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超級農業強國 >第66章 波譎雲詭(求收藏!)
    有不少人會有種錯覺,有機農業就是完全摒棄機械化,採取傳統的生產方式。

    現實當然不是這樣。

    德國的有機農業就是高度機械化的代表。

    有機農業主要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而農業機械化作爲農業的一種生產工具,不僅可以降低農業的勞動強度,且可以提高農業勞動效率,起到增加效益收入的作用。

    雖然農業機械化也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不太符合生態發展的理念。

    但在齊政看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的。

    利用好農業機械化,是能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的。

    因此,如何實施農業機械化與有機農業生產的結合,相互調配,最大化發揮其功效,這纔是現階段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普誠縣在農業機械化這一點上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

    因此嘉穀在與縣委簽署的投資協議上,由嘉穀投資購買相應的農業機械裝備,向農村合作社提供農機服務,逐步提升普誠縣的農業機械化水平。

    當然,高度的機械化就意味着高投資。

    僅僅是插秧機,就投入了兩千萬,還有收割機呢?烘乾機呢?都意味着鉅額的投入。

    即使是嘉穀,也無法一步到位。只能通過逐步投入,慢慢實現農業全程機械化的目標。

    ……

    齊政回到公司,招來了杜爲民。

    “老杜,現在確認加入合作社的耕地共有多少畝了?”

    杜爲民脫口而出,“目前大概是三十萬畝。”

    齊政有些意外,“這麼說,大概只有一半多的農戶選擇種植‘茶香稻’?”

    杜爲民有些爲難,“主要是縣城南部的兩個鎮不太配合,尤其是唐回鎮,本來就是縣裏耕地資源最豐富的的一個鎮,但是鎮領導似乎不太樂意接受與嘉穀的合作。所以唐回鎮的合作社組建進程最爲緩慢。”

    齊政回想了一下。確實,當初在考察各鄉鎮的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有官亭鄉趙書記那樣對嘉穀熱烈歡迎的領導,也有唐回鎮那種對嘉穀極其冷淡,幾乎全程都不出面的領導。

    唐回鎮耕地資源好,農業發達,是普誠縣下面鄉鎮中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一個鎮。也可能就是因爲這個緣故,其對嘉穀的“茶香稻”推廣並不是很積極。

    不是誰都有勇氣嘗試新鮮事物的。

    面對這種態度,“茶香稻”在唐回鎮的推廣工作似乎一下子卡了殼,陷入了停滯狀態。

    沒有政府方面的配合協助,杜爲民他們的工作完全就成了單方面的。

    畢竟嘉穀H縣委簽署的協議並不是硬性規定,還是要以農民自願爲原則。

    雖然一般來說政府出面協調了,農民們都會進行嘗試。問題就是唐回鎮基本是推諉了事,這樣的態度自然會遭到農民們的抵制。

    齊政敲着桌子,思考片刻後,對杜爲民說道:“既然唐回鎮方面不太熱心,光是嘉穀一門心思的鼓搗,老百姓不配合不支持,那就是剃頭擔子一頭熱,起不到好效果。”

    “寧缺毋濫,等我們的第一期‘茶香稻’推廣成果顯現出來,農民們看到實打實的好處後,就會轉爲支持了。”

    “馬上要開始移栽水稻了,老杜你要協調好各個合作社,爭取順利地度過插秧這一波。”

    杜爲民鬆了一口氣,連忙應諾。

    ……

    伴隨着春風春雨,普誠縣也展開了如火如荼的春耕,田裏到處都是農民忙碌地身影,一片片播種的稻田煥發着新生的活力。

    因爲要集中經營,統一管理,應嘉穀的要求,合作社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四大區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茶香稻”的生長需要靈氣,齊政必須將“三星聚靈陣”覆蓋“茶香稻”的生長範圍,才能滿足其生長所需。因此耕地集中成塊,有利於齊政佈陣。

    天廣地闊下,一排排的插秧機輪番耕作,蔚爲壯觀。

    機械效率是人工的幾十倍,大大解放了人力,減輕了農民們的負擔。農民們喜笑顏開。

    在中國,尤其是在南邊,耕地破碎化程度太高,也是影響機械化的一大桎梏。

    一方面是由於土地自然條件造成的,例如西北和西南地區,地理不好,這個硬性問題很難解決;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農業人均耕地面積太小造成的——自1978年以來在農村實施家庭聯產責任承包制,這一制度在實施初期大幅度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爲了平均分配土地,各家各戶按照土地肥瘦搭配、遠近搭配的做法,在人均耕地已經很少的現實條件下,直接導致了耕地的嚴重破碎化。

    國家後來也注意到這個問題,於是鼓勵農村土地流轉進行適度規模化經營的法律應運出臺,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齊政需要佈置四個靈陣,從北至南,前三個都很順利,到了南部唐回鎮的耕地區時,齊政一感應,面色就沉了下來。

    ……

    “我們在唐回鎮的水稻秧苗至少有一半被更換了!”齊政回到公司,召集衆人開會。

    “什麼?怎麼會?”杜爲民驚呼道。

    “我對‘茶香稻’太瞭解了,一看就知道哪些不是我們培育的秧苗了。”齊政淡淡道。

    別人一時看不出來,他還不知道嗎?有沒有蘊含靈氣,他一靠近就能感應出來了。

    偏偏現在唐回鎮的那些秧苗有大半根本就是凡種水稻。

    聞言衆人不再懷疑,畢竟“茶香稻”最早是由齊政培育出來的,他要說最瞭解沒人會反駁。

    王昱業問杜爲民:“會不會是秧苗交接的時候出錯了?”

    杜爲民也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移栽水稻秧苗一直是他負責,現在出了岔子,責任肯定在他身上。

    他仔細回想,搖搖頭:“我肯定秧苗交接沒出差錯,我是親自跟合作社對接的,雖然沒有親眼看到他們插秧,但交到他們手上的確定是‘茶香稻’秧苗無疑。”

    戰略部丁顯若有所思,“那這樣說來,問題應該是出現在唐回鎮合作社身上了。”

    張澤宏點頭贊同,並補充道:“而且這應該是一次早有預謀的策劃,能事先準備好相應的秧苗將‘茶香稻’掉包,不可能是臨時起意的。”

    衆人你一言我一句地分析,很快事情的脈絡就清晰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