔是。”孫思邈這會兒已經完全平靜下來,自如的和李世民說着客套話。

    剛剛弟子回報聖上到來,可是驚了他一下,他知道對於朝廷這次的醫改,自己之前的判斷還是有些保守了。

    孫思邈邀請衆人一起入內,弟子看茶後都被他趕了出去。

    衆人依次落座後,李世民和孫思邈坐上位,接下來衆人按身份坐好後,孫思邈的目光就在那個年輕人身上,心裏充滿好奇。

    因爲這個年輕人的座位和魏徵持平,並且上山以來給他的感覺非常得奇怪,說不上來具體的,只是整體感覺他就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同齡人中見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